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泛舟昆明湖

今天是个好天气,既不热也不冷,更妙的是太后也在兴头上。年岁大了以后,太后通常都很阴郁,好像心底压抑着很多东西。今天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从她闪闪发亮的眸子和不时露出的微笑可以看出,太后此时非常开心。这的确是很难碰到的好现象,只要太后高兴,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心情一高兴,太后好像年轻了二十岁,竟真的像是回到了少女时代,脸上的神色也鲜亮了许多。如果太后此时把张之洞送来的耳环戴上,必定能够增色不少,但这只是我心底的想法,并没有敢说出来,怕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太后好像也忘了张之洞送贡品这件事情,一直都没有再提起。太后为什么会变得这么高兴呢?原因很简单,最近几天来,朝中的一切事务都处理得很顺利,没有让她感觉到不爽快的地方,再加上今天她又特别空闲,可以说没有半点需要她亲自去操劳的事情。由于这些原因,太后的一言一行都是前所未有的轻快,这是我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

既然一切都那么顺心,老佛爷是绝对不会枯坐一整天的,我们知道,当老佛爷不说话的时候,肯定是在计划着去哪里玩。果然,过了没多久太后就说话了:“今天天气这么好,必须想出一个有趣的玩法,我们去昆明湖好了。”太后的游兴已经很浓,我们也乐意跟从。太后好像唯恐我们不愿意似的,接着说:“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如果能够待在船上,肯定特别舒服,就是午饭也得让他们送到船上来,不然的话肯定会减弱我们游玩的雅兴。”其实,这些话根本没必要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跟着她到湖上走走。出发之前,我们八位女官聚在一起开了个会,相互提醒并约定要让老佛爷一整天都高高兴兴的,谁也不能说扫兴的话和做令老佛爷感到不快的事情。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如果老佛爷的愉快心情能够多延续几天,我们也肯定会过得特别舒坦。

说是要到水上去,并不是真的要去海边,而是在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上泛舟。昆明湖虽然是人工雕琢而成的,但面积足够太后浮游。太后有自己专门的游玩船只,依照惯例称为“御舟”。但她很少有像今天这样的闲暇时间,每年只会在春末或秋初的好日子里才泛舟,因此这艘御舟用得非常少。太后决定要去昆明湖以后,早有人传话让下人准备游玩用的船只、器物等东西。御舟的样式很普通,就是一艘有篷子的大船,想要前进依然需要使用橹和竹篙。御舟中间照例是一间船舱,只不过这间船舱特别大、特别高而已。在船舱的顶上遍绣龙凤,雕刻的飞禽走兽也都栩栩如生,远远看去像是一座真正的宫殿。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更喜欢把这艘御舟称为“湖上浮宫”。御舟船舱的顶上用的是最上等的木料,这些木料被雕刻成了琉璃瓦的样子,并在外面涂上了鲜艳的油彩,做工之精细让人瞠目结舌,不仔细辨认几乎分辨不出真假。太后从我们八个人中,选了我和其他三位女官,准备让我们贴身陪伴,其他人则须紧随其后。

过了没多长时间,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完毕,只等太后登舟。太后吩咐动身,我们一大堆人簇拥着太后向停泊御舟的码头走去,远远就瞧见几个小太监已经整理好篙橹并站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我们四位女官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太后登上御舟,让她在御座上坐好。随后,有人打开了那两扇又高又大的船坞门,把这艘御舟慢慢地放了出去。撑舟的小太监都经过严格训练,能够在行进途中尽量减少震动。出船坞时需要经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大约走了五分钟之后,这艘御舟就开到了波平如镜的昆明湖上。离开那条水道以后,整个湖上秀丽的风景就一一呈现出来。从那个时候开始,太后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天上的太阳暖暖地照着,把湖水照射得一片金黄。湖上的空气特别清新,太后的心情比较顺畅,而我们也随着太后顺畅的心情变得分外高兴。

