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今天讲得相当不错,听众很有代入感,而且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语气词,进步很大啊!”有一天我去参加朋友主办的技术大会,茶歇期间我鼓励他道。
“多谢你的指点。前几天开始我就特别注意你提到的几个问题,今天终于都改掉了,我自己也感觉发挥得不错。看来演讲这东西就得多练啊,晚上我对着家人练习,白天上班在办公室默念……”
“说明基础不错。你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应对上市前的路演了。”
“还真不是,我是这两年才开始学演讲的,之前从来不敢上台,甚至会议室里超过10个人我说话就开始发颤。这也是没办法,事情进展到这一步逼出来的,没人可以替代我上台啊。”
朋友说到这里,我也想起前几年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听过一次华为人的演讲,那是云计算大会(后来升级为华为全联接大会)的一个Keynote(主题演讲会),他们的轮值CEO、副总裁们讲得都相当不错。我后来通过他们的员工了解到,之前这些高管们口才都不算好,后来经过训练都能上台演讲了,而且是那么大的场面。那时候起,我就想写一本如何练就演讲力的书籍,帮助普通人学习演讲。
其实我本人也有类似经历。上学时我得到的锻炼机会比他们要多,但也遇到过自己的“滑铁卢”:有一次英文演讲比赛,我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背稿子、记要点上,登台后完全是自说自话,完全忽视了与现场听众的互动,结果几分钟后就紧张得忘词卡壳,没讲完就淘汰下台了,台下的指导老师也一直不敢抬头看我。然而最近几年,我在全国几十座城市的书店、高校、公司以及各种大会进行了一百多场演讲,有时也是英文演讲,每一场演讲都是成功的。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奇怪:这样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我是怎么做到的?
我总结了一下,这些案例中的演讲力提升有两大推动力:一是刻苦努力,自我克服个体化障碍;二是有迫切的需求,客观上也有锻炼的环境,情势所逼,不改变也不行了。
最近这些年,我从事配音、声音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多突破,又连续出版了《如何练就好声音》《如何练就阅读力》《声音的价值:如何打造声音付费产品》《明白:满手烂牌,也要过好人生》《单身十年:上海女子图鉴》等几本书。《如何练就演讲力》是我在声音领域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从“学习技能”到“技能变现”再到“实战应用”的完美演绎。
《如何练就好声音》是我在声音领域的第一本书,在新书分享会上我常常需要做一些示范,示范童声、老年音、御姐音,以及各种练声技巧。每次演讲前,我要做很多资料的准备,从网上找影视剧、广告的音频、视频素材,也需要在家里、酒店中一遍遍练习发声。
《如何练就阅读力》出版后,我演讲的听众常常是一些学生,他们学业紧张,能抽出时间来听我演讲可不容易。我的现场演讲需要更加简洁,更有亲和力。事实证明我也做到了,诀窍就是必须放弃面面俱到,现场只要抓住同学们一两个常忽视的要点就可以了,一个小小的改善就能激发他们读这本书的兴趣。
《声音的价值:如何打造声音付费产品》是第一本利用声音变现的书,为了推广新作,我还是克服了疫情影响在很多城市办了新书分享会。这时的演讲已经得心应手,我会在每一次演讲前了解听众的构成、主办方的诉求,并且不需要做太多准备就能直接上台演讲,因为我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场景,电脑中的PPT、素材也相当多,可以做到信手拈来了。
我在开始写作前翻阅了大量关于演讲的书籍。一些书籍内容晦涩,也有一些案例陈旧,不符合当下的语境。既有的缺陷就是改进的动力,于是我立即开工写作。这本书符合我当初的两大设想:一是适合大众阅读,零基础零门槛,避免过多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不至于让人望而生畏;二是案例新颖生动,与当下情境相符。它和我的前三本工具书《如何练就好声音》《如何练就阅读力》《声音的价值:如何打造声音付费产品》具有一贯性,就是从实际体验出发,讲述一些学员可自行模仿的小技巧、小知识点,每段文字都不太长,每个小节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一个小知识点,既方便碎片化阅读也不失系统。
接下来,我也一定会像以往一样举办新书分享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如何改变演讲,现场指导零基础的学员走出第一步。总之,我会用演讲的方式向读者们推荐《如何练就演讲力》。
涂梦珊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