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 方崇 方锦妙 彭聪主编
- 4555字
- 2021-10-22 17:06:20
项目3.2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它能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标准,能够承受荷载和侧压力,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装拆方便,并便于实际操作和安装,表面平整、光洁、整齐,拼接缝严密不漏浆等性能随着建筑的增多,不管是公用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其设计多为框架、框剪结构。因此,模板工程成为结构施工中量大且周转频繁的重要分项工程,其技术要求和安全状况亦成为施工技术与安全监督的重点和难点。
任务3.2.1 模板安装工程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1.模板的材质及保养验收要求
(1)模板的材质要求:①模板板材应有出厂合格证,木质胶合板最小厚度为16mm,竹质胶合板最小厚度为12mm,板材黏结剂应为溶剂型;②模板支撑系统应采用钢管和型钢等金属支撑体系,壁厚不小于3mm;③在合理工期下,底模不少于2.5套,侧模不少于2套;当工期少于合理工期时,应增加模板的套数。
(2)模板的保养及验收要求:①由监理单位检查模板的制作和试拼装,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安装;②每批模板拆除后应全数清理、保养并整修,经监理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再次使用;③每批模板安装完毕后,监理应及时对模板的几何尺寸、轴线、标高、垂直度、平整度、接缝、清扫口及支撑体系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④脱模剂应有出厂合格证,使用时不得污染钢筋和影响混凝土的后期装饰,禁止使用废机油等替代产品。
2.主控项目
(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模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检验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3.一般项目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3)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检验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3.3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注 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没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3.4的规定。
表3.4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注 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5)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3.5的规定。
表3.5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注 l为构件长度(mm)。
检查数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使用中的模板应定期检查,并根据使用情况不定期抽查。
4.常见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1)轴线位移,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严格按1/15~1/1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标高偏差,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3)结构变形,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4)接缝不严,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50~1/1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5)脱模剂使用不当,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6)模板未清理干净,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未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任务3.2.2 模板拆除工程
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模板是一种量大面广的重要施工工具,且周转频繁的重要分项工程,其技术要求和安全状况亦成为施工技术与安全监督的重点和难点。在过去建筑工程施工中,人们只是注重模板的安装工程,忽视的了模板的拆除,认为模板的拆除只是将混凝土已经成型的模板拆掉就行了,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缺陷和外表美观的不足等因素。因此在施工中,制定合理的拆除方案和拆除模式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更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外观质量。
1.质量控制要点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1)拆模前应达到混凝土的拆模强度要求,墙、梁、柱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即可拆除。
(2)模板拆除时必须按顺序逐步拆除,严禁乱撬、乱打,野蛮拆除。
(3)拆除底梁板底模前,需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养护不少于14天)后方可拆模。
(4)模板拆除一般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并作到不损伤构件或者模板。
(5)肋形楼盖应先拆柱模板,再拆除板底模、梁侧模板,最后拆梁底模板。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拆向两端。侧立模板的拆模应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
(6)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当上层模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4m及4m以上的梁,均应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得大于3m,其余再下一层楼的模板支柱,当楼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全部拆除。
2.主控项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3.6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表3.6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检验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3.常见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1)混凝土表面粘连。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模过早所造成。
防治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拆模时间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执行。
(2)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主要原因是由于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或者操作人员不认真,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造成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
防治措施:①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质量验收标准中的要求方可拆模。②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