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2.3 桩基础工程

如果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且经过简单的人工处理也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桩基础工程,利用桩身把上部荷载力传到地层深处能够符合要求的土层中。《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对桩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做了如下规定。

1.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

(1)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①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②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为:群桩20mm;单排桩10mm。

(2)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如不做中间验收,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位位移),加一次中间验收有利于责任区分,引起打桩及土方承包商的重视。

(3)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13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2.13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 单位:mm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4)表2.13中的数值未计算及由于降水和基坑开挖等造成的位移,但由于打桩顺序不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桩的位移,是包括在表列数值中。为此必须在施工中考虑合适的顺序及打桩速率。布桩密集的基础工程应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

(5)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2.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表2.14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注 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

3.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2.桩基工程的承载力检验

(1)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不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2)对重要工程(甲级)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本检验桩的垂直承载力。工程的分类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关于静载荷试验桩的数量,如果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单一,当地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承载力检验不仅是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程的要求。因此,施工前的试桩如没有破坏又用于实际工程中应可作为验收的依据。非静载荷试验桩的数量,可按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的规定。

3.桩基工程的桩身质量检验

(1)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

(2)桩身质量的检验方法很多,可按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所规定的方法执行。打入桩制桩的质量容易控制,问题也较易发现,抽查数可较灌注桩少。

(3)对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除以上的主控项目外,其他主控项目应全部检查,对一般项目,除已明确规定外,其他可按20%抽查,但混凝土灌注桩应全部检查。

任务2.3.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混凝土预制桩施工系采用各种桩锤或震动锤对桩加冲击力,把桩打入土中成桩。常用成桩方法有:锤击打桩法、植桩法、射水沉桩法等。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圆桩的打桩工程。

1.静力压桩

(1)静力压包括锚杆静压桩及其他各种非冲击力沉桩。静力压桩的方法较多,有锚杆静压、液压千斤顶加压、绳索系统加压等,凡非冲击力沉桩均按静力压桩考虑。

(2)施工前应对成品桩(锚杆静压成品桩一般均由工厂制造,运至现场堆放)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按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锚杆规格及质量也应进行检查、硫磺胶泥半成品应每100kg做一组试件(3件)。

(3)用硫磺胶泥接桩,在大城市因污染空气已较少使用,但我国有些地区仍在使用。半成品硫磺胶泥必须在进场后做检验。压桩用压力表必须标定合格方能使用,压桩时的压力数值是判断承载力的依据,也是指导压桩施工的一项重要参数。

(4)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10%的探伤检查。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

(5)施工中检查压力目的在于检查压桩是否下沉。接桩间歇时间对硫磺胶泥必须控制,间歇过短,硫磺胶泥强度未达到,容易被压坏,接头处存在薄弱环节,甚至断桩。浇注硫磺泥必须快,慢了硫磺胶泥在容器内会结硬,浇注入连接孔内不易均匀流淌,质量也不易保证。

(6)施工结束后,应做桩的承载力及桩体质量检验。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5的规定。

表2.15 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2.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1)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桩,接桩用电焊条等产品质量。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均为工厂生产后运到现场施打,工厂生产时的质量检验应由生产的单位负责,但运入工地后,打桩单位有必要对外观尺寸进行检验并检查产品合格证书。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情况、桩顶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桩体垂直度、电焊后的停歇时间。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头做10%的焊缝探头检查。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强度较高,锤击力性能比一般混凝土预制桩好,抗裂性强。因此,总的锤击数较高,相应的电焊接桩质量要求也高,尤其是电焊后要有一定间歇时间,不能焊完即锤击,这样容易使接头损伤。为此,对重要工程应对接头做X光拍片检查。

(3)施工结束后,应做承载力检验及桩体质量检验。由于锤击次数多,对桩体质量进行检验是有必要的,可检查桩体是否被打裂,电焊接头是否完整。

(4)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2.16的规定。

3.预制桩的施工

(1)桩在现场预制时,应对原材料、钢筋骨架(表2.17)、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桩时,桩进场后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混凝土预制桩可在工厂生产,也可在现场支模预制,为此,本规范列出了钢筋骨架的质量检验标准。对工厂的成品桩虽有产品合格证书,但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碰坏,为此,进场后应再做检查。

表2.16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检验标准

表2.17 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检验标准

(2)施工中应对桩体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接桩质量等进行检查,对电焊接桩,重要工程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经常发生接桩时电焊质量较差,从而接头在锤击过程中断开,尤其接头对接的两端面不平整,电焊更不容易保证质量,对重要工程做X光拍片检查是完全必要的。

