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经济:如何打造资本青睐的商业模式
- 郑翔洲 唐亮编著
- 8638字
- 2021-10-29 12:12:41
第三节 美元的商业模式和美国政府赚钱的逻辑
一、对标美国模式,认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三板斧”
● 美元波动,即金融霸权
● 航空母舰护航,即军事霸权
● 全产业链主导,即科技霸权
第一“板斧”:美元波动
美元有个特点:美元流向哪个地方,往往哪个地方的经济就会繁荣;美元逃离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经济就会衰落,如韩国、日本和拉美地区。
美元持续下跌的时候,就是美国疯狂印钞、对全世界输出美元的时期。这个时期,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通常都会比较繁荣。
而一旦美元大幅度上涨走牛,就意味着全世界的资金在回流美国,这才推动了美元指数的上涨。这个时期通常就是加息收割时期,会让世界其他地方出现经济危机。
也就是美国通过降息,把美元赶出去获利。美国人通过主导全球化产业链来帮助美元获利。
美联储加息的过程,就是美国赚钱的过程。上市公司缺钱怎么办?发股票。国家缺钱了怎么办?印钞票。
通过美联储降息释放美元,加息回收美元,一进一出,好几倍的收益就可以回流到美国。
第二“板斧”:航空母舰护航
美国航空母舰为美元保驾护航,以保证美元能够顺利赚钱。
看到这儿,想必大家就明白为什么美国要每年耗费上万亿美元的军费,去维持这么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体系。
第三“板斧”:全产业链主导
通过对全产业链的主导,美国把产业链最顶端的东西握在自己手里,而最底端的由其他国家去开发。美国加息降息周期大约在7年左右,就是每7年左右赚一次钱。
消费型、生产型、资源型国家的地位依次降低,产业链最顶端的肯定是消费型国家,其次是生产型国家,最后才是资源型国家。与从资本角度看企业一样,离人越近的生意越有价值,离钱越近的生意越有价值。
美国为什么强大?很多人说是科技,很多人说是制度,很多人说是武器,不过那都是结果。美国强大的根源就一个:从1900年到2018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大国。所有的国家与美国做生意一定要用美元。
在这119年的时间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可以主导整个产业链,在产业链里面做设计,把其中利润最高的部分全部拿走,然后把剩下的分给资源型国家和生产型国家。
例如,一部苹果手机,美国的苹果公司赚了58%的利润,韩国、日本和其他国家赚10%的利润,中国只赚2%的利润。苹果公司本身的股价也是由华尔街资本掌控的,苹果作为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之一,赚到的钱全部涌向了华尔街,美国赚大头,其他国家赚小头。
1974年以来,生产型国家和地区作为世界工厂进行了三次更替。
1.0版本的世界工厂:德国和日本。20世纪70—80年代德国、日本经济的繁荣,都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但是,美国通过《广场协议》限制了日本,通过《卢浮宫协议》限制了德国。日本和德国被限制了以后,就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萧条。
2.0版本的世界工厂:亚洲四小龙。人类历史上有5次赚“坐电梯”钱的机会:240年前的英国,120年前的美国,60年前的亚洲四小龙,35年前的中国,现在的柬埔寨和越南。
3.0版本的世界工厂:就是中国。中国依然是生产型大国,扛起制造业重任。2001年中国加入WTO,完成世界工厂的飞跃。
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洲国家都进入了量化宽松、举债刺激经济的泡沫模式。但是在狂发货币刺激经济后,大家发现通货膨胀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实际上,过去10年,世界之所以没有发生恶性通胀,是因为中国承担了世界工厂这个角色,为世界输出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正因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存在,世界才得以在疯狂印钞的过程中避免了恶性通胀。所以从2008年开始,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超过了美国。
