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水生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
- 周明波 宋晓 欧阳辉主编
- 5010字
- 2021-10-22 18:12:30
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下水景观水文化规划研究——以高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例
肖紫薇,张俊,魏本胜,王欢6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
摘 要:水作为生态系统的核心因素,在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方略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将对水与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内涵品味上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例,在水生态文明总体规划建设的基础上,挖掘研究区域独特的“声”景观文化资源,构建以“声”景观为核心的水景观水文化体系,打造高安市独创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品牌。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水景观;水文化
第一作者简介:肖紫薇(1990—),女,湖南湘潭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景观设计工作。E-mail:xzw_dol@outlook.com6
1 引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以及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使水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水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加速融入城市建设、水利建设的方方面面,也因此带来了人们对早期水生态文明规划建设的反思,如何结合地域内相关的景观、文化,在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间水景观质量的同时,打造出独特价值的城市品牌,将“人水和谐”落到实处,从而使水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江西省高安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水生态格局与水文化、景观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以水为载体,耦合多元文化与景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打造高安品牌生态。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区位概况
高安市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集约发展地带,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之一。紧密对接江西省省会南昌市,距南昌市仅42km,本次研究区域为高安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2439.33km2。
2.2 地貌、水系
研究区域处赣中丘陵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属鄱阳湖平原地域边缘,地形为北高南低,中间舒缓平坦,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的马鞍形地貌。境内地表水系发达,主要分为锦江、肖江两大流域,水库、山塘分布广泛。
2.3 景观文化资源
高安市山清水秀,原生态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荟萃,文物古迹遗存悠久。北部有以水利风景区、山水古村落为特色的国家AAA级景区华林寨——上游湖;中部锦江沿岸散布的古城遗迹大观楼、古浮桥、古码头演绎着高安古城风貌,元青花博物馆获批国家AAA级景区;南部贾家古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中国最美古村落”,获批江西省乡村旅游AAAA级景点。
飘荡在锦江之上缭绕不绝的采茶戏,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城市名片,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传承古今;农耕水文化体现高安人民利用自然的独特智慧,传统沟渠灌溉系统经过不断地改进,沿用至今,同时留存了传统的灌溉拦水坝,历史水利工程与传统的农业模式为当前探索水利与现代农业结合发展的方式提供宝贵参考和借鉴。
3 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水景观水文化规划现状问题
3.1 水景观水文化规划现状问题
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文化、水景观规划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人居环境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国内目前主流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往往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对水景观、水文化的认识存在局限与误区,导致水景观、水文化与各项专题措施相孤立,不受重视,在城市建设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1)硬质化、工程化。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开发活动侵占、污染了大量河流、湖塘、湿地等自然水体及水体周边涵养空间。在现有水生态文明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从水安全、水环境保障角度出发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占主流,由于缺乏景观、文化的全局考虑以及城市空间的限制,造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单体化、硬质化。
(2)生态效益不显著。部分城市的“城市美化工程”,为了快速见成效,不顾整体生态格局的把控与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认为有水、有树就是水生态,有广场、有栈道就是水景观。许多地方跟风建设湿地公园,刻意制造人工水面等缺乏对其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诸多要素进行多元考虑的建设,反而造成对河湖水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的负担,违背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初衷。
(3)文化缺失,景观功能单一。大部分城市的水景观,往往忽视了当地特色水文化的延续,没有充分挖掘“水”与生态、景观、文化的契合点,所打造的水景观缺乏特色,千城一面,而且景观功能单一,不具备生态提升或者文脉延续等复合效应,造成城市水文化、水景观与水生态的彼此断层。
3.2 高安水景观水文化问题分析
(1)水景观基底较好,水景观水文化的全局规划有待推进。高安市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通过高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划定了高安市域范围内的生态功能区,确定了保护的方向;水生态的源头保护与生物修复以及水土保持正在逐步推进;深入开展了专项治理,但局地水生态受到破坏的风险仍然存在;水生态形成的水景观基底较好,亲水生态景观、仍需促进整体生活空间宜居度,高安水景观、水文化特色模式有待挖掘。
(2)水文化载体未被充分开发。在高安水文化不断提升和拓展的过程中,水文化载体建设必不可少。目前,高安市水利工程的建设未注重与水景观水文化相结合,体现亲水性的水利示范工程数量不足,反映水文化内涵和精髓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载体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城市生态景观要求的同时,也没有提供民众的亲水环境。“采茶戏”“字门拳”是高安市特有的文化形态,也是高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水文化与优秀文化形态的结合,形成水文化的特色载体有待进一步增加。
