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

3.2.1 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的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逆性。地下空间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最本质的衡量要素为是否结合规划区发展实际、科学预测城市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导方向。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一个关键参量和重要依据,因而,需求量预测是城市地下空间整个规划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程序。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模与城市发展对下空间的预测量有关。地下空间预测量取决于城市发展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空间布局、人们的活动方式、信息等科学技术水平、自然地理条件、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多种因素。

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的目的在于以下两点。

(1)改变城市发展模式,拓展城市空间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活力与品质。

(2)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规模和理论规划量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估算与预测,引导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限度和范围内有序开发。

3.2.2 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

从已经编制出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城市来看,不同规模、类型的城市需求预测的方法不一样,规划的对象不同,其需求预测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目前,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需求预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功能需求预测法

根据地下空间使用的功能类型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地下空间功能分别进行量的确定和预测,汇总得出地下空间需求规模,再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确定其地下空间总的规划量。其预测方法技术框架如图3.4所示。

img

图3.4 地下空间功能需求预测法技术框架

实际预测过程中,计算的具体步骤和功能分类上可能存在差别,有些城市在具体的预测过程中可能因为突出某些特定功能而需要进一步细化某些功能分类,但预测方法的原理仍属于功能预测法。

以济南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为例,济南市首先将地下空间需求量比较大的主体内容分为7个大类:即居住区、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广场和绿地、工业及仓储物流区、城市基础设施各系统、防空防灾系统、地下储存系统。然后根据各项不同的特点,选取适当的系数和指标,再按历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出规划期内的发展量,最后综合成地下空间的需求量,见表3.1。

表3.1 济南市地下空间需求统计表 单位:万m2

img

2.建设强度预测法

该方法通过地面规划强度来计算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即上位规划和建设要素影响和制约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将用地区位、地面容积率、规划容量等规划指标归纳为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城市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划分为若干地下空间开发层次进行需求规模预测,剔除规划期内保留用地,确定各层次范围的新增地下空间容量,汇总得到城市总体地下空间需求量。其预测方法技术框架如图3.5所示。

img

图3.5 地下空间建设强度需求预测法技术框架

以北京市中心城地下空间规划为例,其需求量预测采用的是地面规划强度需求量预测法。首先将预测范围分为中心城、新城、镇及城镇组团三个层次来控制。其次确定各层次范围地块地面容积率,乘以各个地块新增建设面积,分别得出相应地块地上新增建设规模,结合规划期内新城和镇建设发展预测,估算出新建地下空间面积占地上建设规模的百分比,分别得出中心城、新城、镇及镇组团地下新增建设规模,得出北京城市地下空间新增总规模约6000万m2,见表3.2。

表3.2 北京市域地下空间需求规模预测一览表

img

3.人均需求预测法

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人均需求指标着手,结合人口规模,估算城市规划人口对地下空间的总需求量。

人均需求预测法主要是根据城市规划范围内,未来规划期限内城市的人口数量和人均需求地下空间的标准进行预测和计算。其中人均需求地下空间的标准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确定。

人均需求预测法一般是从两个指标开始分析预测:一个是地下空间开发的人均指标;另一个是人均规划用地指标。按照城市规划的人均指标预测,将人均的用地标准细分为人均居住用地、人均公共设施用地、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道路广场用地等,在此基础上相加得到人均生活居住用地面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生活居住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比例,推算人均总用地量,结合规划的人口规模,计算得到城市地下空间需求的总量。表3.3是部分城市由人均需求预测法估算的地下空间人均需求指标。

表3.3 部分城市地下空间人均需求指标

img

济南市地下空间规划在进行需求预测时应用了人均需求预测法。在预测时,取人均居住面积为30m2,经过测算,地下空间建设比例取人均居住面积的20.96%。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末济南全市户籍人口603.27万人,市区人口约348.24万人。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区域内各片区的人口规模在2020年为603.9万人,则从2011—2020年,城镇人口增量为603.9-348.24=255.66万人。根据人口增长量,济南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建设规模应为:255.66×30×0.2096=1608万m2

4.综合需求预测法

该方法主要从3个方面综合计算得出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规模,如图3.6所示。

(1)区位性需求。包括城市中心区、居住区、旧城改造区、城市广场和大型绿地、历史文化保护区、工业区和仓储区以及各种特殊功能区。

(2)系统性需求。有地下动态和静态交通系统、物流系统、市政公用系统、防空防灾系统、物资与能源储备系统。

(3)设施性需求。包括各种公用设施,如商业、办公、文娱、体育、医疗、教育、科研等大型建筑以及各种类型的地下储库。

在此功能性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需求定位,将城市各类用地进行梳理、归类,结合城市建设容量控制计算规划期内新增地下空间需求规模,汇总后计算得出地下空间需求总量。

img

图3.6 综合需求预测法技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