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钱传奇:科斯托拉尼的投资哲学
- (德)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 1708字
- 2021-10-20 15:25:16
黄金走下讲台
黄金的历史可以往前追溯几千年。但是40年前开始的这段历史就像一部冒险小说。有趣的是这部小说的第一章是在二战结束以后才开始写的。因为1939年以前和二战时期,“黄金”和“金价”这些词还根本算不上是个话题。
在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星期,全世界都相信战争会到来。在法国这个极度拜金的国家,黄金已进入交易,人们可以用比金价便宜的价格买到金块或者金制的物件(盒子、罐子等)。我今天还收集着那时便宜买到的许多金罐,我买它们不是因为喜欢黄金,而是因为它们很漂亮。由于对战争的恐惧,储蓄者更喜欢黄金而不是钞票。就是在战争时期,黄金也在整个欧洲,准确地说是在里斯本,即运往美国的货物装船的地方,以每盎司[1]低于35美元的价格进行着交易。
欧洲政府,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政府,需要的是美元而不是黄金,因为用美元可以买到战争需要的所有物资。在法国只有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人才买黄金,但这个需求量与交战政府的巨大的美元需求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在这种情况下,里斯本黄金的价格必须低于美国的买入价,因为要把运费和高额(由于战争的缘故)保险费算进去,另外还要加上7~10天跨洋运输期间的利息损失,以及操纵这类贸易的套利人的赚头。欧洲的银行是卖方,而美国银行什么都买。1914年我曾经问我哥哥为什么政府需要黄金,他极有远见地回答说:“为了买美元。”
但是战争结束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会议签署的条约,黄金热又慢慢回升,并在以后的几年里不断升温。
当时无论是做金锭还是金币的黄金贸易,最大的水陆转运地都是摩洛哥的唐日——一个当时的关税绿洲,一切都是自由的,和苏黎世一样,那里也是一片中立的土地,没有任何限制和外汇管制。内行人从唐日、苏黎世和日内瓦以金币的形式把这种贵重金属走私到欧洲的所有国家,特别是到巴黎,那里严加禁止任何黄金交易和黄金进出口。尽管唐日和苏黎世的黄金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官价,但法国人还是会在此之上再多付50%~100%。因为只有国家银行可以用平价购买黄金,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法国人尤其偏爱拿破仑金币,在购买这种金币时,他们往往付出比金币面值多一倍的价钱。
像在文学和神话中证实的那样,黄金自古就对人们有一种魔力,但是作为投资,人们应该把它归类于另类资产。在我们的资本主义体制中,我们对投资的价值只能以它的红利,或将来有可能得到红利来衡量。黄金像宝石一样,只能在各自市场的范围里进行评价,而它们常常是大幅度操纵的对象。由于供求关系经常由心理因素所决定,生意就更简单了。投机商最有效的抬价吸引百姓买黄金的办法是:他们自己首先购买。
由于金矿是南非换取外汇的最大支柱,所以金价对南非意味着生存,比勒陀利亚政府不惜一切抬高金价。但是由于开采数量大于工业需求,南非政府金库里的金锭有时会堆积如山。只有让老百姓嗜金如命,才能再抬高金价,为了唤起公众的购买欲,某些国家银行也以买主身份出现。在这场战斗中最好的武器是国际货币的混乱。19世纪80年代初,当德累斯顿银行在黄金联合企业中扮演主要角色时,也进行了这样的实践。
布尔人(在南非的荷兰后裔)统治者哄抬金价,这已得到了最权威方面的100%的证明。1972年10月,在伦敦举行的一次黄金会议上,我问瑞士银行协会(也是南非政府的家庭银行)的会长:南非作为最大的生产国是否会购买黄金。他的回答言简意赅:“南非政府自己不买黄金,但是我们银行替政府买。”然后他讲得更明白:“当干扰因素(他指的是和平、价格稳定、社会安定等)起作用,或俄罗斯抛售黄金影响价格时,我们必须干预黄金市场,支持金价。然后对我们有利的时期(他指的是战争、革命、社会动乱、通货膨胀、洪水、火灾)会到来,那时我们可以再卖出。”
有什么能比这个古老的笑话更好地解释这个过程呢?年轻的格鲁离开他的村镇,来到布达佩斯做生意。几个星期之后他给父亲打电话汇报:“爸爸,我做了一笔好生意。我用100的价格买了很多羊皮,它们已经涨到110了。”
“太好了,我的儿子,你很能干!”
一个星期后他打电话,高兴地汇报:“爸爸,羊皮已涨到120了。”
“太好了,我的儿子,你是个天才。”
两个星期后他又打电话,欢呼着:“爸爸,羊皮价格现在是1500。”
“妙极了,”父亲说,“现在卖出赚钱。”
“卖?但是卖给谁啊?我正在买呢。”
[1] 1盎司=0.02927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