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尊贵的銮舆
-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合集(套装共10册)
- (英)庄士敦等
- 4678字
- 2021-10-25 16:57:28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皇太后的“銮舆”了,其实那只是一乘藤轿而已,根本不能叫做“舆”,而“銮舆”之说不过是习惯下来的叫法。在举行朝廷盛典时,或者在小小的仪仗队伍中,这乘藤轿的位置都会非常显要。历朝历代的皇帝沿袭下来一种习惯,那就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皇帝或皇太后拥有的,或者使用过的,朝臣们见到了就要向它恭恭敬敬地行礼、跪拜。这銮舆也是如此,即使皇太后根本没有坐在里面,无论谁见到了都要摆出十分的恭敬磕头。
这銮舆就像是太后的家,所以这次远行,太后下令一定要带上。于是,为了装上它又专门多准备了一节车厢。
銮舆的待遇不只如此呢,除了专车之外,还特制了一套专门的木架托着它,这样它就不会接触到脚下的地板了。原因很简单,这些地板是普通百姓走过的,如果接触到这样的地板,会把太后的銮舆玷污的。如此尊贵的銮舆,如果只是小心翼翼地放着还好,可在这一路之上,太后还要不止一次地用到它。只要太后要用銮舆了,事情就变得无比复杂。每用一次,火车就得停下来,太后先前上车时用过的木板要赶紧摆在她车厢门口,再用一块跳板把这木板和銮舆连在一块儿。当然了,不管是哪块木板上都铺着厚厚的绒毡,这样一来,太后走在上面就可以感觉柔软舒适,像是走在棉花上似的。
这銮舆真可以用美丽来形容,它的色彩、装饰加在一起是那么的光彩照人。专车的待遇对它来说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我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出它的华丽!
至于銮舆的里面,与它外表的华丽比起来一点儿也不逊色。杏黄色贡缎的衬里随时更换,永远保持着色彩的鲜艳。这个差事是李莲英的,每次太后要用到銮舆,他都会亲自过去仔仔细细地查看一番。如果发现了脏污之处,就会立刻换上新的;如果发现缺东西了,就会立刻下令补上。
每次太后要上这銮舆,旁边都要用布幔围起来,等她在銮舆里稳稳地坐定了才能撤去,为的是防止人们偷看到太后。即使那些抬轿太监也没有办法看到一眼。这些轿夫的肩上可是千金重担,每每抬起来都会万分小心。如果不小心走错了一步路,把安坐在里面的太后摔出来,或者吓她一跳,后果可就不堪设想!这十六名轿夫的脑袋,出不了半天就得搬家。
说起来挺可怕的,但自打我记事以来似乎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些轿夫都不简单,他们是从全中国成千上万名轿夫里选拔出来的,都是最顶尖儿的高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走错路。这十六个人很是自豪,觉得做太后的轿夫是件最最荣耀的事情。他们的穿戴都是统一的,华美极了。脑袋上顶的是漂亮的普通纬帽[1],没有装饰顶子或翎毛之类的东西。浅红色的坎肩,淡绿色的长裤,脚蹬黑色短靴。每次他们都这样漂漂亮亮地抬着太后的大轿走来走去,但是,不管起步还是走起路来,都会十二万分地小心。他们清楚得很,稍有差错就得掉脑袋,无论当时是怎样一种情况。
每当太后要上轿的时候,李莲英就会把这乘銮舆前面一个矮小的门打开。太后慢慢地走进去,之后轻轻地转过身子,靠在背后软软的垫子上,脸面朝前,在这活动的盒子里面安然坐定。如果坐轿子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那么轿夫抬轿子的时候,总会在不经意间让自己的肩膀上上下下地动一动,让轿子里的人不得不感受到一种颠簸。而宫里这些给太后抬轿的人绝对不敢,这可是拿性命开玩笑啊!
