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园路与园林地面铺装设计

园林道路简称园路,是园林的脉络,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是构成园林景色的组成部分。

3.2.1 园路的作用

园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纽带,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其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3.2.1.1 组织交通

园路同其他道路一样,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它承担着游人的集散、疏导和组织交通的作用。此外还满足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任务,具备人、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通行的作用。

3.2.1.2 引导游览

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园路是园林中各景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整个园林形成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艺术整体。它不仅解决园林的交通问题,而且还是园林景观的导游脉络。园路作为无形的艺术纽带,很自然地引导游人从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从一个风景点到另一个风景点,从一个风景环境到另一个风景环境(图3.13)。

图3.13 园路引导游览

图3.14 园路组织划分空间

3.2.1.3 划分空间

园林中常常利用地形、建筑、植物、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景区、景点联系成一个整体。园路本身是一种线性狭长的空间,因园路的穿插划分,把园林其他空间划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极大丰富园林空间的形象,增强空间的艺术性表现(图3.14)。

3.2.1.4 构成景观

园路本身的线形和铺装、质感、色彩、尺度,可与园林植物、建筑、山水构成各种空间景色变化,既是路也是景。

3.2.1.5 其他功能

为园林中的水电工程打基础,园路的铺设园路为园林绘排水、电力电讯等管网的布置提供一定的场所或条件,还有利于园林的通风和光照等。

图3.15 规则式园路

3.2.2 园路的分类

3.2.2.1 按平面构图形式分

园路按平面构图形式分可分为规则式园路和自然式园路两类。

(1)规则式园路:规则式道路采用严谨整齐的几何形道路布局,突出人工美(图3.15)。

(2)自然式园路:道路以其自然曲折,无迹可循的布局,带来曲径通幽意境(图3.16)。

3.2.2.2 按性质和功能分

园路按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三类。

(1)主干道。指景区中心的道路,从入口通向全园通往各景区,路宽3~6m,横坡1%~4%,纵坡8%以下,水泥或混凝土为路面材料。中小型绿地一般设置3~5m,大型绿地一般设置5~6m,以能通行双向机动车辆为宜(图3.17)。

图3.16 自然式园路

(2)次干道。深入园中各角落,散步休息,连接景区内各景点的道路,并且和各主要建筑相连。路宽2~3m,起到组织景观的作用,一般用天然石块作为路面材料。以单向通行机动(小型服务性)车辆为宜(图3.18)。

(3)游步道。联系景区内各景点,构成园景,引导游人深入到园林各角落,供散步休息用,道路以满足两人行走为宜。路宽一般1.2~2m(图3.19);小径0.8~1.2m(图3.20)。一般以碎石、卵石、砖渣做路面材料。

图3.17 主干道

图3.18 次干道

图3.19 游步道

图3.20 小径

3.2.2.3 按路面铺装材料分

园路按路面铺装材料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5种。

(1)整体路面: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的路面,平整、耐压、耐磨,用于车辆、人流集中的主路(图3.21)。

图3.21 整体路面

图3.22 块料路面

(2)块料路面:指用各种天然块料或各种预制混凝土块料铺成的路面,适用于游步道或少量轻型车通行的路面(图3.22)。

(3)碎料路面:指用各种碎石、瓦片、卵石等拼砌而成的路面,往往铺成一定的纹样。主要用于游步路,具有装饰性等特点(图3.23)。

图3.23 碎料路面

图3.24 特殊型园路:步石

(4)简易路面:指由三合土煤渣等材料铺成的临时性路面,一般用于临时性或过渡性路面。

(5)特殊型园路:包括步石、汀步、台阶等(图3.24)。各类园路的特点见表3.1。

表3.1 各类园路的特点

img

3.2.3 园路的设计

3.2.3.1 园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园路规划设计的原则如下:

(1)园路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和协调。

(2)交通性从属于游览性。

(3)园路的布局应主次分明,密度得体在城市公园设计时,道路的比重可控制在公园总面积的10%~12%左右。

3.2.3.2 园路的布局形式

园路的布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4种。

(1)棋盘式园路系统:主路为整个布局的轴线,次路沿轴线对称,组成闭合的“棋盘”。

(2)套环式道路系统:主路、次路和小路构成的环路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套、互通互连关系。

(3)条带式园路系统:主路呈条带状始端和尽端各在一方。在主路的一侧或两侧,可以穿插一些次路。

(4)树枝式园路系统:道路系统的平面形状就像许多分支的树枝一样。

3.2.3.3 园路设计的要点

1.分清交通性与游览性

园林中的道路布局以游览为主要目的,故不以捷径为准。主要道路的设计要参考车辆的通行安全,在道路的起伏与曲折上要考虑交通性,园路的导游作用还要借建筑、场地游览和风景视线的引导。