(3)施工结束后,应对承载力及桩体质量做检验。对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强度及28天龄期的两项条件才能锤击。混凝土桩的龄期,对抗裂性有影响,这是经过长期试验得出的结果,不到龄期的桩就像不足月出生的婴儿,有先天不足的弊端。经长时期锤击或锤击拉应力稍大一些便会产生裂缝。故有强度龄期双控的要求,但对短桩,锤击数又不多,满足强度要求一项应是可行的。有些工程进度较急,桩又不是长桩,可以采用蒸养以求短期内达到强度,即可开始沉桩。

(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8的规定。

表2.18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4.混凝土预制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相应预防措施如下:

1)配备合适压桩设备,保证有足够的压入能力。

2)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不应中途停歇。

3)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压桩施工时设备能正常运行,避开停电时间施工。

4)分析地质资料,排除浅层障碍物。配足压桩,确保桩能顺利穿过硬夹层等。

5)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流程,严禁形成“封闭桩”。

6)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对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桩就位插入时如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

8)合理选择桩的搭配,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桩,采用3~4台焊机同时对称焊接,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使桩能快速连续压入。

(2)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相应预防措施如下:

1)压桩施工时一定要用顶升油缸将装机大身(平台)调平。

2)压桩施工前将立柱和大身(平台)调至垂直状态。

3)桩插入时对中误差控制在10mm,并用两台经纬仪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保证其垂直度。

4)送桩孔应及时回填。

5)施工前详细调查掌握施工环境、厂址建筑历史和地层土性,填土层的土性及分布状况,预先清除障碍物。

6)施工时确保桩杆、桩头、桩身不在同一轴线上,并在施工时及时调整校验。

7)提高桩的制作质量,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防止桩顶和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不合格的桩坚决不用。

8)提高施工焊接质量,保证上下节同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9)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尽量采取“走长线”压桩,给超空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尽量长的时间,避免其累计叠加,减小挤土影响。

10)压桩结束10天左右,待超空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方可开挖;且围护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避免侧向土体位移,机械开挖至桩顶30mm时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挖斗碰撞桩头。

(3)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承载力不足。

相应预防措施如下:

1)当知道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时,应对其分区并采取不同的桩长。压桩时除标高控制外,还应控制最终压入力。

2)当压桩时发现某个区域最终压桩力明显比其他区域偏低时,应进行补勘以查清是否有不良地质现象。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变更设计改变布桩或增加桩数或增加桩长等措施来满足设计承载力。

3)试桩的休止期一定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试桩时1.5倍桩长范围内严禁进行打桩作业。

(4)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相应预防措施如下:

1)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0%方可起吊脱模,达到100%后方可施工。运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上下支点应对齐。

2)吊装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起吊均匀平稳,水平吊运采取两点吊,吊点距桩端0.207l,单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0.293ll为桩长),起吊时应防止桩体晃动或其他物体撞击。

3)使用同桩径的送桩杆,保持压头、送桩杆、桩体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施工过低。

4)确保桩的养护期,以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桩头设置桩帽,桩尖设置钢桩靴等。

5)根据地基土性和布桩情况,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

6)保证接头质量,用楔形垫铁填实接头间隙。提高桩的就位和压入精度,避免强力矫正。压入时应保证一根桩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任务2.3.2 成品钢桩

型钢桩是采用刚才生产的热轧H型钢打入土中成桩,具有穿透能力较强,施工挤土量小,切割、接长较简便,取材较易等特点,但承载能力,抗锤击性能略差一些。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桩基及作基坑支护柱桩应用。

1.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钢桩,成品桩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本规范表2.19的规定。钢桩包括钢管桩、型钢桩等。成品桩也是在工厂生产,应有一套质检标准,但也会因运输堆放造成桩的变形,因此,进场后需再做检验。

(2)施工中应检查钢桩的垂直度、沉入过程、电焊连接质量、电焊后的停歇时间、桩顶锤击后的完整状况、电焊质量除常规检查外,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钢桩的锤击次性能较混凝土桩好,因而锤击次数要高得多,相应对电焊质量要求较高,故对电焊后的停歇时间,桩顶有否局部损坏均应做检查。

(3)施工结束后应做承载力检验。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9及表2.20的规定。

表2.19 成品钢桩质量检验标准

续表

表2.20 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2.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桩开裂。制作桩的螺旋焊管或直缝钢管焊接质量不良、遇障碍物、桩锤与桩不垂直、两节桩不同心、焊接强度不够、桩身有裂纹。

