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常用的计量单位及数字处理原则

1.4.1 测量常用计量单位

(1)长度单位。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为米(m),我国规定采用米制。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2)面积单位。一般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大面积采用平方公里(km2)。(3)角度单位。我国测量上采用的角度为60进制的度和弧度。

60进制单位:1圆周=360°1°=60′ 1′=60″

弧度单位:角度按弧度计量等于弧长与半径之比。与半径等长的一段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1弧度,用ρ表示。按度、分、秒计的1弧度大小为:

ρ°=326π0°=57.3°

ρ′=3602×π60′=3438′

ρ″=360×26π0×60″=206265″

1.4.2 测量数字处理原则

在测量的数值处理中,由于数字的取舍而引起的误差,称为“凑整误差”,以ε表示。ε的数值等于精确值A减去凑整值a,即ε=A-a。例如:某角度多个测回的观测值的平

均值为57°12′17.3″,若凑整为57°12′17″,则这个平均值中含有的凑整误差为ε=0.3″。为

避免凑整误差的迅速积累而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在测量计算中有如下的凑整规则,其与习惯上采用的“四舍五入”相类似:

(1)若数值中被舍去部分数值的第一位,大于所保留末位的0.5,则末位加1。(2)若数值中被舍去部分数值的第一位,小于所保留末位的0.5,则末位不变。(3)若数值中被舍去部分数值的第一位,等于所保留末位的0.5,则末位凑整为偶数。这个凑整规则也可理解为:被舍去的第一位大于5者进,小于5者舍;正好是5者,

前面一位是奇数时进,前面一位是偶数时舍,可简记为“四舍六入,奇进偶舍”。

1.4.3 测量记录规定

测量的外业观测数据必须采用规定的表格用硬性铅笔(2H或3H)记录,字体要端正、清楚,对测量过程中听错、记错、测错的数据,将错误数据用铅笔划掉,然后在错误数据的上方重新记录,严禁在记录过程中用橡皮擦,严禁在观测过程中或数据处理过程中篡改原始数据,要妥善保存外业观测手簿。

1.测定与测设的区别是什么?

2.何为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上有何用途?

3.测量工作中所采用的直角坐标系统与数学上的直角坐标系统有哪些不同之处?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5.高斯投影具有哪些特性?

6.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和高差有何影响?对一般工程建设而言,在多大范围内允许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对距离无明显影响?

7.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8.已知某地A点在6°带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里横坐标YA=19669250.178m,则该点位于第几带内?位于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距离中央子午线多远?

9.已知某点的经纬度,如何计算其属于3°带、6°带分带投影中的哪一带?其对应中央子午线经度如何计算?该带包括哪一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