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跌窝

跌窝(又称陷坑)是指在堤坝及坡脚附近局部土体突然下陷而形成的险情。这种险情不但破坏堤坝断面的完整性,而且缩短渗径,增大渗透破坏力,还可能降低边坡阻滑力,引起堤坝滑坡,对堤坝安全极为不利。

跌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内部隐患。堤坝内有空洞,如獾、狐、鼠、蚁等动物洞穴,坟墓、地窖、防空洞、刨树坑等人为洞穴,树根、历史抢险遗留的梢料、木材等植物腐烂洞穴等。

(2)工程建设质量差。施工过程中,清基处理不彻底,分段接头部位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土块架空、回填碾压不实,填筑料混杂,穿堤穿坝建筑物破坏或土石结合部不紧密等。

(3)渗透破坏。渗水、管涌、接触冲刷、漏洞等险情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或处理不当,造成工程内部淘刷。

一、抢护原则

根据跌窝形成的原因、发展趋势、范围大小和出险部位采取不同的抢护措施,以“抓紧翻筑抢护,防止险情扩大”为原则。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翻挖,分层填土夯实的办法做彻底处理。条件不允许时,可采取相应的临时性处理措施。如跌窝伴随渗透破坏(渗水、管涌、漏洞等),可采用填筑反滤导渗材料的办法处理。如果跌窝伴随滑坡,应按照抢护滑坡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跌窝在水下较深时,可采取临时性填土措施处理。

二、抢护方法

1.翻填夯实

未伴随渗透破坏的跌窝险情,可采用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跌窝内的松土翻出,然后分层回填夯实,恢复工程原貌。如跌窝出现在水下且水不太深时,可修土袋围堰或桩柳围堰,将水抽干后,再予翻筑。

翻筑所用土料应遵循“前截后排”的原则,如跌窝位于堤坝顶或迎水坡时,须用防渗性能不小于原堤坝土的土料回填;如位于背水坡,则须用排水性能不小于原堤坝土的土料填筑。

2.填塞封堵

这是一种临时抢护措施,适用于迎水坡水下较深部位的跌窝。具体方法是:用土工编织袋、草袋或麻袋装黏性土或其他不透水材料,直接在水下填塞跌窝,全部填满跌窝后再抛投黏性散土加以封堵和帮宽,见图3-38。要求封堵严密,避免从跌窝处形成渗水通道。汛后水位回落,还需按照上述翻填夯实法重新进行翻筑处理。

3.填筑反滤

对于伴随有渗水、管涌险情,不宜直接翻筑的背水坡跌窝,可采用此法。具体做法是:先将跌窝内松土和湿软土壤挖出,然后用粗砂填实,如渗涌水势较大,可加填石子或块石、砖块、梢料等透水料消杀水势后,再予填实。待跌窝填满后,再按反滤层的铺设方法抢护,见图3-39。修筑反滤层时,必须正确选择反滤料,使之真正起到反滤作用。

图3-38 填塞封堵跌窝示意图

图3-39 填筑滤料示意图

三、注意事项

(1)对跌窝险情要查明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要备足物料,迅速抢护。在采用翻筑回填方法抢护跌窝的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上游水情的变化,以免发生意外。

(2)翻挖时,必须清除松软的边界层面,并根据土质情况留足坡度或用桩板支撑,以免崩塌扩大。需筑围堰时应适当围得大些,以利抢护方便与漏水时加固。回填时,须使相邻土层良好衔接,以确保抢护的质量。

(3)跌窝伴有漏洞的险情,必须同时处理漏洞险情。

(4)跌窝伴有滑坡的险情,必须同时处理滑坡险情。

四、案例

(一)长江干堤周家嘴浑水漏洞、跌窝险情

1996年7月16—18日,在湖北省洪湖市周家嘴长江干堤的内平台与堤脚交界处出现了4个浑水漏洞,洞径3~12cm,当即采取了围井反滤导渗。21日上午发现反滤导渗失效,原围井四周又出现多个浑水漏洞。于是决定拆除原围井,新建一长15m、宽7m、高1.5m的大围井。21日夜,大围井中的砂石料堵塞隆起,并发现从洞口冒出大量直径约5mm的小黏土粒,在加固围井的过程中,在此上下游分别出现2个及3个新的浑水漏洞。抢险人员在下游赶做一个长7m、宽12m、高0.6m的围井,工程进行中,在其外边又发现了一处浑水漏洞,险情发展很快,情况十分危急。22日晨8时,随着外江水位上涨,险情进一步恶化,出水量渐增,流出8m米左右的泥块,洞口间断发出响声。14时开始实施抢筑长350m、宽20m、高2.5m的大围井,同时在迎水面做外邦戗台截渗。16时发现白蚁从洞中流出,17时45分,部分堤内肩突然塌陷,堆放的砂石料也一并塌入洞中,洞口径1.8m,塌入体上部距堤面0.35~1m,形势十分险恶。

