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历史寻踪

泥玩为何称之为“泥泥狗”呢?据史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太昊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个圣明的帝王,为百王之先,居三皇之首。当时狗被认为是上天派到尘世拯救生灵的保护神,后来还出现了以狗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搜神记》卷十四《盘瓠篇》中说:古代高辛氏时,有狗叫“盘瓠”,好五色衣,是蛮夷族的祖先。在豫东一带也有这样的传说。伏羲的“伏”字,即人与犬合成的,由此可以推测,伏羲氏族曾把狗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因此,“泥泥狗”的问世也应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关。太昊陵人祖庙会是“泥泥狗”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故“泥泥狗”亦名陵狗。

据《淮阳县志》记载,泥泥狗按其造型、大小和着色的不同,可分为小泥鳖、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等四种类型。“泥泥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大花货类型的“人面猴”,它具有早期人类的形象,半人半猿,面目黑瘦,周身绘有毛发。中国古代神话说是伏羲、女娲兄妹抟黄土做人,而太昊陵的“人面猴”就说明了人和猿猴是一个宗族。据《拾遗记·春皇疱羲》篇中说:“疱羲(即伏羲)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埙这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早已不多见了。近年在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埙,都与淮阳太昊陵“泥泥狗”中的玩具埙相仿。其形似梨,大的有5孔,小的3孔,可吹奏民歌,音韵浑厚。埙是伏羲创造的,又在伏羲陵边流传,这颇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太昊陵二月二庙会上出售的“泥泥狗”

“泥泥狗”的捏制季节多在春季,待次年太昊陵古庙会期间绘彩出售。淮阳的“泥泥狗”品种达500余种,有老模子代代相传。据民间老艺人说,老模子谁也不改动,改了就不是人祖爷的人和狗了。据当地人介绍,具有传世绝技的“泥泥狗”艺人现在只有百余人,他们制作的“泥泥狗”,有的精巧细腻,有的粗犷简约。其种类颇多,仅猴一样就有“抢桃猴”“搬腿猴”“噘嘴猴”“歪头猴”“亲吻猴”“多头猴”等数十样,风格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

人面猴(任国和作)

淮阳“泥泥狗”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而优秀的泥塑艺术品,它伴随着太昊伏羲陵庙会而延续至今。而太昊陵始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它具有反映古老母系生殖崇拜观念的纹饰等文化内涵。它们不仅可信地保留了古代玩具的风貌,并且蕴涵着古老的民间神话传说,它们代代相传,寄托了人们对人类祖先的缅怀和崇拜。“泥泥狗”有着吉祥、安康、辟邪、消灾之寓意。它是原始艺术的延续和拓展、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

流传至今的“泥泥狗”音乐乐器(埙丁克领作)

泥猴系列(邵波作)

淮阳泥泥狗陈列馆展品

草帽老虎(任国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