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莽:我理想中的天下
- 令狐马
- 3055字
- 2021-11-16 12:56:19
2.权斗
但王凤还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比如他对王商不满意,但就是无可奈何。
王凤不满的,不是五弟,而是另一个王商,他也是个外戚。
王商所在的这个王家,容易被人遗忘。汉武帝与卫子夫生子刘据,刘据与史良娣生子刘进,刘进与王翁须生子刘病已(汉宣帝刘询)。巫蛊之祸时,刘据一脉除了刘病已全都死了。刘病已出狱后,跟随祖母的娘家史氏生活,后来就有了史氏外戚,如史高(史丹的父亲)。他当了天子后,找过母亲王翁须的娘家王氏,费尽千辛万苦才寻到了外婆家,遂封外婆为博平君,舅舅王无故为平昌侯,王武为乐昌侯。
和王凤不睦的这个王商,就是王武的长子,在王武去世后继承了乐昌侯的爵位。当年王武去世,王商一心服丧,把家产全都分给了弟弟们,这一高风亮节让王商饱受好评,于是就有人推荐王商入宫。
到汉元帝刘奭时,王商已经是右将军光禄勋,九卿之一,在刘奭准备废刘骜而立刘康的过程中,护卫有功,深得刘骜的信任。刘骜继位后,被迁为左将军。可以说,王商和王凤就都是刘骜十分敬重的人。
汉成帝三年(建始三年,前30),关中地区连续降了四十多天大雨,人心惶惶。接着民间传出谣言,说大水将至,会淹了长安城。这个说法一传开,顿时骚动,吓得长安百姓如末日降临般手足无措、奔走号哭,长安由是大乱。
刘骜立即召开御前会议。在会上,王凤提出:太后、天子及后宫人员乘船避难,其他人就登上城墙避难。
在场官员都赞同王凤的提议。除了左将军王商。
王商认为这根本是无稽之谈,他从没听说过有什么大水能淹没一座城,何况是突然来的大水。所以王商断定,这是老百姓以讹传讹,不可相信。至于让老百姓登上城头,那是加重百姓的惊惧,使不得。
刘骜也觉得让自己坐船、开放城墙的举动太麻烦,就暂时听了王商的。
几天过后,什么也没有发生,大水将至的谣言不攻自破,刘骜对王商当日的分析大为赞赏,一有机会就称赞王商了不起。相比之下,王凤没分析具体情况就火急火燎地乱开药方,就显得没有水平、没有定力了。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王凤都将他当日的表现引以为耻,后悔自己当日多嘴多舌。(《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汉成帝四年(前29),丞相匡衡因侵吞国有资产,被告发后倒台,王商接替丞相之位。如此一来,王商成了外朝官的首领,而王凤这个大司马大将军,是内朝官的首领。
关于内朝和外朝,有必要做个解释。
在汉武帝之前,国家元首是皇帝,政府首脑为丞相,或相国,全国最高军事武官为太尉,全国最高监察官是御史大夫,其中御史大夫也有副丞相的职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也合称三公。那时候,丞相的权力非常大,比如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就差点死在丞相申屠嘉之手;汉景帝要给外戚封侯,丞相周亚夫不同意,就不愿意执行……那些不按照皇帝的意愿办事的丞相,比比皆是。
丞相权力过大,对于汉武帝这样想干一番大事的人而言,就非常不舒服。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更多权力从臣子处夺到自己手中,他开始重用一些出身一般、没多大背景、级别也不太高的臣子,他们得到皇帝的重用后非常珍惜机会,干活卖力,指哪打哪。
刘彻会给他们加个侍中或给事中的官衔,让他们经常在自己身边,如此汉武帝就可以直接和这帮人做决策,以丞相为首的百官逐渐被撇开,由决策者变为执行者。随着这种模式制度化,这帮直接听命于皇帝又经常在皇帝身边参与决策之人,被称为内朝官或中朝官,以丞相为首的行政官员就是外朝官了。