亚洲四小龙发展起来以后,就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对美国不会造成威胁。中国既是生产国,又是消费国;既是甲方,又是乙方;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还是裁判员。一旦中国完成经济转型,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将分崩离析。
二、美元的商业模式
1.输出美元
对外输出美元现在基本上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消费,第二个是投资。
虽然美国只有3亿多人口,但它常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现在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未来我们的消费有可能会是美国的好几倍,这是毋庸置疑的结果。美国用足够的购买力买全世界的商品,然后把美国的商品卖到别的国家去,收到的是美元。
美元变成世界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存储了下来,各国的外汇储备反过来又变成了各国自身发行国内货币的锚定物。比如说央行的外汇储备,每增加1美元的外汇储备,就需要在国内投放相等货币的货币存量。这等于用外汇储备来给自身的货币进行一个背书。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旦通过美元赚钱,很多新兴市场的货币就会崩盘。
2.回收美元
美国过去十几年是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每年都有几千亿美元,特朗普认为这非常不公平,美国在贸易逆差中吃了亏,但实际上美国不但没有吃亏,反而获利非常大。而这种巨大的贸易逆差正是美元霸权的一个基础。
如果没有这么巨大的贸易逆差,各国就不会有那么庞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各国收到高额的美元作为外汇储之后,不能在国内流通,只能在国际上流通。在国际上流通,又没有好的标的,怎么办呢?结果就只能购买美国的国债。美国的国债是全世界国家投资的对象。换句话说,美国用庞大的贸易逆差把美元输出到全世界以后,又通过国债把这些美元给收回去了。
也就是说,美国借中国的钱去投资中国,借印度的钱去投资印度,借日本的钱去投资日本。它用的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别人的钱,这个中间的工具就是发行美国国债。美国拿到这些低息的贷款,去投资这些生产型国家的一些好的资产,最后形成一个利差。
3.低价买进优质资产,高价输出
这个利差就是美国通过美元赚钱的模式,用其他国家的钱去投资其他国家,等到股权增值后再退出。这个模式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美国一旦进入加息周期,他们凶残的一面就显示出来了。这个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在降息周期,美国以糖衣炮弹让生产国麻痹,等生产国的外汇储备消耗得差不多时,美国会一改之前的降息周期,进入加息周期。
2005年到2006年,美联储进行了一个加息周期,把基准利率从1%调到了5.25%,两年加息4.25%,这么大幅度的提升,摆明了就是在对付中国。2015年12月,美国结束了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降息周期,开始新一轮的加息周期。新一轮加息又会导致部分国家的经济衰退。
三、美国在全世界赚钱的“合法模式”
举个例子,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中国崛起,2006年和2015年两次美国靠美元赚钱的手段失败,虽然美国很生气,但是结果没那么严重。
从1971年至今的美元指数走势图上,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几个降息周期和加息周期。
1971—1979年,降息周期,美元指数一路下跌,钱印太多自然就不值钱了。
1980—1985年,加息周期,美元指数一路走牛,进而引发拉美危机,全球美元回流美国。
1986—1995年,降息周期,美元指数一路下跌,促使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
1996—2000年,加息周期,美元指数一路上涨,这是全世界美元回流美国的结果。这引发了亚洲经济危机,并且引发了互联网泡沫危机。
2001—2004年,降息周期,美元指数一路下跌,巨量外资流入中国,促使中国经济繁荣。
2005—2006年,加息周期,美元指数有短暂走牛,但对中国没有起到作用。
之后随着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元指数一路跌到1971年的历史最低值。
