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山丘区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约有5万条。约70%的河流因受降雨、地形及人类活动影响,经常发生山洪灾害。全国有1500多个县级行政区位于山丘区,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山丘区(即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约为463万km2,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8%。山洪灾害防治区自然特性复杂多样,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程度不一,因而形成多种类型的山洪灾害,尤其是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随着我国山丘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防治区内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将大幅度增长,山洪灾害的风险程度和损失也将显著增加。

从2002年开始,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原建设部、原环保总局组织编制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并于2006年10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复颁布。2011年4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3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目前,正式开展了全国2058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山洪灾害调查与分析评价。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作为从事防汛抗旱及水文水资源监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气象预报、水文分析计算、水文自动测报、河道水库测绘、水环境监测、河道泥沙演变研究等工作的专业机构和公益性事业单位,一直致力于山洪灾害调查与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作为主编单位编写了水利行业标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导则》(SL 675—2014),承担了数百项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和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约400个县的山洪灾害调查或分析评价工作。这些项目所在地域有西南热带雨林地区,有东南沿海湿润地区,也有中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还有西北干旱地区;所属的地貌既有丘陵地貌,也有高原地貌,还有戈壁山丘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在工作中,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中小流域产汇流理论和成灾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国家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提高减灾防灾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总结山洪灾害调查与分析评价工作的经验,供有关学者、防灾减灾工作者参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组织直接从事山洪灾害调查与分析评价工作的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编写了本书。全书共10章,第1章主要介绍山洪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我国的山洪灾害形势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章主要对山丘区暴雨洪水特性及河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第3章主要对山洪灾害历史洪水调查技术进行研究;第4章主要对山洪灾害调查有关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第5章主要对山洪灾害测量技术进行研究;第6章主要对山丘区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第7章主要对防洪现状评价关键环节进行研究;第8章主要对山洪灾害预警指标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第9章主要对流域降雨时空分布及产汇流模式对山洪灾害预警的影响进行研究;第10章对有关主要认识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山洪灾害调查与分析评价目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了展望。本书列举了大量的实例,重点突出在不同情况下山洪灾害调查与分析评价技术的实践。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要求》等文件、著作、技术标准和论文,引用了其中较多的山洪灾害基础知识和技术规定。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及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湖北、云南、新疆、河南、福建等省(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及水文局对本书的完成提供了大量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由王俊、徐剑秋、毛北平、郭海晋、徐德龙、毕宏伟编著,主要研究与编写人员还有罗倩、冉曦、邹振华、张新田、闫金波、张娜、吴士夫、罗兴、林云发、李彬彬、柳长征、赵东、王佳妮、连雷雷、张晓红、张阳等。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业界专家学者、同行以及广大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者海涵并提出宝贵意见。

编著者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