4 水景观水文化规划对策
4.1 坚持景观文化统筹
在深入研究规划区域内水系资源现状、生态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寻求水生态规划与水景观、水文化之间的创新性耦合点。水景观、水文化的规划,一定是立足全局,因地制宜,敏锐捕捉城市气质与文化内涵,尊重当地独特的空间形态、历史文脉、当地物种,注重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设计,打造富有本土情怀的和谐美[1],并以此贯穿水生态文明建设,宏观上指导格局立意,微观上影响景观、文化元素的具体表达方式。
4.2 生态设计优先、可持续发展
紧扣水生态文明建设,水景观、水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与生态相协调,明确水生态建设红线,尊重本土物种生物多样性,重视滨水生态资源的涵养与保育,实现对环境的干预最小化。水景观、水文化的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2]。
4.3 人文关怀的亲水设计
城市水文化、水景观最终立足点是为市民提供惬意的人居环境,建设应以人为本、从使用功能出发,科学地开发利用水文化、景观资源、考虑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及亲水的心态,从而有效发挥城市水景观空间服务市民及美化城市的功能。
5 高安水景观水文化规划方案
5.1 水景观水文化建设目标
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江西省生态文明国家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落实制度红线,夯实安全底线,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加快融入南昌大都市区,准确把握高安发展紧要需求点,明确核心发展区,挖掘特色山水历史人文资源,突出水景观水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以水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特色工程为样板,实现“水乐高安,生声不息”的高品高安。
5.2 水景观水文化建设内容
水作为园林景观四大基本元素之一,且在形态及功能上具有的特殊性,在将水元素运用于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形态、流量、高度、速度、空间尺度以及与不同的物体撞击都会发出完全不同的声响[3],而高安的戏曲文化也是声音的一种展现,因此本文以“水”与“声”为突破点,展开规划设计。
5.2.1 建设“生”“声”不息的水景观体系
规划以“生”“声”不息为主题,以“生”为基础,以“声”为特色,聆听高安与水的对话,奏响高安水生态旋律;打造全水域生态景观,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构建水生态文明品牌。
以人对声音的体验作为切入点,通过实现水的不同形态的不同声音,让高安的水动起来,活起来,通过悦耳的声音,吸引人们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借由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打造全水域旅游网络,让现有景观、文化资源结合渗透至高安水系流经的每一片土地,相互碰撞出高安独有的城市声音,江畔婉转的采茶戏乐曲声、“字门拳”的锤击声、禅院的吟诵声,瓷器与水的碰撞声,龙舟划桨与水的击打声,孩童的戏水声……水生态环境的重塑,将有效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吸引更多种类的飞鸟鸣禽,成为动植物资源生长的乐土,从而达到重塑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之间的关系,带动高安整体提升的效益。通过“网-线-点”全空间打造,构建水生态文明品牌。
(1)凸显高安“水·声·景”,营造品牌网。水利景观,生态统筹,蓝绿交织,亲水提升。高安生态水系网络以“山青、岸绿、水美”为基本要求,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建设、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把水利工程建成生态工程、水景观工程,发挥其保护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的重要作用,实现全水域旅游系统景观的整体连续性。
全水域旅游以滨水绿道系统为载体,整体布局,规划全水域旅游功能定位,保护原生态高敏感度开发区,为全水域旅游提供更加优良的生态基底;保护性开发现有可利用景观资源,以营造不同“水·声·景”景观为特色,打造高可达性的全水域旅游沿线亲水、涉水等景观节点并将其作为高安独创性的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锦江黄金水道,营造品牌线。一江两岸,多元共生,分段发展,荟萃风华。规划将锦江两岸城市滨水空间作为高安滨水绿道系统主脉,连接两岸交通枢纽、景观文化节点、地标,重塑两岸线性绿地开放空间,打造一座与水对话的城市。根据锦江沿岸各个城区景观要素特征,结合城市发展趋势,营造不同区段的滨岸景观特色,形成分段发展格局,注入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
高安主城区锦江上游区域生态基底优良,分布着广阔的农田、林牧场,优质的水源,肥沃的富硒土地,造就了此区域以水生态建设为核心,发展现代生态农林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水+产”的水生态格局。
锦江高安主城区至石脑镇域两岸,围绕“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品牌街、建美沿河景观带”三位一体发展思路,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方便现代化的城市主、副核心滨水景观。在保障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柔化滨江岸带,打造绿色亲水的慢行绿道空间,结合水路游览路线的打造,让市民和游客沿江穿行,形成“水+城”的特色水生态格局。
高安主城区锦江下游区域,北临大城镇田园城市,南衔荷岭山风景名胜区,蕴藏着极其丰富及纯净的自然山水及农田保育资源,是全水域旅游系统中重要的自然生态控制区,此区域以水路行船游览为特色,重点通过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育、防护林公益林的建设,打造高安优质生态环境的“东大门”,凸显“水+景”的水生态格局。
(3)复兴高安文化经济,营造品牌点。文化旅游,产业导入,创造品牌,带动更新。充分发挥高安“人文高地”的特色,将高安从旅游节点城市转变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吸引更多的旅游客群。为全水域旅游网,导入艺术、设计、文化创意等功能,以传统造纸工艺为突破点,重点打造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生产与创作产业,建立文创产业的创新平台,使高安不仅吸引普通游客,更加面向艺术家及艺术、传统工艺及国学爱好者,实现对文化的艺术化及产业化转变,创造新的价值。
5.2.2 建设“赣风古韵”的水文化体系
打造水域文旅“四大体验”,提升品牌效应。高安的特色文化可由一个“古”字囊括,“古瓷、古址、古村、古寺、古玩、古俗、古术”等,构成高安的古典文化主题。全水域旅游网络的构建,由水串起高安水生态文化之旅,沿河讲述各个时代高安的文化、故事,展现着高安悠久的风俗民情,形成“悠悠历史长河之旅,永不谢幕的古典文化盛宴”。
在水利建设的同时,结合现有产业与游憩资源,采取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并举的分类分级开发策略,将水文化渗入水利工程建设之中,打造水生态特色旅游路线,沿线形成各异的旅游业态,提供城市风情、环境教育、文化交流和健康生活的深度体验。
6 结语
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景观、水文化建设是水生态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等各个专题的灵魂,独创性的水景观、水文化切入点,能有效系统地整合地方自然、景观、文化类优势资源,更好地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形成城市经济新增长极。
参考文献
[1]徐慧,孟灵芳,向龙,等.基于水生态文明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J].水资源保护,2016,32(2):96-99.
[2]詹卫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应把握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水利,2013(15):36-38.
[3]韦爽真.景观场地规划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