此时决定集中力量水陆并进,抢筑长250m长的外帮戗台截渗,同时将跌窝翻筑回填,至24日全部工程完成,险情得到控制,见图3-40。

周家嘴长江干堤浑水漏洞、跌窝险情教训是深刻的。一是暴露了堤防管理不严,堤内白蚁居然生活了近20年未被发现;二是险情发生原因判断不够及时准确,对堤身浑水漏洞险情只注重了堤内围井反滤导渗,没有注重外堵截渗。多次围井反滤导渗后,直至第6天才集中力量外堵截渗,承担了极大风险。

(二)长江陆城垸万家湖白蚁洞塌方抢险

1.出险情况

陆城垸长江大堤万家湖段位于湖南省临湘市,堤顶高程35.00m,堤面宽8m,内外坡比1∶3.0。堤身基础为黏土,内设有压脚平台宽30m,地面高程为28.00m,1998年8月20日10时,城陵矶水位35.28m,内湖水位26.80m。万家湖大堤桩号2+000处出险,堤脚有三处冒浑水,经开沟导浸,挖进堤坡3m处,合为一个流水孔;孔径0.15m,浑水带土并有渣粒。经堤身检查分析,堤顶有塌方迹象,疑为白蚁洞险情,因此决定内外治理,以确保大堤安全。

图3-40 周家嘴跌窝、漏洞险情抢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2.出险原因

陆城垸万家湖堤段,出现白蚁洞堤顶塌方特大险情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1)傍山大堤堤身大都为黏土,内外坡脚水草丛生,杂草腐烂,白蚁善食,大堤带黏土性,有利于土栖白蚁筑巢繁殖,因此傍山大堤是土栖白蚁繁殖生息的场所。

(2)特大蚁洞的形成。蚁巢开始雏形的时候,一般都在堤内土层不深寄居繁殖。高水位汛期,小浸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年复一年,蚁巢逐年扩大,汛期浸水也一年大一年,到主汛期引起人们注意的时候,就形成蚁穴。所以说“千里金堤,溃于蚁穴”。

(3)高水位过长,是白蚁隐患高峰爆发之时。1998年从6月下旬就进入了警戒水位,堤身泥土含水量饱和,土质黏聚力降低,因此,蚁洞就出现堤顶塌方之险。

3.抢险措施及效果

经在堤上下查看,水流翻滚,浑中带有蚁食残渣及少量黏土,说明是白蚁洞流水。堤面查看有低陷的迹象,决定:一是外坡以抱围加固堤身;二是内坡开沟导流,降低泥土湿度,增强土的黏着力;三是堤面开仓,剖开洞穴,彻底翻筑。

20日11时,组织人力机械,分三步抢险:第一步,在大坝临水坡做长30m、中间面宽4m的月形围堤,用编织袋装卵石成包,从3m深处分两头垒接大堤,中间用翻斗车装载山土填筑;第二步,将堤顶有塌方踪迹处用铲土机铲开长10m、宽4m横沟,刚铲深到0.6m就发现了宽2.5m、深3m的白蚁洞,于是采用人挖和机铲相结合,到18时开挖至洞底;第三步,堵洞回填,发现进出水洞口后,将棉絮扎把用木桩强行筑死,紧接着突击分层用土回填,到20时,全部抢险施工结束,洞堵水停,堤身恢复,前后只用了8h,总用砂卵石120t,土方40m3,编织袋500只。

(三)广西荔浦潘厂水库土坝渗水塌坑抢险

1.出险情况

荔浦县潘厂水库位于广西荔浦县马岭镇同善村潘厂屯北面,距马岭镇5.5km,离321国道1km。大坝建于1958年10月,1959年3月竣工,为均质土坝。坝高20m,坝长105m,坝底宽81m,坝顶宽2.5m。水库集雨面积5.17km2,总库容123万m3,有效库容95万m3,灌溉面积3100亩,属马岭镇管理的小(1)型水库。