这直接宣告了美国2005年开始的加息周期失败,导致美国开启了漫长的举债扩张经济的不归之路。单单从美元指数,就可以看出很多信息,因为美元指数是可以最直观看出全球资金动向的指数。
2005年美国开始加息,但美元指数却没有像之前一样开始大幅度上涨,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太强了,现在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的招商引资能力。
那个时候的中国还不像现在体量这么大,全世界都看好中国成长的机遇,大部分外资都舍不得从中国撤出。因此美国加息的效果自然不好,一口气加息那么多,美元指数却只涨了一点点。
这也是美国2008年会爆发次贷危机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2005—2006年的加息周期,没有让中国的经济难看,结果反而是全世界的资金被中国吸引走很大一部分。
2008年美国试图对抗中国的图谋失败,导致美元自身崩溃,进而全面引爆次贷危机。
经过连续10次降息,美国经济才被救了回来;经过连续10年的量化宽松刺激,美国经济才保持了最繁荣的一个周期。
美国也因此付出了高达23万亿美元的债务代价。
中国2020年的GDP首次超过100万亿元,10年之后变成200万亿元是有可能的。如果说投资中国10年翻一倍,那么这个时候就是美国投资中国的最佳时机,所以美国在中国上市公司里面大量持股,通过投资来大量抵消美国的巨额债务。
同样的商业模式,1990年美国对日本做过,1997年美国对韩国做过。
所以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有至少超过6000亿元的外资持续流入中国。
2017年外资持有A股市值还只有约6000亿元。
2018年外资持有A股市值就上升到了约1.3万亿元。
2019年外资持有A股市值上升到了约1.9万亿元。
2020年年初外资持有A股市值为2.1万亿元左右(A股总市值大约60万亿元),约占A股总市值的3%,外资具备做空中国的筹码。
四、东南亚的机会
美国和欧盟的企业会去东南亚找生产商,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五、海南商机的解读
第一,海南的确有挑战香港,成为国际购物中心的可能性。因为2025年之前,海南可能全岛封关,形成零关税。香港之所以成为购物中心,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零关税。我们去香港购物有一个隐藏的条件,就是内地居民去香港购物免税,其实每人每次只有5000元(有时候有弹性)免税额度,但是这次国家给海南的免税额度达到了每人每年10万元,相当于我们去香港购物20次。
第二,进口车和进口游艇免关税。比如,说你想买100万元的进口车,在海南只需要60万元左右;你想买1000万元的游艇,在海南可能只需要600万元左右。
第三,如果你的年薪比较高,现在在海南的所得税将会比在香港低得多。海南按照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就会吸引全中国大量的企业,包括很多独角兽企业去海南注册公司,公司注册在海南,纳税在海南,运营依然在北上广深,何乐不为?
第四,以前一家企业要去中国香港或美国上市,都需要在开曼群岛注册一个公司作为跳板,但是现在只需要去海南注册公司就行了。
第五,如果外国人想在中国开公司,以前他们是不能担任法人的,但是现在他们在海南注册一个公司,就可以担任法人了,通过海南这个窗口,全球的生意都可以做到中国。
第六,一些特效药、救命药、抗癌药可以在海南旅游先行区买到了。
六、关于美国的几个问题
1.美国的贸易会衰落吗?
不会。美国的贸易格局全球独一无二,美国贸易需求供给可能以海外为主,而在海外供给中它可以择优选取,所以针对大量的基础性产品,海外市场可以保证美国市场的这种需求量。在高科技领域,美国的主导性非常强,在最近的几次产业革命中,美国的高科技引领全世界,这是美国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奥巴马总统的亮点政绩。所以,美国的贸易格局和产业格局雷打不动,衰落的可能性很小。
2.美股会崩盘吗?
不会。美国好的企业(5%的上市企业)盈利可持续、成长可持续,政府税收也可持续,股价更可持续;差的企业就退市。所以,在美国,好的企业越来越好,差的企业越来越差,而且美国股市经历了这一次的深度修复,尤其是疫情之后的深度修复,纳斯达克指数上了1万点,标准普尔指数上了3000点,道琼斯指数上了26000点,其技术保护加上军事保护,让美国的好企业一直可持续发展。
3.美元汇率会失控吗?
不会。因为美元的交易量在全球交易量中的占比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84%,全球美元使用率也达到了2015年曾经的最高点44%,所以美元依然强势。在全球去美元化的舆论当中,美元并没有受到影响。
4.美国经济短期内会崩盘吗?
