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地基附加应力

地基附加应力是指由基底附加应力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是引起地基变形与破坏的主要因素。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一般假定地基土是连续、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体,以便直接采用弹性力学中关于弹性半空间的理论解答。

另外,在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通常将基础底面视为半无限体的表面,基底附加应力视为柔性荷载直接作用在该平面上。

3.3.1 竖向集中力作用时的地基附加应力

法国学者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1885)用弹性理论推出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上作用有竖向集中力P时,在弹性体内任意点M所引起的应力的解析解。如图3.11所示,以集中力P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以P的作用延长线为Z轴建立空间坐标系(OXYZ), Mxyz)为半空间内的任意一点,M′xy,0)为M点在OXY平面的投影。

图3.11 一个竖向集中力作用引起的应力

(a) 半空间内任意点M;(b)M单元体

布辛奈斯克用弹性理论推导出M点的6个附加应力分量σxσyσzτxyτyzτzx和3个位移分量uvw的解答,其中竖向正应力和竖向位移为

式中:RM 点至坐标原点O的距离,R=rM′点至坐标原点O的距离;Eμ分别为土体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βOMZ轴方向的夹角。

利用图3.11(a)中的几何关系R2=r2+z2,式(3.12)可改为

式中:α为集中力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应力系数,无因次,是r/z的函数,可由表3.1查得。

表3.1 集中力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α

由式(3.14),可绘出如图3.12所示土中竖向附加应力沿水平面和铅直面的分布图,由此可知集中力作用下半无限地基中附加应力σz的分布规律:

(1)在距离地基表面不同深度z的各水平面上,集中力作用线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距地基表面越深,水平面上附加应力的分布范围越广。

(2)同一铅直剖面上附加应力随深度而变化,在集中力作用线上σz随着深度增大而减小,其余各垂线σz随深度增大先由零逐渐增大然后又减小。

上述规律表明,集中力P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应力σz可向深部、向四周无限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力的大小逐渐降低,此即应力扩散的概念。

图3.12 集中力作用下土中应力分布

图3.13 σz的等值线图

若在剖面图上将σz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可得到如图3.13所示的σz等值线图,由于其空间图形成泡状,所以也称为应力泡。

当地基表面作用有多个竖向集中力时,可根据叠加原理,认为地面下深度z处某点M的附加应力为各集中力单独作用时在M点引起的附加应力的总和,即

图3.14为两个集中力PaPb作用的情况:距地表深度z平面处的附加应力分布线cPaPb单独作用下的附加应力分布线ab叠加而得。

图3.14 两个集中力作用下σz的叠加

实际建筑物荷载都是通过一定尺寸的基础传递给地基,对于不同的基础形状和基础底面上的压力分布,均可利用上述集中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和应力叠加原理,计算地基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

具体求解时根据应力形状的特征划分为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

3.3.2 空间问题的附加应力计算

设基础长度为l,宽度为b,当l/b<10时,其地基附加应力计算问题属于空间问题。

图3.15 垂直均布荷载作用时角点下的附加应力

1.矩形基底面上均布垂直荷载

当竖向均布荷载p作用于矩形基底面时,以荷载面角点为坐标原点O,在荷载面内(xy)处取一微单元dA=dxdy,其上作用的集中荷载为dp=pdxdy,则在矩形荷载面积角点O下任一深度zM点由此集中力引起的附加应力可由式(3.12)确定为

将上式沿长度l和宽度blb)两个方向对整个荷载面A积分(图3.15):

式中:αc为均布矩形荷载面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无量纲,由式(3.18)计算,也可由m=l/bn=z/b查表3.2。

对于均布矩形荷载作用下地基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可利用式(3.19)和应力叠加原理求得。此方法称为“角点法”,如图3.16所示。

图3.16 角点法的应用

(a)计算荷载面内一点;(b)计算荷载面边缘一点;

(c)计算荷载面外侧一点;(d)计算荷载面角点外侧一点

计算矩形荷载面内任一点o之下的附加应力时 [图3.16(a)],αc

计算矩形荷载面边缘上一点o之下的附加应力时 [图3.16(b)],αc

计算矩形荷载面外侧一点o之下的附加应力时 [图3.16(c)],αc

其中Ⅰ为ofbg,Ⅲ为oecg

计算矩形荷载面角点外侧一点o之下的附加应力时[图3.16(d)],αc

其中Ⅰ为ohce,Ⅱ为ogde,Ⅲ为ohbf

图3.17 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时角点下的附加应力

2.矩形基底面上三角形分布垂直荷载

矩形面积上作用的竖向荷载沿基础b边呈三角形分布,最大荷载强度为pt,如图3.17所示。取荷载零值边角点1为坐标原点O,在荷载面内(xy)处取一微单元dA=dxdy,其上作用的集中荷载为,则在矩形面积角点1下深度zM 点由该集中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dσz同样可由式 (3.12)确定,通过积分求得1点下任意深度处的附加应力σz

式中:αt1为矩形面积垂直三角形荷载角点1下的附加应力分布系数,其值可由m=l/bn=z/bαt1=fmn)从表3.3查得。

同理,荷载最大值边的角点2下任意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σz

式中:αt2为角点2下的附加应力分布系数,其值可由m=l/bn=z/b从表3.3查得。

表3.2 矩形基底受垂直均布荷载作用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αc

表3.3 矩形基底受垂直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αt1αt2

续表

3.圆形基底面上均布铅直荷载

如图3.18所示,设圆形基础底面半径为r0,其上作用有均布荷载p,若以圆形荷载面得中心点为坐标原点O,并在荷载面积上取微面积dA=rdθdr,以集中力pdA代替微面积上的分布荷载,则可用类似于求αcαt的推导步骤,得出圆心O点下z深度处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为

