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筑模型种类 /重要性★★☆☆☆

建筑模型在人类历史上发展了3000多年,经历过无数次演变,现有的模型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角度来作分析,不同类型的模型有不同的使用目的,分清模型类型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认识,提高制作效率。

从使用目的上来划分,可以分为:设计研究模型、展示陈列模型、工程构造模型等。

从制作材料上来划分,可以分为:纸质模型、木质模型、竹质模型、石膏模型、陶土模型、塑料模型、金属模型、复合材料模型等(见表1-1)。

从表现内容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家具模型、住宅模型、商店模型、展示厅模型、建筑模型、园林景观模型、城市规划模型、地形地貌模型等。

从表现部位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内视模型、外立面模型、结构模型、背景模型、局部模型等。

从制作技术上来划分,可以分为:手工制作模型、机械加工模型、计算机数码模型、光电遥控模型等。

目前,建筑模型制作都有自己的明确目的,模型的制作规格、预算投入、收效回报等方面都影响着制作目的,这种商业化运作模式决定了现代建筑模型主要还是从使用目的上来划分。

表1-1 模型对比一览

续表

一、设计研究模型

设计研究模型主要用于专业课程教学,它是设计构思的一种表现手段,模型就像手绘草图,尽可能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去强化、完善[图1-18(a)(b)(c)(d)]。这类建筑模型不要求特别精致,只要能在设计师之间、制作人员之间、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即可,在选用材料上不拘一格,泡沫板、纸板、立方体甚至砖块都可以作为媒介使用。制作出来的成品模型,具有实用意义的可以长期保留,对于需要变更创意的可以随时拆除。然而,设计研究模型并不是草率的模型,它的本质在于领导设计,拓展思维,不能将这项工作流于形式,草草收场,在设计中一定要通过模型来激发设计者的创意,使之达到极限,最终才能获得完美的设计作品。设计研究模型又分为概念模型与修整模型两种。

图1-18 设计研究模型

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比较抽象,它也许不能成为模型产品,但是可以成为设计师扩展思维的路标,甚至成为其他设计师的路标。概念模型的特点是选材比较自由,概括性强,制作快速,注重整体关系,配景象征化、抽象化。在想象某个物件或用语言表达它时,我们都能想象出那种原型,或一个简化的最初印象。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想象得一模一样,物体形态各异是由于创造力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很多形态都能与人产生共鸣,因为它们是能识别的形状。概念模型正是为了表达这种共鸣,让所有参与设计的人来作评析,从而提高设计水平(图1-19)。

在设计领域的任何人都会有一种非常现实的态度去对待各自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除了所有已经摆在货架上的产品外,都要尽力找到一种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商品的办法,从而能得到受人尊重的地位。而现代设计师有了更多的诗意,少了来自制作、生产、销售循环的禁锢。他们能为表达某种感情、灵感或信念去留心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概念模型就成为了一种表达不同故事、不同观点的途径。

2.修整模型

当概念模型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融合更多人的意见,根据合理意见作修改、调整。针对概念模型的调整一般是指增加、减少、变换形体结构,通过这些改变能进一步激发设计师的创意,使原有的概念得到升华(图1-20)。但是不要将精力放在增加细节上,过多的细节虽然能将模型变得更漂亮,而这却不是设计研究模型的最终表现目的。

二、展示陈列模型

展示陈列模型又称为终极模型,是按照一定比例微缩真实的建筑,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在色彩上与真实的建筑完全一致,主要用于商业设计项目展示,是目前房地产、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行业的新宠[图1-21、图1-22(a)(b)]。

展示陈列模型不仅要表现建筑的实体形态,还要统筹周边的环境氛围,所有细节都要考虑周全,运用一切能表达设计效果的材料来制作,以得到唯美的装饰效果。

图1-19 概念模型(张腾 制作)

图1-20 修整模型(舒俐芸 等制作)

图1-21 房地产规划展示模型(苏娜 制作)

图1-22 房地产内视展示模型(何茜 等制作)

展示陈列模型在制作之前要经过系统的设计,包括平面图、顶面图、各立面图、装配大样图,图纸要求标注尺寸(模型尺寸与建筑尺寸两种)、制作材料的名称。这类模型一般由多人同时协作,因此图纸必须完整,能被全部制作人员认同。模型的制作深度要大,根据具体比例来确定。一般而言,1∶100的模型要表现到门窗框架;1∶50的模型要表现地面铺装材料的凸凹形态;1∶30的模型要表现到配饰人物的五官与树木的叶片。