相应预防措施:查验材质合格证、抽检桩管材质和焊接质量、清理地下障碍物、校正桩架、接桩时保持上下桩节同心、检验焊接强度。

(2)打桩达不到设计要求深度。地质资料不明确致使设计选择桩长有误。

相应预防措施:进行地质详探或局部详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

(3)桩身倾斜。

相应预防措施:及时纠正桩的垂直度、清理地下障碍物、调整沉桩顺序。

(4)接桩处松脱开裂。

相应预防措施:作好焊接工艺评定、按设计选择合理的焊接材料、焊条保管烘干执行规范要求、焊缝应连续饱满、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焊接结束必须留出大于5min的时间间隙才能锤击钢桩。

任务2.3.3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浇筑混凝土或安放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嵌岩桩和挖孔扩底灌注桩等。

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在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城市各种桥梁中,这是因为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变水下作业为水上施工,从而大大简化施工,缩短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其施工质量难于控制,发生事故后又较难处理。

1.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应检查。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应较其他桩种严格,这是工艺本身要求,再则工程事故也较多,因此,对监测手段要事先落实。

(2)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查、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沉渣厚度应在钢筋笼放入后,混凝土浇筑前测定,成孔结束后,放钢筋笼、混凝土导管都会造成土体跌落,增加沉渣厚度,因此,沉渣厚度应是二次清孔后的结果。沉渣厚度的检查目前均用重锤,有些地方用较先进的沉渣仪,这种仪器应预先做标定。人工挖孔桩一般对持力层有要求,而且到孔底察看土性是有条件的。

(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1、表2.22的规定。

表2.21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表2.22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注 灌注桩的钢筋笼有时在现场加工,不是在工厂加工完后运到现场,为此,列出了钢筋笼的质量检验标准。

2.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在承受垂直荷载压力的时候,以桩顶位置所受的压力最大,下部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但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与实际受力状况相反,往往是上部混凝土的强度低,中下段混凝土的强度高,若不严格控制,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容易出现缩颈、孔壁塌落、孔底沉淤、桩身空洞、蜂窝、夹泥等质量缺陷,造成桩基承载力的下降,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1)钻进中坍孔。在钻孔过程中,如果钻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就表示已坍孔。此时,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钻头进尺,但钻孔负荷显著增加,泥浆泵压力突然上升,造成憋泵。一旦坍孔,钻孔便无法正常进行,易造成掉钻、埋钻事故。

防治措施:

1)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黏度的泥浆。一般选用优质黄泥制作黄泥浆,要求黄泥中不得含有沙石等杂质,塑性指数大于22。并放慢进尺速度(钻孔进尺的平均速度一般控制在6~7m/h为宜),也可投入黏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将黏土膏、片石卵石挤入孔壁稳定孔壁。

2)根据不同地质,调整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确保孔内外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黄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25~1.30左右,数量不少于单桩井孔体积的两倍。实践证明高质充足的黄泥浆是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钻制井孔上段6~7m时,可不必向井孔内输入高压水,让钻渣自然形成浓稠的低质泥浆护壁,特别是护住护筒底脚处的井壁(这一位置最易坍塌)。

3)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负责补水,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中段6~7m可输入高压水承压清孔。下段6~7m输入黄泥浆,如此作法,既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节省了费用较高的黄泥用量。

4)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坍孔部位不深时,可用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土夯实填密实重新钻孔。

5)发生孔内坍塌时,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黏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进。

(2)钻孔偏斜。

造成钻孔偏斜的主要原因:①钻孔中遇有较大孤石或探头石;②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③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④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⑤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防治措施:①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轮轴,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②由于主动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必须在钻架上增设导向架,控制钻杆上的提引水笼头,使其沿导向架向中钻进;③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整,主动钻杆弯曲,要用千斤顶及进调直;④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中钻进时,应吊着钻杆控制进尺,低速钻进,或回填片石、卵石冲平后再钻;⑤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正直;⑥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砂黏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再继续钻进,也可以在开始偏斜处设置少量炸药(少于1kg)爆破,然后用砂石和砂砾石回填到该位置以上1m左右,重新冲钻。

