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地下室的构造

2.3.1 地下室的组成

建筑物下部的地下使用空间称为地下室,一般由墙身、底板、顶板、门和窗、楼梯等部分组成,地下室能够使建筑物在有效的占地面积内增加使用空间,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2.3.2 地下室类型

(1)按埋入地下的深度分为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全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空的1/2者;半地下室指地下室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

为该房间净高的1/3~1/2。

(2)按使用性质分为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地下室。普通地下室指普通地下空间;人防地下室指有防空要求的地下空间。

(3)按结构材料分有砖墙地下室和混凝土地下室。

2.3.3 地下室防水与防潮构造

由于地下室的墙身与底板设置在地面以下,长期受到地潮或地下水的侵蚀,轻则引起室内墙面抹灰脱落、墙身生霉,影响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重则进水,使得地下室不能使用或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保证地下室在使用时不受潮、不渗漏,是地下室构造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者应根据地下水的情况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潮、防水措施。

1.地下室防潮

当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都在地下室底板标高以下时,地下室仅受土层地潮的影响,这种情况只需做防潮处理。

(1)墙体防潮。防潮构造要求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另一道设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以防地下潮气沿地下墙身或勒脚处侵入室内。凡在外墙穿管、接缝等处,均应嵌入油膏防潮。

当地下室的墙体为砖墙时,垂直防潮的构造要点是: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要饱满;在墙体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具体做法是在墙体外表面先抹一层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再涂一道冷底子油和两道热沥青,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如黏土、灰土等),并逐层夯实。土层宽500mm左右,以防地面雨水或其他地表水的影

响。具体构造见图2.13(a)。

(2)地面防潮。对于地下室地面的防潮,一般主要借助于混凝土材料的憎水性能,但当地下室的防潮要求较高时,其地层也应做防潮处理。防潮层一般设在垫层与地层面层之间,且与墙身水平防潮层在同一水平面上。具体构造见图2.13(b)。

图2.13 地下室防潮处理

2.地下室防水

当最高设计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时,地下室的底板和部分外墙都将浸在水中。这时在水的作用下,地下室的外墙受到地下水的侧压力,地坪则受到水的浮力作用。侧压力和浮力越大,渗水也越严重。因此,地下室外墙与地坪应做好防水处理。

目前较常用的防水措施有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两类,柔性防水多采用卷材防水。卷材防水按防水层的铺贴位置分外包防水和内包防水。

(1)外包防水构造[图2.14(a)]。外包防水是将防水材料贴在迎水面,即地下室外墙的外表面,防水效果好,采用较多;但维修困难,漏水处难于查找。

图2.14 地下室卷材防水构造

外包防水的构造要点是,先在地下室外墙的外侧抹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并刷一道冷底子油,再根据地下水的水头选定防水卷材的层数,按一层沥青胶、一层卷材的顺序粘贴。卷材从地坪处包过来,再沿墙身由下而上连续密封粘贴。按工程要求,防水层应高出地下水位500~1000mm为宜。卷材防水层以上的地下室侧墙应抹水泥砂浆,再涂两道热沥青,直至室外散水处。垂直防水层外侧砌一道1/2砖厚的保护墙。保护墙与防水层之间用水泥砂浆填实,保护墙下应干铺一层卷材,再沿保护墙的长度方向上每隔5~8m设一道通高的垂直缝,以使得保护墙在土压和水压的作用下,紧紧压向防水层。

(2)内包防水构造[图2.14(b)]。内包防水是将防水材料贴于地下室外墙的内表面。内包防水便于施工,便于维修;但防水效果较差,较少使用,一般多用于修缮工程。

(3)地下室地坪的防水构造。在土层上先浇厚度约100mm的混凝土垫层,再以选定的卷材层数在地坪的垫层上做防水层,并在防水层上抹20~30mm厚的水泥砂浆保护层,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便于浇筑钢筋混凝土。为了保证水平防水层包向垂直墙面,地坪防水层应留出足够的长度来与垂直防水层搭接,同时还应做好转折处卷材的保护工作,防止因转折交接处的卷材断裂而影响地下室的防水。

为满足结构和防水的需要,地下室的地坪与墙体一般多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随着新型防水材料的不断涌现,地下室的防水构造也处在不断地更新之中。

2.3.4 管道穿过基础或地下室墙时的构造

在民用建筑中,常有通风管道、给水排水管道、电气管道等多种管道,引入这些管道时必须穿过建筑物的基础或地下室墙。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配合水、电、气工程,预埋好各种管道、管件或预留孔、槽等,保证管道及其穿过建筑组成部分正常工作。

地下室管道穿墙应做好防水防潮处理。管道穿墙形式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1.固定式

固定式是刚性穿墙管道直接埋设于墙壁中,管道和墙体固结在一起的构造方法,适用于无变形、无压力的防潮墙身及穿墙管在使用中振动轻微时的情况。进水管穿地下室墙壁采用固定式穿墙形式如图2.15所示。为加强管道与墙体的连接,管道外壁应加焊钢板翼环;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改为混凝土墙壁。

2.活动式

图2.15 固定式(进水管

穿地下室墙壁)

活动式是管道外先埋设穿墙管套(也称防水管套),然后在管套内安装穿墙管的构造方法,适用于墙壁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陷以及管道有较大振动,并有防水要求的情况。穿墙管套按管间填充情况可分刚性和柔性两种,前者的套管与穿墙管间先填入沥青麻丝,再用石棉水泥封堵,适用于管道穿过墙壁之处有变形、防水要求一般的情形,如图2.16(a)所示;后者适用于管道穿过墙壁之处有较大振动、或有严密防

水要求、或有较大变形的情形,如图2.16(b)所示。管套应一次浇固于墙内,套管遇墙处之墙壁如遇非混凝土时,应改用混凝土墙壁,且混凝土浇筑范围应比翼环直径大200~300mm;套管处混凝土墙厚对于刚性套管不小于200mm,对于柔性套管不小于300mm,否则应使墙壁一侧或两侧加厚,加厚部分的直径应比翼环直径大200mm。

图2.16 活动式(进水管穿地下室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