展示陈列模型制作周期长、投资大,非普通个人能独立完成,一般都交给专业的建筑模型企业来完成。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均有规模较大的建筑模型制作企业,他们设备齐全、技术雄厚,专业承接展示陈列模型,采用机械加工,制作水平在不断提高,在提升建筑模型档次的同时,也创造了高额的经济效益。

三、工程构造模型

工程构造模型又称为解构模型或实验模型,它是针对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所出现的细致构造而定身打造的模型。通过表现工程构造,设计师可以向施工员、监理和甲方来陈述设计思想,从而指导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工程构造模型的表现重点在于真实的建筑结构,而且能剖析这些内部构造,使其向外展示。工程构造模型按形式可以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动态模型要表现出设计对象的运动,它的工程构造具有合理性与规律性,如船闸模型、地铁模型等。静态模型只是表现出各部件间的空间相互关系,使图纸上难以表达的内容趋于直观,如厂矿模型、化工管道模型、码头与道桥模型等(图1-23、图1-24)。此外,还有部分特殊模型也能明确工程施工,如光能表现模型、压力测试模型、等样模型等。

1.光能表现模型

光能表现模型是建筑模型表现的特殊形式,用它来预测建筑夜间的照明效果,在制作中采取自然照明与人工照明的效果,为了更准确地帮助预测环境气氛,光能表现模型要有精致的细部表现、色彩及表面效果的计划。这类模型常用于建筑外部灯光强度调试,也追求华丽光影效果,主要分为自发光与投射光两种类型,在博物馆、房地产售楼部中运用最多(图1-25)。

图1-23 厂区空间模型

图1-24 桥梁灯光模型

图1-25 光能表现模型(杨虞 等制作)

图1-26 压力测试模型(赛悦模型制作)

2.压力测试模型

压力测试模型是用来测试模型的抗压力与耐候力,针对不同模型来选用材料组件,材料的拼接工艺与搭配方式要记录下来,为后期批量制作提供参照。这类模型常用于批量制作的建筑规划模型,先制作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构件,待测试合格后再批量制作(图1-26)。

3.等样模型

等样模型的尺寸与建筑实体一样大,它是将设计方案直接制成实际尺寸,其中包括1∶1的建筑构件、家具构件等,表现出足尺寸空间与建筑局部。当然,只有遇复杂设计构造时才会制作局部等样模型,一般作为试验样本来研究。

现代工程构造模型也追求一定视觉审美效果,会加入更多声、光、电设备,所耗成本不亚于常规建筑模型。

学习要点

陶土和黏土

黏土,常被写为粘土,是颗粒非常小的(<2µm)可塑的硅酸铝盐,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由多种水合硅酸盐和一定量的氧化铝、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云母及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等杂质。黏土矿物的颗粒细小,常在胶体尺寸范围内,呈晶体或非晶体,大多数是片状,少数为管状、棒状。黏土矿物用水湿润后具有可塑性,在较小压力下可以变形并能长久保持原状,而且比表面积大,颗粒上带有负电性,因此有很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学活性,具有与其他阳离子交换的能力。

黏土一般有可塑性、结合性、触变性等特性。黏土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形成泥团,在外力的作用下,泥团发生变形但不开裂,外力散去后,仍能保持原有形状不变,黏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黏土的结合性是指黏土结合非塑性原料而形成良好的可塑泥团并且有一定的干燥强度的能力;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其流动性则会增加,静止后逐渐恢复原状。此外,泥浆放置一段时间后,在保持原水分不变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的现象。黏土的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

陶土,是指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黏土。矿物成分以蒙脱石、高岭土为主。陶土主要用作烧制外墙、地砖、陶器具、制作模型等。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横山一带,主要有这几种特性:优异的抗冻融特性、良好的抗光污染性能、良好的吸音作用、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良好的耐风化耐腐蚀性。其中陶器按照烧结温度分为土器、炻器、紫砂、瓷器四种,土器即常见的砖瓦,因为由黏土烧成,所以土腥味较重;炻器即紫砂制品;日用陶器即常见的缸罐,烧结温度1200~1400℃;瓷器,即指常见的碗盘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