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水资源需求演化规律分析

从水资源需求的内生动力来看,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对水的内在需求会促使需水呈现J形增长;但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驱动与制约双重影响,最终需水不可能无限增长,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

2.3.1 历史需水发展规律

水资源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关系非常密切。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不同时期,需水主体不同,水资源需求影响因素亦不同,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变化阶段:

(1)农业生产出现以前,人类依河傍水而居,形成了“生活”聚集体,主要以生活需水为主,且难以满足其基本需求。

(2)农业生产阶段,人类开始利用农业灌溉、河道航运等方式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此阶段,人类对水资源自然系统的影响远小于其自我调节能力。水资源需求除生活需水外,主要为农业灌溉需水,而灌溉需水受降水的影响较大,在生产力相对较低的社会里,只能引水灌溉,基本上没有调蓄工程,主要靠天吃饭,农业种植规模变化较大,其灌溉需求变化也大,基本上只能满足其基本灌溉需求。

(3)早期城市出现,从我国西周开始,体现政治功能的“城”与体现经济功能的“市”开始了融合的过程,并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城市,用水主体也随着发生变化。由于商业、手工业在城市中也迅速发展壮大,渐渐形成了“生活”“生产”需水主体的聚集体。同时,随着城市中一些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活、生产用水也随之增加;此时,生活需水已超过基本需求,向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迈进;而生产需水基本上属于基本需求阶段。

(4)进入18世纪,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第二次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火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生产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水资源需求亦与日俱增,并逐渐造成产业部门的用水矛盾,导致供需失衡,逐渐出现了河流断流、海水入侵、地下水超采、水体污染等水问题,迫使水资源管理部门寻找新的水源,加强供水管理,以便解决供需矛盾。此时生活、生产需水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5)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生态需水开始增加;70—8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今,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寻求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需水主体演化历程如图2.2所示。

img

图2.2 需水主体演化历程

对于我国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水资源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我们统计的是用水情况,并非水资源的需求。用水量与需水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短缺、水工程不足、水污染严重等影响,导致实际供水量可能小于真实需求量,故使得最终用水量小于需水量。据统计,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另一方面,受科技水平、用水器具、用水习惯等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用水效率较低、用水浪费严重,导致毛用水量大于净需水量;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仍然采取大水漫灌的形式,导致部分水蒸发、渗漏、排入河道,并未被农作物有效利用。

综上分析,假设用水量与需水量基本一致,我国用水总量由1949年的1031亿m3增加到2015年的6103亿m3,增长幅度近6倍,年均增长率为1.52%(图2.3);用水总量并非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表2.2),具体表现为:

第一阶段:1949—198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此阶段因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大规模地土地开发,进而对水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致使农业用水大幅度增长,用水总量净增3406亿m3,增长达4.3倍,30年平均增速达5.0%。

第二阶段:1981—1999年,为缓慢增长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逐渐进入工业大发展阶段,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长相当迅速,人均需水量也稳步上升,呈现出增长态势。这一阶段,工业和生活用水比例增加,农业用水比例减少,我国用水总量净增1154亿m3,增长1.2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2%,远低于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2000—2009年,为小幅增长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发展逐渐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水资源需求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本阶段,农业用水比例持续减少,工业用水比例有所增长,而生活用水比例增长较快;2000—2009年,我国用水总量仅增467亿m3,增长1.0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0.85%,较上一阶段有所放缓。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用水总量突破6000亿m3大关,但增速明显放缓,2010—2013年四年仅增长了160亿m3,而2014年较2013年有所下降;2010—2015年,用水总量仅增加了81亿m3,年均增长率仅为0.22%。用水总量有望进入调整期。

表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用水总量变化规律

img
img

图2.3 我国1949—2015年用水总量变化情况

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又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投资,使我国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的水资源需求呈现较大增长;但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增速逐渐放缓,用水总量增加不大。“十三五”期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逐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未来我国水资源需求逐渐趋于稳定,各行各业将逐步实现相对稳定的水资源需求。

2.3.2 水资源需求演化方程构建

水资源需求受驱动因子和制约因子的双重影响,在内生动力的支配下,三者互相协调;在此情形下,水资源需求不可能无限增长,无论外界环境还是自身条件,都会使水资源需求在某一阶段稳定在某一水平上。结合我国用水总量变化情况,本书认为不同阶段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基本符合S形曲线的发展规律(图2.3)。