太后坐在里面的时候是很舒服的。她的座位两边分别有个扶手,专门让太后放置手臂,都是黄色绸缎里面包着丝绵做成的。如果太后想将身子往前面俯着,也很方便,面朝她的就是那道小矮门,一块长条形的木板搭在上面,也用黄缎裹着丝绵包着,摸上去又软和又舒适,两端分别有铁纽扣拴着,伏在这门上绝对又舒服又安全。
说是一道小门,其实应该说是一个长方形的扁匣子,所以里面可以放些东西什么的。首先就是太后用的粉扑,还有一根短短的玉尺。这根尺是太后用来按摩脸部,以防止和减少皱纹的,所以做成了圆形。另外,还有什么手巾、粉、胭脂、梳子、篦子等。只要是一个普通女子梳妆用的东西,里面就应有尽有,只会多不会少。
这个匣盖最能体现设计者的巧妙心思,它的宽度大概有五六寸,放下来可以做扶手,掀起来的时候就成了一块狭长的镜子;上面的盖板还能掀起来。说明白一些,这板的下面,因为做得和銮舆的阔度恰好相等,便一举两得地把它当作了一扇短门。而它的匣盖,同时又可给太后当搁几用。当初设计这个的人,真可算是别具巧思了!因此太后虽在途中,也可尽情地打扮,不用担心被人看见。
除此以外,这銮舆里面的黄缎也不一般。两边的帘幔和脚下的踏布倒没有什么,其他各处的那些黄色的缎子就非同寻常了,上面绣着极为美丽的纹饰。这些纹饰有个别致的名字——“八宝”,因为一共包括八种花样。每一个花样的大小大概有二寸见方,数量非常多,成行排列,就像是现在所流行的糊墙用的花纸。放眼望去,满眼纵横交错的花纹。
这“八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八种宝贝?这个问题要是放在从前,是毋庸赘述的,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八宝”是什么。可是现在,这样的纹饰早就过时了,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所以下面的这些介绍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1.和合。和合是个小盒子的形状,而且是六角形的。它的意思是说,盒子里永远都是满满的,永远不会空。在銮舆里面,它们是用淡红的丝线,端端正正地绣在黄缎上的,显得那么安然、富贵。
2.鼓板。在京戏和昆曲里面有一种乐器,用一根绳拴着两块木板,这就是鼓板。在中国乐器中,鼓板是用来调整节奏的。戏班里的师傅们教徒弟唱曲子的时候,都离不开它。它当然也有自己的含义,那就是齐整而有节制。鼓板大部分是用紫檀木制成的,颜色是接近于黑色的紫,不过,銮舆的黄缎上面并不适合用紫色,所以用了浅黑的丝线,这样显得更漂亮。
3.龙门。俗语中有个“鲤鱼跳龙门”,这“八宝”中所指的龙门就是它了。它的样子像是古代的牌坊,或者说像是现在足球场上的球门。由于它象征了一种神异的东西,所以女工们几乎用上了所有的颜色来装扮它,绣得简直犹如彩虹一般绚烂。我总是感叹于这样的绣工,真不知道她们长了一双怎样的巧手!
4.玉鱼。“玉鱼”是一种很简单的图案,是两条并排在一起的小鱼,大概一条雄一条雌吧。它们亲热地挨着,表示夫妻和睦、子孙兴旺,所以,“玉鱼”的意义就是人丁兴旺与生活和美。从绣工角度来说,鱼的图案并不复杂,可是它们背部上的鳍是极纤细的,绣的时候当然是十二分地辛苦。鱼身上大部分是用灰色丝线绣成的,鱼鳞部分则用了一种闪着银光的丝线,有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5.仙鹤。就是动物园里常见的白鹤。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里面,神仙往往是驾鹤云游的,鹤也由此成了仙物,于是它的名字前面就加了一个“仙”字。另外,鹤在禽类里面寿命比较长,这两个意蕴加起来就有了长生不老之意,“八宝”里选中它也是因为这个吧。在銮舆里的黄缎上,仙鹤简直美丽极了,纯白色的身体,头顶一点紫红色,鲜明的对比让它更显得与众不同。
6.灵芝。据我所知,灵芝只是一种菌类植物,具体是什么,大概谁也说不清楚,或许只是人们杜撰出来的呢!不管怎么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象征着吉祥与权威。那时候太后还在摄政,简直等同于天子,整个中国全笼罩在她的权威之下。在这种情况下,说灵芝代表着太后的权威,亦无不可。它们的颜色是深绿的,和老的冬青叶相仿佛。
7.磬磬。这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像一个“人”字,又像一个不完整的三角形。演奏的时候要用一根很细的木棒敲,木棒的一头装着一颗小圆球,就像我们经常见到的算盘珠子似的东西。乐工们敲的时候,力量都很轻,发出的声音柔美而清丽,听起来有种不凡的味道。尽管它也是“八宝”之一,但是究竟有什么意义,大概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因此,在那黄缎上面,磬磬成了最单纯的花饰,丝线的颜色也是最为单纯的白玉色。
8.松松。所谓的“松松”就是我们常见的松树,花饰简单,在这“八宝”当中代表的是稳定和统一。它的颜色很难随意发挥,也不能随意点缀,所以只是一水儿的纯绿色。
以上就是所谓的“八宝”,你完全可以想见黄缎上的这些花饰绣起来要耗费多大的人工。不仅式样复杂,每一种花纹所用的丝线颜色还不一样,绣工都极其精致,普通的绣品根本无法与它相提并论。如果你有机会亲眼见到,就会知道我并无半点夸张。于是乎其价值也非寻常绣品所能比拟了,据我所知,即使按照最最低廉的工钱来计算,六七千两银子也打不住。不过对于太后来说,六七千两银子又算什么呢?这样的銮舆她有两乘,这次用火车运往奉天的,只是其中之一。六七千两银子,说的只是銮舆里的一种装饰品,太后或许从未留心看过呢!