不会。美国的经济叫做新经济,这种模式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这次疫情中断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周期,美国这次的增长周期达到了128个月,是历史上的新高。上一次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周期是120个月,120个月是传统经济的特色,而目前是新经济的特色。但是美国目前在缓解失业问题,失业人数从800万人慢慢开始降低。美国零售业数据突然开始大幅度攀升(有可能是报复性消费),而且美国的经济是全球化的构造,企业的主体都在海外,现金流和收益都在海外,这种载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模式(现在新加坡模式有点像美国的模式)。
七、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
这次新冠疫情对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一次疫情以后,很多行业会出现更多的机会。其他经济学家讲过的行业,这里就不讲了。有一个行业大家都没看到,那就是养老行业。养老行业会爆发。这次疫情死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老年人的钱会通过这一次疫情迅速释放出来。养老现在没有一个核心的商业模式,未来最好的养老商业模式就是把别人家好的房间,拿出来做共享。
比如五星级酒店或者是五星级公寓里面的好的房间,拿出来进行共享,让老年人住进去养老。你愿意一年用10万元,让你父母享受一个非常好的养老的服务吗?平均一个月,也就七八千元,我相信95%的高净值客户人群,包括很多企业家都会愿意。但问题是养老行业现在没有好的渠道,没有好的基地。现在我们自己去建一个养老院的重资产模式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养老要把很多核心的小区,很多有山、有水、有河流的疗养院,同样层次的人集中到一起。这是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机会的一个时期。
很多人认为旅游行业和餐饮行业在疫情稳定以后,就会回流。非典给我们的经验是什么?非典给我们的一个经验就是旅游业、餐饮业半年内无法复苏,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的。炒股的人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怎样才能够避免一些波折呢?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大消费依然是中国一个巨大的机会。
做企业是做趋势,投资是投风口,我们要等风口和趋势结合的那一天,但是很多人在那一天来临之前选择了放弃。所以现在要想马上赚钱,最好的办法就要用一级市场的投资思维去炒二级市场的股票,这是“高维”打“低维”。
靠分析K线图赚钱是绝对不靠谱的,要分析企业的持续性,一个上市公司一旦从盈利不可持续,变为可持续,其股价将会暴涨;一个上市公司并购同属性的企业,形成半垄断,其股价也会上涨;一个上市公司并购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其股价也会上涨。未来上市公司的最佳对标企业就是宝洁公司和法国LV公司。
疫情之后,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会持续性高速发展。
货币政策走向
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因为2020年1月份的通胀涨得非常快,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长期低迷,在二点几左右,但1月份的CPI冲到5.4,这是过去8年来的最高值了。
2012年、2011年、2008年、2007年,以及2004年的CPI达到过5.4的高值。也就是说,近20年当中,这是第6次CPI冲到5.4。
如果大家注意一下2003年的非典,你会看到非典过后将近半年多,物价是不断往上升的,所以现在在货币政策的选用上,政府就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实际上就是经济学上常用的滞胀。第一,经济不增长了,第二,通胀又增长很多,直接发放货币,可能短期内是没有用的。
从2017年开始,政府就一直在去杠杆,在去杠杆、稳杠杆方面,政府的政策一直是比较连贯的。其实,2017年的杠杆的确非常高,我们看到居民部门的债务占GDP总量的50%左右。如果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加在一起,大概有230%,也就是企业部门将近180%,如果再加上官方公布的政府部门的37%,那总数基本上在260%~270%。
GDP的杠杆260%,全球比较来说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加杠杆,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对海外融资成本的影响。
第一,海外的投资人对于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偿债能力会产生非常大的担心。这种担心直接的后果是国家的评级、企业的评级可能会随之调整。
第二,国际融资的成本会进一步提高。
第三,对债务的可持续性的担心,甚至会导致外资进一步流出,从而对汇率的稳定产生非常大的困扰。
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很高的,有3万多亿美元。
但是,我国的外债从2008年的近4000亿美元,现在一下子攀升到了2万多亿美元。还有一个压力是短期外债,也就是一年到期的外债,已经占了整个外汇储备的43%左右。
如果外债的持有方信心不足,产生挤兑效应,那将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政府采用加杠杆的措施,很有可能会导致两个结果:
第一,外部融资、海外融资的成本会进一步提高。
第二,由于加杠杆,内部需要发行更多的人民币债务,融资成本反而会下降。
所以有比较大的概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可以看到内部融资成本降低,外部融资成本提高。
如果加杠杆的货币政策得以实施,那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我们可以关注一下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发行量及年增速。如果直接看M2的发行量是很可怕的,已经到了198万亿元,接近200万亿元的规模。
但是如果看M2的年增速,就非常有意思了。从2017年7月份开始,M2的年增速就一直稳定控制在9%以下,基本上在8%~9%,远远小于过去比较高的13%、14%。
从2017年7月份至今,我们中国政府关于控制M2、控制注水、控制货币发行方面的决心和政策是连贯的。
最近大家也看到2020年1月20号之后,中央银行就降低了存款准备金,我们的存款准备金曾经一度高达24%。比如说你有100元的存款,其中有24元要存在央行,而且不给利息或者给的利息非常低。这样等于是限制了银行的借贷能力,降低了银行的借贷杠杆,现在经过几轮的存款准备金的调减,这一轮之后调到了10%,这已经跟美国对大银行的要求接近了。
如果跟我国的台湾比较,台湾大概7%左右,所以存款准备金的货币政策的应用工具还有一点点空间。如果没办法,该印钞就得印钞,当然印钞之后,由于我国货币流动的特点,它是受限的。
不是说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可以在全球进行流动,国内如果M2增速提高,更多的是对国内资产价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M2还要增发,国内的融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甚至利率也可能会有一定的调减。
深度分析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如何预测下一次通货膨胀何时到来?新基建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说到通货膨胀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央银行印钞印多了,超发货币造成了通货膨胀。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中央银行超发的货币根本不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我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地方物价高,有的地方物价低呢?相信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作答。
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本质,最终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大概预估一下,下一次通货膨胀何时到来,特别是针对一些物价比较稳定的小城市。如果有一天当地的物价水平突然上涨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吗?