图3.18 圆形面积作用均布荷载时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

式中:α0为圆心O点下附加应力系数,其值由z/r0决定,从表3.4查取。

同理,可确定圆形荷载周边下的附加应力

式中:αr为圆形荷载周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其值由z/r0决定,由表3.4查取。

表3.4 均布圆形荷载中点及周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α0αr

【例3.3】 某基础底面面积如图3.19(a)所示,l×b=2m×1m,其上作用均布荷载为p=200kPa。试求荷载面积上点AEO以及荷载面积外点FGz=1m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附加应力分布规律。

解:

(1)A点下的应力。A点是矩形荷载面ABCD的角点,由查表3.2得αc=0.1999,故

σzA=αcp=0.1999×200=40.0(kPa)

(2)E点下的应力。通过E点将矩形荷载面积分为两个相等矩形EADIEBCI,矩形面EADI(或EBCI)的角点应力系数αcm=1,n=1,查表3.2得αc=0.1752,故

σzE=2αcp=2×0.1752×200=0.35×200=70.1(kPa)

(3)O点下的应力。通过O点将原矩形荷载面分为4个相等矩形OEAJOJDIOICKOKBE,求矩形面OEAJ (或其中任一矩形)角点应力系数n,查表3.2得αc=0.1202,故

σzo=4αcp=4×0.1202×200=0.48×200=96.2(kPa)

(4)F点下的应力。过F点作矩形FGAJFJDHFGBKFKCH

αcI为矩形FGAJFJDH的角点应力系数;αcII为矩形FGBKFKCH的角点应力系数。

图3.19 [例3.3]图

(a)矩形荷载面;(b)z=1m处附加应力分布;(c)沿深度附加应力分布

(5)G点下的应力。过G点作矩形GADHGBCH,分别求出它们的角点应力系数αcαc

σzG=(αccp=(0.20165-0.1202)×200=0.0814×200=16.3(kPa)

将计算结果与若干补充结果绘于图3.19(b)、(c)中,表明了距离荷载越远、附加应力强度越低的应力扩散分布规律。

3.3.3 平面问题的附加应力计算

当一定宽度的无限长基底面积承受均布荷载时,在土中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任一截面附加应力分布规律完全相同,且在长边延伸方向地基的应变和位移均为0,这类问题称为平面问题。

对于平面问题,荷载沿宽度方向可有任意分布形式,但在沿长度方向不变,计算中只要算出任一截面上的附加应力,即可代表所有其他平行截面。

实际建筑中并没有无限长的荷载面积。研究表明,当基础的长度比l/b≥10时,计算的地基附加应力值与按l/b=∞时的解相差甚微。因此墙基、路基、坝基、挡土墙基础等均可按平面问题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条形荷载面下附加应力的求解基于线荷载作用下的弹性解答。

1.线荷载

如图3.20所示在弹性半空间表面一无限长直线上作用有均布荷载p,在线荷载上取微分长度dy,将作用其上的荷载pdy看做集中力,在地基内M点引起的附加应力dσz按式(3.12)可得

则可用下列积分求得M点的附加应力σz

该解答由弗拉曼(Flamant,1892)首先得出,故也称弗拉曼解。

实际意义上的线荷载是不存在的,可以将其看做是条形面积在宽度趋于零时的特殊情况,以该解答为基础,通过积分可求解各类平面问题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图3.20 均布竖向线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

图3.21 均布竖向条形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

2.均布竖向条形荷载

当基础宽度为b的条形基础上作用有均布荷载p时,取宽度b的中点作为坐标原点(图3.21),则地基中某点的竖向附加应力可由式(3.24)进行积分求得

式中:αsz为条形基础上作用均布垂直荷载时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αsz=fmn),由表3.5查取。

表3.5 条形基底受垂直均布荷载作用时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αsz

3.三角形分布的竖向条形荷载

图3.22为条形基础受三角形分布的垂直荷载的情况,荷载最大值为pt。将坐标原点取在零荷载处以荷载增大的方向为x正向,通过式(3.24)积分可得

式中:αtz为条形基础上作用三角形分布荷载时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由表3.6查取。

表3.6 三角形分布竖向条形荷载作用时地基附加应力系数αtz

图3.22 三角形分布竖向条形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

图3.23 [例3.4]图

【例3.4】 某条形基础如图3.23所示,基础上作用荷载F=300kN,M=50kN·m,试求基础中点下的附加应力分布。

解:

(1)求基底附加压力。

基础及上覆土重

G=2×1.5×20=60(kN)

偏心距

基底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此例题为了说明梯形荷载分布时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特将基底附加压力表示成梯形)

(2)基础中点下的附加应力。将梯形分布的附加压力视为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并分成均布和三角形分布的两部分。其中均布荷载p0=75.9kPa,三角形分布的pt=151.2kPa。

分别计算z=0m、0.5m、1.0m、2.0m、3.0m、4.0m处的附加应力,计算结果列于表3.7中。

表3.7 附加应力计算结果

续表

如果根据基底附加压力p0=p-γd=180-28.5=151.5(kPa),并利用对称性和叠加原理,本题计算将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且计算更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