事实上,那些为太后织绣的工人都是长期生活在宫里的,工钱根本用不着计较。与普通工人不同的是,他们的工作时间难以固定,全都是听从上面的派遣,有时候必须连续工作几个月,甚至几年,做完为止。如果工作还没完成,这个人就累垮了,或者眼睛累瞎了,那么立即会有其他人来接替,直到将工作圆满完成为止。总之,都是宫里的工人,可以任意差遣。所以说,太后那銮舆里面的绣品,大概只有原料是花费了一些银子的。
从这銮舆的外面来看,两边的窗上,都挂着特制的双层帘子,两层帘子长短相同,不同的是,里面的那块正好靠近太后坐的地方,所以是用黄缎裹着丝绵做的。可是这样一来,不光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太后想看到外面也不可能。为了不至于太憋闷,靠近外面的窗帘就换作透明的轻纱。于是,太后就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到外面的景物,而外面的人却看不到她。如果她还想看得更清楚一些,可以将身子往前探探,悄悄拉开一点纱帘,向外面张望。不必担心,即使是这样,外头的人也不会看到她,就算眼神儿再好,看到的也不过是她的几根手指头。这一切不过是为了防止老百姓看到尊贵的太后——太后对这一点很忌讳,所以只要是她的銮舆经过的时候,大街上是不会有人斗胆驻足的。不过前面已经说过了,老百姓的眼睛是怎么也遮不住的,他们会把窗纸弄出几个小洞,偷偷地在暗处观看圣驾从门前经过的情形。这些情况只有太后自己不清楚,即便谁和她说了,她也不会相信竟有人胆大到如此地步。
銮舆的主体是个藤制的大轿子,设计上突出了精巧耐用的特点。轿子旁边,挨近中部的地方拴着两根抬轿子的木杠。杠子选用的是很坚实的那种木料,扛在肩上的部分稍稍发扁,其他地方是圆的。前后分别有根横木把这两根杠子连起来,这样就组成了一个长方形,把銮舆框在了里面。另外,大概是为了更加稳固,在銮舆与前后两根横木中间,各有两根横木,比其他的稍稍长出一二尺来。这样一来,抬轿子的时候,就需要有十六名轿夫。其中八个人各自抬着长方形四角上突出的杠头,中间突出的四根杠子又分别由两名轿夫抬着。
从远处看去,这銮舆简直是流光溢彩、耀人眼目!里面是黄缎,外面全部用镶着金线的薄绸包裹着,其华丽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不仅如此,轿子的四周还分别绣着四条乘风而起的飞龙,龙的蓝色与缎子的金黄色交相辉映,别有一种威严庄重而富丽堂皇的气势。
轿子顶部的样式简直就是宫殿的缩影,不仅有向上翘起的飞檐,而且上面也金光闪闪。轿顶正中,还有一个黄色的圆球,约摸有一串葡萄那样大小;这个球并不是实心的,因为它用纯金制成,如果实心就会太重。
当然,銮舆也并非完美无缺,毕竟它的样式已经有些陈旧了。不过,这仅有的缺陷掩盖不了它所散发出来的光彩,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它都是那么无可挑剔——既美观,又舒适。我是没有资格进去尝试的,在我的印象中,李莲英是太后之外唯一一个曾经走进去过的人。其他的人,胆子再大也不敢这样做,至于乘坐就更不用说了。而李莲英则是因为要趁着太后不在舆中,到里面去打扫卫生。不仅如此,就连轿子里面那些黄缎上绣的“八宝”花纹,都是只有太后才能用呢,别的地方根本就见不到。
我说了这么多,你应该可以明白了,为什么銮舆能在这御用列车上独占一节专门的车厢。它享受如此优待,简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