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过去,想要的回应里,多是爱而不得,不回则已,一回刀心。
幸好,一切也都在转好。至少,我是如此相信着的,都会过去的。
比起那些爱而不得,我还有着四位想要去爱却来不及付出时间去好好爱的人,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对于这群我连名字都无法一一列举的亲人们,我内心是有愧的。
最先有印象的是奶奶。
我记得,那天,父母哄着我,“乖,把这碗粥端给奶奶”。我犹豫了,因为我连进去那间房的勇气都没有。我害怕那个氛围,我害怕那很久没有修剪过的长指甲,我害怕靠近这位对我来说没见过的躺在床上的老女人。
半推半就间,我还是端过去了。蹩脚的我,连路都没走得多好,却也很努力地去端好这碗。
我以为端到那个房间里就算结束了。可没想到,爸爸却让我再喂一口粥给奶奶。
记得不太清了,好像是当时的奶奶不愿意吃任何东西。而爸爸似乎很着急,很在意,想要让我帮忙。
当时的我,就站在奶奶的床前,害怕得我什么都说不出口。
听着爸爸的话,我连犹豫的时间都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懂了大人们的意思,出于怜惜,当时的我听话地照做了。
回望这一刻,我觉得我没有在奶奶床前过多犹豫是对的。如果那一刻,我让气氛变得更尴尬,那就真的不像话了。
有的亲人,见一面都是福气,都是幸运。即便我们没有过多的交流,也没有过多的肢体接触,更没有多么地熟悉。
我忘了那时的我有没有去触碰奶奶那只靠近床边的手,那只我从始至终都在害怕的手。如果有,那也是属于我的幸运。
幸运的是有过这一刻。这一刻的我虽是害怕的,可它却成了我弥足珍贵的回忆,短暂却也真的是难得的。
那之后,不知多久,应该不久,奶奶去世了。
之后,也就只在爸爸的口中才能找到熟悉奶奶的机会和味道了。
听说,奶奶是地主家的千金。动荡年代,奶奶为了留在爷爷身边,放弃了转移到马来西亚去避难的机会,也因此吃了很多的苦。
印象中,比奶奶多一些相处时间的就属爷爷了。
我见过爷爷多次,他很瘦很高大。听爸爸说,他当过兵上过战场打过仗,是位偏心的主,而且还是位“说不听就打”的家长。
读小学的时候,我见过爷爷来家里。可爸爸总是不愿与他多待。只要他们单独待一起,久那么一点,就会莫名其妙地吵起架来。
爸爸说,爷爷偏爱他的弟弟,总把好吃好喝的都给他弟弟留,就是不疼他,不看好他,打他,可又在他有出息的时候,来求助他,麻烦他,为难他。
虽说爸爸多少有点嫌弃这种势利的对待,也讨厌这种不公平的爱,可他依旧会听爷爷的话,尽他所能圆爷爷所愿和期待。
那些年,每逢春节,就都会回爸爸老家看望爷爷、大伯和小叔。
爸爸也会抓住这段短短的时间,不停地使唤我帮这帮那,有啥都叫上我搭把手。那勤快劲儿,一回想起来就觉得特别可爱。
可爱在:明明是爸爸在心疼着爷爷,却尴尬得只好使唤他的孩子们。明明是爸爸想要亲自上手,却不好意思地退到客厅去。
我想爸爸的出息和争气早已经让爷爷放下当年怪他离家出走的气了,只是爷爷开不了口。而爸爸也不愿多问多解释多追究。
有些爱很隐晦,隐晦得谁都不好意识去开这个口,就像爷爷和爸爸,不管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地亲,可就是拉不下那个脸来。
不知又是多久,爷爷也走了。
此后,也就在爸爸讲故事时听见有关于爷爷的历史故事。
后来,只要是到了重阳节,就会跟爸爸回老家祭拜。再后来,上大学,找工作,我也就很少再有那般时间回老家祭拜了。
而这份思念也就随风飘忽在我的生活中,日常里,以及爸爸鲜少的感性里。
若不是碰见过,也就难以想象原来那么坚强的爸爸也会有脆弱的时候。原来,我的爸爸他也会在忍不住想起爷爷奶奶的时候不自觉地掉眼泪。是的,他没有哭,只是掉了眼泪而已。
那时的我,只知道爸爸想爷爷奶奶了,想念他那个回去后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的家。
可我不知道的是:爸爸内心里同样藏了一份来不及好好去爱的心意,空留思念度余生,悔不当初却又不明所以。
亲情里,哪有那么多的计较需要被计较,到最后还不都是过眼云烟。只要各自相安无事,生活无忧,不见不念不言语又何妨。
谁说爱就得唠叨着,沉默的爱也同样沉重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