通货膨胀其实很简单,物价上涨就两个原因,第一是物资短缺,第二是钱多了。物资短缺在现在这个社会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某一种特定的商品可能会短缺,比如说猪肉涨价,确实是因为猪肉供应减少了,这个比较好理解。下面主要说钱多了,钱为什么会多?中央银行超发的那些钞票不可能引起通货膨胀,那么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举例说明。
通货膨胀和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物价水平,与这个地区或这个城市的信贷规模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一个地方的老百姓背负的房贷压力过大,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政府的负债率比较高,那么这个地方的物价水平一定是高的。反之,如果这个地方的政府负债率不高,企业比较少,或者企业负债率不高,老百姓的房贷压力小或者能够承担得起房贷,那么这个地方的物价水平一定是比较低的。
因为信贷规模可以创造货币。举个例子,你想买房,100万元的房子你掏了30万元的首付,然后向银行贷款70万元,房地产公司直接就能拿到100万现金。你只出了30万元,结果社会上多出来70万元,这个钱是怎么来的,就是银行通过信贷凭空创造出来的,这个钱不是中央银行超发的钞票,而是银行通过货币乘数,创造出来的广义货币。
比如,我有100元,存到银行,然后银行把这100元借给了张三,那么现在,社会上已经有200元了,我有100元,张三有100元,我们这200元都可以花,但是这100元是怎么多出来的呢?就是银行通过信贷创造出来的,它其实并不存在,只是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多加了一个数字而已。延伸一下,张三拿到100元给李四发工资,李四把这100元工资又存到银行了,银行又把这100元贷给了王二麻子,现在,我、李四、王二麻子,我们手中都有100元,在社会上变成300元了,这个钱就是信贷通过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凭空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当地信贷规模越大,当地的物价水平就越高,这是正相关的。所以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和新基建是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的。
一个小城市在一般情况下,物价温和,可一旦有大型的企业比如说绿地、恒大进驻,当地的物价水平马上就会上升。不仅是大型企业入驻,政府的一些决策,也能够影响当地的物价。政府如果想扩大城市建设,肯定是要举债的;企业进行正常的运营,一般也是要举债的,这些都叫信贷规模。总结一下,信贷规模可以凭空创造货币,这些多出来的货币很大一部分会投入当地市场,而当地市场的服务和商品的总量并没有相应增加,所以物价上涨也就不奇怪了。有几个特殊的情况,有一些地方,企业的负债率是比较高的,政府负债率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当地的物价却不高,这是因为这些债务不健康。企业资不抵债,借新债还旧债,政府也借新债还旧债,这些钱只是在债务里边循环,没有投放到社会上,所以不会造成物价上涨。还有一个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外地热钱的涌入,比如一个小县城,建了一个大中专学校,招收了1万多名学生,这些学生的消费就能把当地的物价给带起来。再比如一个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在当地投资了50亿元,那么当地的物价马上会涨,房价也马上会涨。
我们国家如何去调控通货膨胀呢?知道了这个原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每当通货膨胀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抑制通货膨胀的举措就是加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升高利息就会造成有些想借钱的人不借了,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就会造成商业银行往外放款的数量减少,社会上的信贷规模就会被压缩,钱少了通货膨胀自然也就降下来了。相反,如果通货膨胀率比较低,想要刺激经济,就可以降息,适当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社会上的信贷规模就会稍微膨胀一点,钱就会多一点,然后经济也会发展了,相对来说通货膨胀指数也会走高一点,这就是一个很朴素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