假设S形曲线的Logistic方程表达式为(杜朝阳等,2013)

img

式中:t为时间;c1c2为参数,c1>0,c2>0;x为水资源需求;c1x为驱动需求因素作用项;-c2x2为制约需求因素作用项,两者互相协调,对水资源需求产生作用。此方程为非线性数学模型,可表征水资源需求特点;令c1=rc2=r/M,式(2.1)可改写为

img

式中:r为不受水资源限制条件下的水资源需求演化速度;M为水资源需求的最大容许度,即水资源需求的上限值。

给定初始条件:xt0)=x0,式(2.2)的解为

img

可知式(2.2)是式(2.3)的一阶导数,为了分析水资源需求的演化过程及特征,求式(2.3)的二阶、三阶导数为

img
img

令式(2.2)=0,可得:x=0,M;令式(2.4)=0,得:x=0,M/2,M;令式(2.5)=0,得:x=0,M/2-imgM/2+imgM;令a=M/2-imgb=M/2,c=M/2+imgd=M;可得到abcd四个点,如图2.4(b)和图2.4(c)所示。

利用二次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一、二、三阶导数,得到三个特征点A1A2A3,将水资源需求演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低水平发展阶段、高水平发展阶段和趋于稳定阶段[图2.4(a)]。在(0,t1)阶段为初始阶段,水资源需求开始出现,为基本需求,需求演化速度较慢,但加速度为正,速度和加速度都不断增大;到达A1点,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为rM/6,需求值为M/2-img;(t1t2)阶段为低水平发展阶段,速度仍在增长,而加速度在减小;在A2点,加速为零,速度达到最大,需求值为m/2;(t2t3)阶段为高水平发展阶段,加速度为负并不断减小,速度开始减小;在A3点,加速度最小,速度减为rM/6,需求值为M/2+img;(t3,+∞)阶段为趋于稳定阶段,加速度向零回归,演化速度减缓直到为零,需求值趋近于M

img

图2.4 水资源需求演化曲线

在水资源需求发展初期,受强劲的内生动力驱使,且限制因素作用较小,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条件促使水资源需求快速发展;随着需求规模扩大、资源不断消耗、制约因素作用增加,水资源需求发展空间锐减,阻碍需求快速增长,当水资源需求规模临近容许度时,发展演化趋于稳定。

2.3.3 我国需水总量极值初探

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值,要求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m3以内,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m3以内,2015年控制在6350亿m3以内。研究认为,我国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水资源需求零增长阶段;因此,假设2030年全国水资源需求基本达到上限,即M=7000亿m3,则2020年水资源需求控制值为0.96M,2015年为0.91M。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达到6103亿m3,约为0.87M,小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但要看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多达9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8.3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36,用水效率较世界先进水平还相对较低,用水浪费情况仍然存在,导致用水总量较真实用水需求偏大较多。

采用构建的水资源需求演化方程,进行我国需水总量极值初探。基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预测结果与历史用水信息,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方程求解,得到需水极值约在2030—2040年出现(图2.5),需求上限值M平均为6312亿m3,最大为6611亿m3,均小于2030年的全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值,与2011年何希吾先生的研究结果较为接近(表2.3)。

img

图2.5 我国需水总量极值模拟计算

表2.3 关于我国需水总量极值及发生时间的研究成果一览表

img

续表

img

2.3.4 未来水资源需求演化过程分析

当水资源需求完成一个演化过程后,系统在分化点M处进入下一演化过程要面临多种模式:持续发展、停滞、稳定循环、消亡(图2.6)。持续发展为进入下一个S形曲线演化阶段,水资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停滞为水资源需求基本稳定在某一水平,进入标准的零增长阶段;稳定循环为水资源需求进入有增有减的阶段,但增加、减少的幅度都不会太大;消亡为水资源需求急速减少,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除非出现经济大衰退、人口锐减等情况。

img

图2.6 水资源需求下阶段演化模式

根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不完全统计资料分析(统计资料截至200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此时成员国共30个)中的19个国家用水总量自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峰后,90年代开始呈下降的趋势;其中,瑞典、芬兰、荷兰、英国、美国和日本先后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用水总量峰值。其中,工业用水总量有25个国家在1966—1991年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反复。由美国和北京市(图2.7)的用水总量演化情形来看,水资源需求的下一演化过程将进入稳定循环阶段。

img

图2.7 用水总量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