1.2 本书研究的概念、术语和关键问题

本书研究:超以象外,虚实相生——汽车人机交互界面整合设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源自于唐代诗人、诗论家司空图所著《二十四诗品》[82]。用于创作,可以解释为超越事物表象之外,深入事物本质之中,进行艺术虚构;用于鉴赏,则可以解释为既重视作品的形象性,又注意到读者的想象力,既不脱离艺术形象,又不执着于艺术形象,体现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虚实相生的辩证法则[83]。“超以象外”是中国艺术意境的重要命题,表达由物象引发的直接意象经延伸至间接意象,两者结合产生新质[84],具有超物象性和超实体性的特征。本书借“超以象外”表达研究的核心思想,即超越传统汽车造型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对象,探求由产品、交互、服务、体验共筑的实现人类移动梦想的汽车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创新。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源自清代书画家笪重光所著《画筌》[85]。在此借用“虚实”相生表达三层涵义:第一,从设计对象层面,借用“虚”来指代汽车内室数字信息系统人机界面设计,即软件界面的交互设计;借用“实”来指代传统汽车内室造型零部件及显示、控制人机界面设计,即硬件界面的工业设计。在这个层面上,“虚实”相生表现为软硬界面在结构上互为依存,在功能上互为补充,在行为上互为转化。第二,从用户体验需求层面,借用“实”指代基于汽车物理载体的移动和运载功能;借用“虚”指代车载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无限体验和服务。在这个层面上,“虚实”相生即突破传统汽车物理载体的运载价值、速度价值,在软硬界面结构、功能、行为相生、相长的基础上,超越界面载体,给用户提供由服务与体验而共筑的多种可能性。第三,从研究的方法论层面,虚实相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中代表了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在本书中“虚”指代设计研究的感性范式,即基于设计实践案例的经验性、描述性研究,旨在探寻设计过程“究竟是怎样”,以求“真”为目的;而“实”指代设计研究的理性范式,即基于设计科学的规范性方法、模型,以及符合规范性方法的评价工具,旨在探索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应该是怎样”,以求“用”为目的。“虚实”相生即将规范性方法、模型与实践案例的经验性研究相结合,反思设计过程,从方法论层面对设计的规范性与描述性进行设计过程模型的整合构建。图1.7所示“虚实”相生的三层涵义。

图1.7 汽车人机交互软硬界面设计的“虚实”相生

本书一些关键术语定义:

“硬件”界面设计:指以传统工业设计为背景,以汽车内室、零部件造型为载体的物理人机界面设计,具有以下特征:属于汽车造型与汽车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车内的显示、控制、车内布置、视野等问题;人体尺度与结构硬点的关系;体量、型面与图形以及色彩、材质与工艺(Color Material Finish CMF)等造型特征设计。硬件界面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属于典型的汽车造型设计研发模式。

“软件”界面设计:是指以计算机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领域为背景,以信息内容、交互流程、交互方式等为主导的车载信息系统界面设计,具有以下特征:汽车内部的信息模型已经从单一的行车和车况信息模型逐步发展成为车辆信息、车辆间信息、车辆和其他信息载体交互的信息在内的复杂信息体系,因此复杂交互情境下的认知问题包括分心、驾驶负荷、情境意识、交互体验等方面,在此背景下,软件界面设计的关键问题在于既满足驾驶任务又满足交互任务,在安全和效能的基础上提升用户体验。软件界面的设计流程、设计方法属于交互设计领域,体现了以互联网、智能设备为载体的设计研发模型。

“硬件”交互:是指用户通过对内室零部件即硬件界面的操作与控制来执行车辆制动、行驶等首要驾驶任务。

“软件”交互:是指通过与车载信息系统即软件界面的交互来执行导航、娱乐、信息、通讯等驾驶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