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功勋卓著,刘彻为了他们俩相互制衡,设置了大司马,加将军之号,让他们的级别相等,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朝就没有了太尉(全国最高军事武官)和大司马大将军,军事权完全掌握在刘彻手中。汉武帝临终托孤时,将首辅大臣霍光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同时领尚书事,汉昭帝少不更事,国家事务要更多依靠以霍光为首的内朝,于是内朝制度渐渐完善,大司马大将军也就变成了内朝首领。那之后,大司马大将军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行政,将负责行政的丞相和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的权力一点点削弱,至此大司马大将军一家独大的局面形成。
内朝长官王凤和外朝长官王商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当时,琅琊郡灾害频繁,太守杨肜(rónɡ)被人弹劾,弹劾书交到了丞相王商之处,王商要求按规定处理。
王凤自然要管这个事的,因为杨肜跟他有姻亲关系。王凤找王商说情,说天灾非人力可以改变,杨肜是个好官,希望别追究了。可王商偏不听,在查过之后硬是写了封奏疏,请求将杨肜免官。可我们知道,王凤有领尚书事的职责,可以翻看给刘骜的文书,所以王商的这封奏疏交上去之后就没了下文。
王商一点不给面子,让王凤非常恼火,但他又不能把王商怎样,就派人偷偷调查王商的过失。
像王商这样的大家庭,有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是难免的,比如王商和儿子的关系就不好。
不久后,王凤就查了一些可以给王商抹黑的事。王凤立即指使人弹劾王商。
只是刘骜看了后一笑了之,因为王凤说的都是些婆婆妈妈的闺房之事,拿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家务事给堂堂丞相治罪,牵强了。可王凤已经出手,就绝不放弃,他一遍遍在刘骜面前说王商家的事情多么恶劣,铁了心要收拾王商。刘骜没有办法,只好让司隶校尉去调查。
被告的王商也心神不宁,他知道王凤的能量,见王凤针对自己,也有些惶恐,因为他明白,官场上的很多事情,没有对错而只有强弱。
王商忽然想起,之前皇太后王政君曾让他把女儿送给刘骜,那时他并不想这么做,且女儿生着病,就没有遵从。这一回,王商遇到了真真切切的危险,忽然感到在皇帝身边有个自己人是多么重要,赶紧找到刘骜正宠爱的李婕妤,希望李婕妤推荐自己女儿。
当年(汉成帝八年,前25)三月,发生了日食,刘骜对这种天降灾异非常苦闷。朝堂之上,大家都一筹莫展之时,太中大夫张匡声称自己知道日食原因,且待他回去整理一番后写成奏疏呈给皇帝。
那天下朝后,左将军史丹就很好奇,问张匡怎么解释日食。
张匡认为全都是丞相王商的错。第一,王商平日里作威作福、为人蛮横,品行低劣,天下人都痛恨他;第二,之前耿定上书说王商与乃父婢女通奸,其妹妹与人淫乱,且王商有教唆家奴杀人的嫌疑;第三,以前太后想让王商的女儿备位后宫,王商说什么也不愿意,后来被人告了,就立即托李婕妤推荐其女。正是王商整日里旁门左道,毫无大臣应有的品行,才发生日食。
张匡越说越激动,从王商送女入宫一事继续引申,说当年吕不韦把已经怀了自己孩子的女人送给秦王,就生下了秦始皇;楚相春申君也是将怀有身孕的妻子送给楚王,最后生下楚怀王。像王商这等品行低劣之徒,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他会不会送个已经怀孕了的女人给天子呢?
张匡还说,王商无尺寸之功,却从宣帝时代就受到宠信,他们王家人已经充斥到各个职权部门,可谓权倾朝野。天子继位以来,还没有惩戒过大奸巨猾,正好以此为契机,把王商处理了,断绝奸臣之路。
史丹觉得张匡说得好,和张匡合力写了封弹劾书,把王商骂得一无是处、丑陋不堪。老实说,张匡的话还是非常毒的,有很多都是欲加之罪。比如他说的,因为王商道德败坏,所以送的女人就可能是怀孕的,这就是在构陷人。幸好刘骜还不至于毫无辨别能力,他看了上书,也觉得言过其实,就不许再调查王商。可问题是,此时王商已经四面楚歌了,王凤怎可能放弃这个难得的扳倒王商的机会呢?
王凤说什么也不同意息事宁人,他非要把这件事追究到底。
王凤是刘骜非常信任之人,他天天讲王商不好,说得多了刘骜也觉得王商有问题,何况王商确实有些问题。最终,刘骜抵不住王凤的话,下诏书将王商免了,还说这是考虑到王商是先帝外戚,才没有按照规定处理。
刘骜的决定让王商惊怒交加,他一口气没有上来,被免三天后就呕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