船在湖上行进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一样的风景。昆明湖水很净,碧蓝的天倒映在水中,就连湖水也呈现出蓝莹莹的一片。坐在船上,目光可以透过水面直接看到昆明湖水底,那些刚刚透出水面的荷梗,我们都能数得一清二楚。空气如此清新,景色如此诱人,就算只盯着湖水看上半晌,也会觉得眼睛明亮了许多。透明的湖水中不时有金鱼游过,给湖水增添了动态效果。几尾较大的金鱼还不时跳出水面再落下去,期间发出清脆的声音,激起的涟漪也分外好看。到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朝气,只要来到这里,人世间的一切忧患、烦恼都可以暂时抛开了。

靠着万寿山的宫殿正对着我们,从船上望去,那里就是仙境中的琼楼玉宇了。真不敢相信我们住在那种地方。颐和园中种了许多草木,尤其是昆明湖沿岸,可以说形形色色的树木都可以找到。微风吹过,站在船上看那些随风摆动的枝条,别有一番韵味。随着微风送来的还有花香,虽然已经是晚春,但不少花儿才刚刚开放,馥郁的花香,甜美的春风,这些糅合到一起,组成了令人迷醉的颐和园春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奇观不能不加以说明,宫殿顶上的琉璃瓦,因为阳光的照射而反射出炫目的金光,远远望去,就像是从半空中投射出来的金光一样。这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美景,就算只看一眼,也绝对不会后悔来到颐和园上。

太后准备了两艘游艇,既然我们乘坐的是御舟,那么不妨把另外一艘叫做御舟的副号。御舟的副号形态和御舟相仿,只不过规模略小,顶上的假瓦也不是黄色,而是绿色,至于它里面的装饰是什么样子,我不得而知,因为我每次乘坐的都是御舟,没有机会到副号里面去亲眼看看。每次游湖的时候,我们八位女官会分成两拨,一拨坐在御舟上,另一拨则在副号上。在副号上乘坐的人,除了那四位女官,还有一些亲近的随从。每次游湖,御舟的副号都会紧紧跟在御舟后面,大约相距五六丈远,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不影响太后的视线,也可以随时听从太后的召唤。

除去这两艘大船,还有四艘小艇,那上面坐着的是乐队和御膳房的人。太后喜欢音乐,到了湖上也不肯免俗,不过这些人演奏的是细乐,并非庙堂之上吵吵嚷嚷的粗乐。细乐本来就非常好听,加之是在湖面上演奏,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支乐队一共有二十人左右,分班轮流演奏,因为按照太后的要求,音乐声是不能停的。动听的丝竹声,加上柔和的风声、碎玉般的水声,让人觉得分外悦耳。音乐的声音本来是极软极柔的,如今仔细听起来却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这种舒适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体会得到的。

乐队一共占用了两只小艇,另两只小艇上坐着的是御膳房的人,艇上载着几个小型的炉灶,如果太后想要吃什么,只需吩咐一声,很快就会有人将它做出来。

每次出游总少不了的一个人就是李莲英,不管太后有什么举动,也不管这个举动该不该由他承办,统统由他传下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才是出游的总指挥,这次自然也少不了他。除此之外,负责茶水和膳食的大太监张德也在御舟上,他还带了两个随侍的小太监。太后很潇洒地坐在中间的御座上,我们四位女官分列其后,肃然拱立。太后向来喜欢说话,到了这里又怎么会乖乖地闭上嘴巴呢?“你瞧,这里简直是太美了,你们以前肯定没见过。”这句话不知被太后说了多少遍,她既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向我们夸耀,“所以说啊,一个人不能老做事,要找时间出来走走,不然的话身体和精神迟早有一天会垮下来。”对于太后来说,这里的每一分钟都很珍贵,在她余下的生命里,这样的日子肯定不多,如果再不享用就来不及了。我想太后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看她脸上的表情就会明白。

