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淝水战后,前秦帝国八十万大军在东晋北府军反攻下仓皇败逃,一统北方的前秦帝国就此崩溃,很快分裂为后秦、西秦、魏、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西凉、北凉、南凉、仇池诸国,北方再度陷入空前的混乱。同一时期,偏安江南的东晋也不好过,久受权臣、边将、外戚的争权夺利,东晋王朝在内耗之中苟延残喘,以至于曾经富庶的江南饿殍遍野。

东晋北府军名将刘裕,心怀天下之志,三次平定江南内乱,收复梁州、益州(今四川)失地,又经两度北伐,吞灭南燕、后秦,大破魏国,收复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秦州、雍州大片国土(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河南、安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一度把国境线推回黄河南岸。刘裕战功越来越大,欲望也随着无限膨胀,在对腐朽没落的东晋朝廷彻底失望后,刘裕取代东晋,建立了南朝第一个王朝,也是南朝最强盛的王朝——宋。

刘裕本有实力也有机会彻底消灭北方割据,再次统一全国,然而,就在他忙着建立帝国的短短几年里,北方局势骤然变化。夏国与魏国趁着刘裕回江南夺权之际,悍然兴兵,向驻守关中的北府军发动猛烈攻势。刚刚被刘裕收复的关中,就此落入夏国之手,北府军惨败南逃。刘裕眼见夏国、魏国实力暴涨,只得暂停北伐大业,坐观诸国内斗。只是,刘裕没有等到再次北伐的机会,身染重病,抱憾病逝于建康。

刘裕征战一生,他的儿子们已渐渐成长起来。次子刘义真数次伴驾征讨,目的却不单纯。自以为太子无才无德,不能承继大统,故而欲借战功取代太子之位,不惜说服与其亲密的三公子刘义隆共同起事。刘义真机关算尽,虽然深得刘裕喜爱,却在战场上连番失利,尤其在镇守关中时被夏国杀得全军覆没,断送了宋朝北伐的大好时机,一时颜面尽失,声名狼藉。刘裕病逝后,太子刘义符顺利即位,刘义真仍不死心,妄图借助击退侵扰河南的魏军重振声威,以此为夺取帝位赢取声名。只是刘义真也成了别人的棋子。托孤重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王弘、檀道济,不满刘义符昏聩无道,废黜天子,连带锋芒过盛的刘义真,一同废黜赐死。

刘宋皇帝的宝座,就这样空了出来,刘义隆竟然得到了刘宋江山。刘义隆登基之后,国内面对的是把持国政的权臣,国外面对的是咄咄逼人的夏、魏两国。刘义隆韬光养晦,暗中招诱王弘、檀道济为盟友,一举扳倒徐羡之、傅亮,出兵荆州,平定坐拥西境的谢晦,得以大权独揽。

坐稳皇位的刘义隆,承继父兄遗志,誓欲北伐中原,一统天下,然而魏国已强大到可怕的地步。刚刚继承魏国帝位的拓跋焘,成了刘义隆一生的劲敌。刘义隆信誓旦旦谋求北伐的同时,魏国已大张旗鼓,扫荡北方。夏国、西秦、北凉、北燕先后被魏国吞并,柔然亦被魏国杀得几乎亡国。刘义隆三次苦心北伐,皆在拓跋焘的反击下功亏一篑。最惨烈的一次,甚至被魏军杀到长江北岸,建康都已摇摇欲坠。刘义隆竭尽所能,勉强击退魏军,最终与魏国两败俱伤,刘宋才没有落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对外用兵无果,但是,在刘义隆治下,江南成了混乱天下中唯一的乐土,三十年间几乎没有太大的战乱,也没有苛捐杂税、繁重赋役的搅扰,江南百姓安居乐业,“元嘉之治”成为南北朝时期短暂的太平盛世。只是刘义隆为国呕心沥血,长达十年时间为病所困,国政托以四弟刘义康代理。刘义康称得上贤明,但长久摄政,刘义康也渐渐生出不臣之心。刘义康三次谋反皆被扫平,却也给刘宋埋下了内斗的祸根。

第三次北伐惜败后,太子刘劭与二皇子刘濬行巫蛊之事。案发之后,不思悔改,反而谋逆作乱。刘义隆在对北伐无望的遗憾和对儿子的伤心绝望中,惨遭杀害。“元嘉之治”就此终结,江南再度陷入空前混乱。

乱世无道,慎惜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