2.主次分明

园路只有主次分明,主次道路的关系才清楚,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从宽度和铺装上分清主次道路。

3.因地制宜,整体连贯

园林的地形变化决定道路系统的布局,园林面积的大小和景观的多少也关系到道路布局形式。

4.注意道路的疏密要求

园林道路的疏密和景区的性质、地形、游人多少有关。

(1)一般安静区的道路密度可小些,文娱活动区及各类游览区的道路密度大些,游人多的地方密度大些。

(2)山地和地形复杂的地方道路密度可少些。

(3)在城市公园中,道路的面积大致为公园总面积的10%~12%。

5.注意道路的起伏曲折

园林道路的起伏曲折是由地形和景观空间的组织与使用功能等因素决定的。

(1)高低的起伏变化一般在山地、丘岗随地形起伏,形成空间的竖向变化。

(2)平地上因树丛、建筑等障景影响下也要有曲折的变化。

(3)园林道路的起伏曲折主要是构成空间的转折和视线的转移,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延长游览路线,但必须与景观空间的变化协调一致,线性设计曲折迂回,曲之有度,设置良好的道路曲线,不能为了曲折而曲折(图3.25)。

图3.25 曲折迂回,曲之有度

图3.26 交叉园路交点处可设道路对景

6.园路交叉口的处理

园路交叉有正交和斜交两种形式,在交叉口处理时必须注意以下情况。

(1)道路相交应尽可能正交,为避免游人拥挤,可形成小广场。

(2)避免多条道路交叉于一点,因为这样容易使游人迷失方向。

(3)两条道路成锐角斜交时,锐角不宜过小,并使两条道路的中心线交于一点上,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美观。

图3.27 建筑与园路的关系

(4)两园路成丁字形相交时,交点处可设道路对景(图3.26)。

(5)道路正交时,应在端头处适当地扩大做成小广场,这样有利于交通,可以避免游人过于拥挤。

7.处理好园路与建筑的关系

(1)靠近道路的建筑一般面向道路,并应有不同程度的后退或形成建筑前广场(图3.27)。

(2)建筑可以通过专设道路与主路或次路相通,一般道路不穿越建筑,可以穿越的建筑仅限于洞门、花架门、过街楼和有支柱层的建筑。

8.园路与水体的关系

(1)规则式园林中。分散性水体与道路广场合为同一空间,广场中的水池、喷泉、主干道中间的带状喷泉和跌水,是道路与广场的组成部分,是这些空间的主景;较大面积的规则式水面,四周设有道路和建筑,构成较开敞的空间,运河的两岸也设有与河岸平行的道路。

(2)自然式园林中。自然式园林由于道路与水体相对独立,彼此可分可合,大型自然水面与园路应时靠时离,不能沿水岸设环路。

9.园林山道的设计

(1)主干道不要进入山体,次干道、小路可进入山体。

(2)当道路坡度在6%以内时,可按一般道路铺设,在6%~10%时,设盘山道,大于10%时,要间隔设台阶和缓台。

(3)陡的山道要设钢索或栏杆,或在路边砌假山石、栽植树木给人安全感。

(4)低矮的山丘布置园路,要注意延长路线,使人对山的面积产生错觉,使道路上中有下、下中有上,盘旋不绝以满足游人爬山的要求。

10.台阶、园桥、步石、汀步设计

(1)台阶是一种特殊的道路形式,园林中的台阶主要应用在建筑入口、水旁、山路、陡坡,可结合花池、栏杆、水池、挡土墙、假山登道而设。一般坡度达到10%时,要考虑设台阶(图3.28)。台阶的尺寸标准为:一般踏面宽30~38cm,高10~15cm(图3.29)。

图3.28 台阶

图3.29 台阶尺寸标准(单位:m)

(2)园桥用于联系交通起组织游览路线和交通功能,分隔水面空间,形成水面建筑景观,构成风景、点缀风景。按材料分为石桥、木桥、钢混凝土桥;按结构分为梁式和拱式。园林中的桥既有园路的特征,又具有建筑的特征,带有园林道路特征的桥:平桥(图3.30)、拱桥(图3.31);带有园林建筑特征的桥:亭桥、廊桥、风雨桥。

图3.30 平桥

图3.31 拱桥

(3)步石、汀步是一种非连续的道路形式,一般主要设置在草坪上。设置在水面上称为汀步,园桥的变异形式,石块大于40cm×40cm,间距15cm,高出水面6~10cm(图3.32、图3.33)。

图3.32 步石

图3.33 汀步

3.2.4 园林地面铺装设计

3.2.4.1 园林地面铺装风格要求

园林地面的铺装风格要求尽量有寓意性和装饰性。

(1)寓意性。中国园林强调“寓情于景”,在面层设计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纹样、材料来加强意境。