御舟上有一个装饰品,我觉得有说一说的必要。那个装饰品是借着桅杆造成的,说是桅杆其实并不正确,因为那上面根本没有悬挂白帆。在那个“桅杆”上,除了悬挂有一面龙旗外,还有两根天青色的缎带。行进途中,由于被风吹拂,那两条缎带就向后飘,又因为这两条缎带很长,所以一直拖到了水面上。如此一来,在船行进的过程中,这两条缎带就在船后面形成了两道水纹,被水浸湿的缎带,在阳光的照射下,竟然闪现出犹如彩虹一样的颜色。有风的天气就会有水波声,如今有了我们这几艘船在上面滑动的声音,以及摇橹声,船底摩擦水面的声音,种种声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非常美妙的天籁之音。小艇的声音若有若无地传过来,几乎没有一丝杂音,其他的声音完全听不到,身后几条船上虽然坐了许多人,但谁都不敢说话,好像是空船一样。大家谁都不说话,唯恐把老佛爷难得的好心情打破。那么大的船舱只有太后一个人在说话:“转到东边去,我们去看看那些种荷花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太后喜欢荷花,所以昆明湖里面种了大片大片的荷花,最集中的地带是湖东侧。此时我们已经来到昆明湖中央,船走得很慢,就像是一头卧在平静水波上的黄色怪兽。银光灿灿的水波上,四周满是绿油油的荷花,那情景真是美极了。由于昆明湖水面宽阔,虽然种了那么多荷花,但并不至于拥挤,也不会妨碍御舟通行。御舟在一簇簇荷叶上飘过,船底被摩擦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竟然一点儿也不刺耳。御舟逼近的时候,荷叶向两边分开,上面还残留的水珠颤抖着滚落下去,宛如少女哀伤时流下的泪珠。此时此刻,所有的颜色都极其鲜艳,金黄色的御舟、银光闪闪的水面,绿油油的荷叶,再加上太阳光反射过来的黄澄澄的宫殿,共同组成了一出颜色交响乐。在昆明湖的正中央,太后穿着一身大红袍坐在御座上,显得分外美丽,也许在此时的颐和园里面再也没有比太后更美的人了。此时的太后已不是枯坐着,她更像个孩子,竟然忘乎所以地手舞足蹈起来。

按照太后的意思,我们慢慢把船划向昆明湖的东边。远远地,我们看见大约一百名上下的小太监正在工作,他们遍布于荷叶之间,不时地把腰弯下去。虽然我们从太后的口中知道他们是在从事移植新荷的工作,但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却不得而知。这些人一律穿着蓝色短褂,并且都把裤腿卷了起来。移植新荷当然要到水里面,昆明湖岸边的水也比较深,差不多要到他们的臀部,所以他们工作起来格外费力。原本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一会儿弯腰,一会儿又挺直身体,直到走近了以后才发现,原来他们必须先弯腰下去,把手伸进湖底抓住隔年的老梗,然后挺直了腰把它们连根拔出,还要顺便摘下上面的嫩芽,然后就可以把老梗抛开了。最后,这些小太监还要把腰弯下去,为的是把嫩芽插进湖底的淤泥中,让它们慢慢长大。

到了昆明湖东侧以后,太后吩咐停船,好让她仔细观看那些人是怎么工作的。与此同时,太后也开始向我们演说,以此来卖弄自己的博学:“你们要知道,种荷不仅是为了好看,它还是一桩非常赚钱的买卖。荷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可以糟蹋的地方,它的老根、梗子、叶子、荷花和莲蓬无一不可拿来使用,这些东西在中药里面都是很重要的。荷叶刚刚采下来的时候,非常干净,人们通常会拿它来包扎熟食。比较嫩的根也是好东西,夏天到来的时候,它们是上好的食材。”说到这里,太后命令张德派人取一些嫩藕上来,当场切了嚼食。托太后的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尝一尝。其实,藕这种东西谁没有吃过呢?只不过是太后赏赐的,所以觉得味道格外鲜美。吃过嫩藕,我们又看了一会儿那些人的工作,太后就吩咐开船。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绕遍了全湖,但此时的太阳还不到中天。太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吩咐李莲英看了一下时间,然后说:“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把船开到湖心去,在那里吃过午饭再考虑其他的事情。”听完太后的话,船工立即调转船头,把御舟向湖心划去。到了一处觉得不错的地方后,太后吩咐停船,决定在那里吃午饭。御舟上有两支铁锚,此时一起放下水去,船也跟着停了下来。铁锚下水的时候,船底传来咕噜噜的声音,太后并没有觉得厌烦,看见船停了就没再说什么。