(3)缩孔。缩孔产生钢筋笼的混凝土保护层过小及降低桩承载力的质量问题。

产生缩孔主要原因有:①钻具焊补不及时,严重磨损的钻锥往往钻出比设计桩径稍小的孔;②钻进地层中有软塑土,遇土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防治措施:①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及时补焊或更换钻齿,有软塑土时,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②采用钻具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4)掉钻、卡钻和埋钻。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①冲击钻孔时钻头旋转不匀,产生梅花形孔,或孔内有探头石等均能发生卡钻,倾斜长护筒下端被钻头撞击变形及钻头倾倒,也能发生卡钻;②卡钻时强提、强扭,使钻杆、钢丝绳断裂;钻杆接头不良、滑丝;电机接线错误,使不能反转的钻杆松脱,钻杆、钢丝绳、联结装置磨损,未及时更换等均造成掉钻事故。

防治措施:①经常检查转向装置,保证灵活,经常检查钻杆、钢丝绳及联结装置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件,防止掉钻;②用低冲程时,隔一段时间要更换高一些的冲程,使冲锥有足够的转动时间,避免形成梅花孔而卡钻;③对于卡钻,不宜强提,只宜轻提钻头;如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头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④对于掉钻,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⑤对于埋钻,较轻的是糊钻,此时应对泥浆稠度,钻渣,进出口,钻杆内径大小,排渣设备进行检查、计算,并控制适当的进尺;若已严重糊钻,应停钻提出钻头,清除钻渣,冲击钻糊钻时,应减小冲程,降低泥浆稠度,并在黏土层上回填部分砂、砾石;如是坍孔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埋钻,应使用空气吸泥机吸走埋钻的泥砂,提出钻头。

(5)护筒冒水、钻孔漏浆。

产生的原因有:①护筒埋设太浅,周围填土不密实,或护筒的接缝不严密,在护筒刃脚或其接缝处产生漏水;②钻头起落时,碰撞护筒,造成漏水;③钻孔中遇有透水性强或地下水流动的地层;④护筒内水位过高。

防治措施:①埋设护筒时,护筒四周土要分层夯实,土质量选择含水量适当的黏土;外护筒一般采用钢制护筒,内径2m左右为宜,其主要作用是固定桩位,控制孔口有一定的水头,保护孔口塌陷,不穿孔;在旱地上埋设外护筒一般采用挖埋法;埋置深度以进入好土1m以上为宜,并在护筒周围对称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黏土(最好选用黄土)要分层回填夯实,以达到最佳密实度;在水中埋设外护筒可采用振动加压下沉法。护筒底一定要下沉至硬土1m左右,否则易坍塌、穿孔;②起落钻头,要注意对中,避免碰撞护筒;③有钻孔漏浆相应情况时,可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采取加大泥浆比重,倒入黏土慢速转达动,用冲击法钻孔时,还可填入片石、碎卵石土,反复冲击增强护壁;④适当降低护筒内的水头。施工中,严格控制好护筒内水位,一般情况下,以保护高于筒外施工水位1.5m为宜;水头过高易从护筒底脚处产生空孔现象,水头过低又会减弱井孔内的水压外渗护壁作用,甚至产生“反渗”现象;⑤护筒刃脚冒水,可用黏土在周围填实、加固;如护筒接缝漏水,可用潜水工下水进行作业堵塞;⑥如护筒严重下沉、位移,则应返工重埋护筒;⑦钻孔孔壁漏水,可倒入黏土或填入片石、碎卵石土,以增强护壁。

(6)清孔后孔底沉渣过厚。

产生的原因有:①掏渣法清孔只能去除孔底粗粒钻渣,不能降低泥浆的相对密度,灌注混凝土时,会有部分泥浆成分沉淀至孔底使桩尖沉淀层加厚;②喷射清孔时,射水(或射风)的压力过大易引起坍孔,压力过小,又不能有效翻动孔底沉淀物;③加深孔底不能降低孔内水中泥浆的相对密度,同时,加深孔底增加的承载力不能补偿未清孔造成的承载力损失。

防治措施:①清孔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土层情况选定适应方法,应达到降低泥浆相对密度,清除钻渣清除沉淀层或尽量减少其厚度的目的;②对于各种钻孔方法,采用抽浆清孔法清孔最彻底;清孔中,应注意始终保护孔内流水头,以防坍孔;③清孔后,应从孔口、孔中部和孔底部分提取泥浆。测定要求的各项指标,要求这三部分指标的平均值,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④柱承桩清孔后,将取样盒吊到孔底,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取出样盒检查沉淀在盒内的渣土,其厚应不大于设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