(2)装饰性。园路既是园景的一部分,应根据景的需要作出设计,路面或朴素、粗犷;或舒展、自然、古拙、端庄;或明快、活泼、生动。园路以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以不同的风格和时代要求来装饰园林。

3.2.4.2 园林地面铺装的作用

地面铺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点。

(1)丰富景观。铺装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构图作用实用功能,美学功能,与其他设计要素配合使用。

(2)引导游览。提供方向性,铺成某种线型时,它便能指明前进的方向,将行人或车辆吸引在其“轨道上”,来引导如何从一个目标移向另目标。

(3)识别方向。铺装引导人穿越空间系列。当人离开一种特定的铺装,踏上另一种不同材料的铺装时,就意味着进入了一条新的路线。

3.2.4.3 铺装材料

所谓铺装材料,是指具有任何硬质的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设计师们按照一定的形式将其铺于室外空间的地面上,满足设计的目的。

常见园林铺装材料主要可以分为(图3.34)以下几类。

(1)现代气息:麻面花岗石、光面花岗石、广场砖、大理石。(2)古朴气息:青石、瓦片、红砖、卵石、水磨石。

图3.34 常见园林地面铺装材料

(3)压印混凝土:又称“强化路艺系统”,是在施工阶段运用彩色强化剂、彩色脱模剂、无色密封剂等三种化学原料对未硬化的混凝土进行固色、配色和表面强化处理后得到的一种混凝土,其强度优于其他材料的路面,甚至优于一般的混凝土路面;其图案、色彩的可选择性强,可以根据需要压印出各种图案,产生美观的视觉效果(图3.35)。

图3.35 压印混凝土铺装

3.2.4.4 地面铺装设计要素

铺地作为空间界面的一个方面而存在着,像室内设计时必然要把地板设计作为整个设计方案中的一部分统一考虑一样,居住区道路铺地,由于它自始至终地伴随着居民,影响着居住区环境空间的景观效果,成为整个空间画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园路是园景重要的一部分。

1.铺地质感

(1)质感调和。铺装的好坏,不只是看材料的好坏,而是决定于它是否与环境相谐调。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与建筑物的调和。

质感调和的方法,要考虑同一调和、相似调和及对比调和。如地面上用地被植物,石子、砂子、混凝土铺装时,使用同一材料的比使用多种材料容易达到整洁和统一,在质感上也容易调和。混凝土与碎大理石、鹅卵石等组成大块整齐的地纹,由于质感纹样的相似统一,易形成调和的美感。

(2)质感与空间。外部空间中的尺度模数,要比室内空间扩大10倍才合适。因此,质感也会因粗糙、刚健而有良好的配合。大空间要粗犷些,因为粗糙的往往使人感到稳重、沉着、开朗。另外,粗糙的可以吸收光线。因此,大面积铺装应粗糙些好。细滑给人以轻巧、精致的感觉,重点处可以精细些。小空间尺度小、细致,给人以精美、柔和的感觉。

(3)质感与色彩。质感变化要与色彩变化均衡相称。如果色彩变化多,则质感变化要少一些。如果色彩、纹样均十分丰富,则材料的质感要比较简单(图3.36)。

图3.36 步行道与周边路缘的不同质感

图3.37 简洁明快的色块搭配

2.铺地色彩

色彩的选择应能为大多数人所共同接受。它们应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路面夏季光线柔和,不反光刺眼。冬季又较普通混凝土路面感觉温暖。铺地的色彩如过于鲜艳、富丽,则喧宾夺主,甚至会造成混乱的气氛。色彩必须与环境统一,或宁静、清洁、安定,或热烈、活泼、舒适,或粗糙、野趣、自然。图案与线条的稳定程度,受色彩变化的大小而定。另外色彩又从属于纹样与材料(图3.37)。

3.铺地图案

在园林中,路面以它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色。纹样则起装饰路面的作用。铺地纹样常因场所的不同而各有变化。讲究路面的纹样、材料与景区的意境相结合,起加深意境的作用(图3.38、图3.39)。

图3.38 不同颜色、材质铺装图案

图3.39 几何体的铺装纹样

图3.40 碎料铺装图案

很难设计大量复杂的路面图案,因为这些图案不能按透视比例缩小,以至于从地面上来看,它们是倾斜的。步行路的图案太复杂,会让人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类似于砖的一些小的单元构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道路图案。铺路用的小方块,无论它是混凝土质的,还是花岗岩质的,都为我们铺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如曲线形和圆形的路面图案。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道路的具体情况,看看是否适用。使用鹅卵石时,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可用来作防滑包饰面或铺设步行路。当鹅卵石和其他材料一起构成图案时,鹅卵石可以用来堵塞道路的转角部位。也可以单独用鹅卵石铺一些小路(图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