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工程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地形地貌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区地貌单元以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和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为主。赣江自南往北流经本区,流域地势总体呈周高中低,自南向北,由边及里徐徐倾斜,地形切割深度一般数十米。赣江河谷平缓开阔,河床宽数百米至千余米间,漫滩遍布。两岸大部分分布有一级、二级不对称阶地,一级阶地高程一般为40.00~48.00m;二级阶地高程一般为46.00~60.00m,形态较完整。三级、四级阶地形态不全,后期多受侵蚀切割,形成波状丘陵。区内植被较好,第四系覆盖层较厚,次级支流水系较发育。

2.1.2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及印支-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其中震旦系地层分布最广,构成区域褶皱基底:白垩系地层亦较集中出露,主要分布于吉安市至吉水县白沙一带;第四系地层则主要分布赣江及其支流水系两岸阶地。各地层岩性简述如下:

(1)震旦系(Z):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变质砂岩、铁锰质砂岩等。

(2)寒武系(∈):砂岩、板岩等。

(3)泥盆系(D):砂岩、粉砂岩夹页岩、粉砂质泥岩、石英砂砾岩及石英砾岩等。

(4)石炭系(C):石英砂岩、砂岩、粉砂岩夹炭质页岩、粉砂质泥岩和煤线等。

(5)二叠系(P):灰岩、白云岩、硅质页岩、钙质页岩等。

(6)三叠系(T):灰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粉砂岩等。

(7)侏罗系(J):砾岩、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

(8)白垩系(K):砾岩、砂砾岩夹砂岩等。

(9)第三系(E):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等。

(10)第四系(Q):黏土、壤土、砂卵砾石、网纹土夹碎石等。

(11)印支-华力西晚期侵入岩:花岗闪长岩,中粒似斑状二云母花岗岩等。

2.1.3 地质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赣西南坳陷之武功山-玉华山隆断束构造单元中部,该构造单元周围为深、大断裂围限,为一断裂隆起地块,先后历经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多次构造运动。控块断裂发育方向呈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距工程坝址区25~40km。挽近期以来,控块断裂活动不明显,近场区孕育强震的可能性小。

工程场区断裂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为主,延伸一般数千米至十几千米,仅南东侧赣江大断裂规模大,为区域性断裂。据《福建江西地震强、弱震震中分布图》,沿工程场区断裂无历史震中分布。工程区赣江同级河谷阶地无显著高差,第四系沉积厚度无显著差异,晚更新世(Q3)以来形成的二级阶地无错动痕迹。综合判定工程场区断裂无活动性。

据《江西省历史地震目录》,自公元304年以来,峡江县境未发生地震。邻近吉安、永丰和安福县发生地震11次,其中安福县1792年(5级)、1854年(4.75级)发生破坏性地震两次,距工程区60km以上,工程场区未有破坏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的界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等于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2.1.4 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局部发育松散岩类孔隙水、构造承压水及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低矿化重碳酸钙型水。

(1)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断裂破碎带和风化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于沟谷或斜坡地带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地表。

(2)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赣江及其支流第四系冲积砂砾石层中,水位埋深较浅。水文地质条件受含水层厚度、颗粒级配以及地貌条件影响,有较明显的差异。

(3)岩溶水。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中,局部零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