潘厂水库原取水为梯级卧管,经左坝出流,卧管由直径为25cm的陶制瓦管连接而成。由于管径小,放水时瓦管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运行,致使管壁周围土壤被淘空,管前端出现漏斗形塌坑。每次处理,也只能运行二三年,随后塌坑又出现。为确保工程安全,荔浦县水电局对潘厂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设计。经桂林地区水电局批复,1991年冬在大坝左岸新建放水隧洞及取水建筑物。1992年冬对原放水涵管进行封堵,几年运行均未发现异常。1996年5月14日水库管理人员检查发现原涵管出口处有少量清水流出,到5月17日漏水开始变浊。经报告县水电局,对其实地检查,认为问题比较严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2.出险原因

经认真检查分析,判定上游坝坡必有塌洞产生。塌洞产生原因是原涵管封堵时,回填土含水率偏大,运行几年后新老土接合部分离,加上新土铺盖厚度不够,致使产生水流通道,从而形成塌洞。

潘厂水库出现险情,若不及时处理将给水库下游500m范围内潘厂屯83户382人造成灾害,威胁32l国道和附近数千群众及几千亩农田的安全。

3.抢护措施及效果

根据潘厂水库险情,以及事故原因的分析,下达了抢险命令如下:

(1)加大放水量,降低水位,即使垮坝,灾害损失也会减轻。但水位下降不能过快,每天水位下降控制在0.8m左右,以防引起坝内滑坡。

(2)加强值班,昼夜24h有人观察,如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并迅速组织群众向安全地方转移。

(3)统一报警信号,并让群众家喻户晓。

(4)抢险物资立即运到现场。

(5)组织抢险突击队。

(6)立即在漏水出口处筑反滤体,把泥土堵在坝内。

(7)库内查找漏水位置,做好回填准备。

5月22日,第一批抢险物资麻袋1000条、编织袋300条、砂和块石各15m3运到现场。23日首先在漏水出口处砌筑反滤体。反滤体第一层用麻袋装砂,厚度0.5m左右;第二层用零八石渣、二四石渣;第三层用块石铺盖,厚度0.3m;外层用竹笼装块石,竹笼直径为0.6m,长1.2m。砌筑反滤体时;要注意浊水流出路线可能会转移,需增设一道反滤体。潘厂水库一共做了3道反滤体,使出口流出清水,见图3-41。

在砌筑反滤体的同时,组织抢险群众挖土、运土、装泥包。5月中下旬正值桂北地区主汛期,降雨多,雨日长,抢险工作冒雨进行。潘厂屯的群众按人均每人负责完成一麻袋泥土运到坝面,24日一天全屯完成30袋。到5月28日800多袋泥包全部装好运到坝面待用。当水位下降到190m高程时,在原老涵管前1m处发现一个直径5.8m、深1.8m的塌坑。塌坑的出现,使事故原因一目了然。抢险组立即组织人员清除塌坑周围烂泥和浮土。回填前在坑内铺设两层汽车篷布和塑料薄膜后,把泥包整齐堆放成排,每层泥包与泥包之间用新土填缝压实,泥袋口朝坝内。回填高度比原坝高出0.8m,回填面积100m2

图3-41 反滤体剖面(单位:cm)

潘厂水库的抢险工作,从5月20日接到险情报告到6月1日抢修结束,历时11天。经地区水电局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验收,水库又恢复蓄水运行。

4.经验教训

(1)小型水库工程,必须加强管理。潘厂水库能及时发现险情,在于水库人员认真负责。如果没有专人管,事故苗头就不能及时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2)事故出现后,处理方案要准确,抢险措施要得力。潘厂水库整个抢险方案,在事故隐患出现,到抢险预案报批,都按工程技术人员确定的方案进行。抢险方案准确,前堵后滤,效果好,进度快。

(3)防汛抢险首长负责制也是搞好潘厂水库工程抢险工作的根本保证。潘厂水库是马岭镇管理的小(1)型水库。险情发生后,马岭镇党政领导坚持现场指挥,各方面工作都有领导负责。由于抢险实行了首长负责制,就能组织和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抢险,就能保证抢险物资、经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