船停稳以后,李莲英拿出准备好的号角吹了几下。号角一响,只见御膳房的两艘小艇飞快地划了过来,分别停在御舟的两侧,御舟上的太监赶快拿出备用的木板放在御舟和小艇之间,而我们则迅速搬出了桌子准备开饭。借着跳板,御膳房的太监开始来来往往地送菜,我看着他们,觉得分外有趣。无论如何我是不敢尝试像他们那样做的,唯恐一个不小心掉下去。也许是考虑到今天的特殊情况,所有盛菜的碗碟用的都是金制或银制的东西,目的是避免菜肴滑落,不过筷子依然是玉筷。由于上上下下不方便,最后采取了上次在火车上进食的方法,从小艇到御舟,所有的太监排成两列,菜一道一道地经过他们的手传到御舟上来。这些太监手上都有一块白布,这是为了避免他们的手和太后的菜肴直接接触。此次虽然是在湖上进食,但一百道菜一点儿也没有减免,不过船上的空间确实太小,这么多菜无法全部摆上来,因此只好一部分一部分地上,暂时上不了桌子的菜由那些太监用手捧着。盛菜的碗碟上面都有盖子,所以菜的温度一时半刻降不下来。先上来的是冷盘,太后的神态显得很轻松,一边和我说话,一边用余光瞧着那些菜肴。她每道菜至多吃两口,等到她看完或者尝完了这些菜之后,便给我做一个手势,而我则顺势丢给张德一个眼色,张德轻轻地一摆手,那些菜就被撤下去,新的菜肴换了上来。接下来上的是热菜,那些太监把上面的盖子揭开以后,就僵直地站在那里,好像是一截截木桩。盖子一揭开,香气顿时在空中弥散开来,引得我们每个人肚子都咕咕乱叫。

太后进餐的时候,乐队依然在演奏着。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禁浮想联翩,并衍生了一番感触:作为一个臣子的女儿,我的地位和太后无法相比,正因为如此,我有许多太后不曾有过的经历。我已经见过大洋彼岸的世界,也知道那里的社会面貌和我们的是如何不同。我坐着大海轮出海,亲眼看到凶猛的波浪在铁舰的重压下臣服。在广阔的大洋上航行和在昆明湖泛舟是非常不一样的,我真想让太后也去体验一下,但这是不可能的。由于身份和地位带来的种种限制,已经完全抹杀了太后可能拥有的宝贵体验。每逢太后有闲暇并且想要玩水的时候,只能这样乘舟到人工湖上,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在昆明湖泛舟玩水,和远渡重洋、跋山涉水比起来简直太渺小了。老佛爷虽然年岁已经不小,但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个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人去照料,哪怕是我们这些女官,每一个举动都要分外小心,不然的话保姆就要从旁协助。这到底是怎样的生活啊,至少我不觉得这是幸福……

我想得很出神,偶尔一抬头,眼前迎面立着的就是矗立在万寿山前面的宫殿。如果这些宫殿是皇家的象征,是大清朝的象征,那么太后就是这些宫殿的孩子,也就是大清朝的孩子,只不过这个孩子未免太珍贵了,竟然需要动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来照料。整个大清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滋养了太后,但却让她畸形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我说不出这到底是应该悲哀还是应该无奈。除了大清国这个保姆,在现实生活中,太后还有许多保姆,颐和园中的师傅、教习以及女管事都要小心翼翼地照看着她,以免她受到损伤。

我还想继续思考的时候,太后已经用完了午饭,她一边漱口,一边颇有感触地说:“今天实在是太高兴了,真想天天都这么过。”停了一会儿,她接着说:“造化是公平的。孔夫子说过‘乐极生悲’,今天我们如此开心,也许明天就会有什么不快的事情发生。不过不要紧,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吧,今天能够开开心心地度过,我就很知足了。”

刚听太后说这话的时候,我的心不免紧张起来,唯恐太后自寻烦恼,弄得我们也跟着不自在,不过听完她的整段话,我就放心了。太后只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以她目前的状态,哪怕明天会有天大的事情发生,也难以阻止她今天的愉悦。对太后来说,今天这样的日子着实难得,如果不好好把握,肯定会留下终身遗憾。我想太后肯定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