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万里,如出庭邻
——元代的丝绸之路

元朝可谓中国古代唯一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王朝。1206 年铁木真创建蒙古国于漠北,将曾经分散游牧、争论不休的北方草原各部逐渐凝聚成为统一的蒙古民族共同体。

此后的一个历史阶段,成吉思汗铁木真及其子孙率领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旋风般席卷了亚欧大部分地区,经过了三次大规模西征,把蒙古国发展成为一个疆域空间庞大的世界性帝国。三次西征兵锋远及中亚、西亚及东欧,极大的改变了欧亚政治地理格局,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当然客观上亦促使了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

蒙古西征与丝绸贯通

元代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贯通,与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2—13世纪的中国,主要分属于南宋、金、西夏、吐蕃诸部等。此外,西北有畏兀儿、哈剌鲁和西辽数个民族政权;西南主要有吐蕃和大理。各政权间或连年征战,或孤立自守,互不统属以至于丝路交通阻塞。同时期,中亚地区属于花剌子模帝国,其统辖印度河到波斯湾、阿塞拜疆的广大地区,扼守东西交通必经之地;中东的阿拔斯王朝亦无力操持内外经贸。此时的欧洲,拜占廷帝国逐渐衰弱;其他国家也都自顾不暇,无力干预外部世界。而正在此时,成吉思汗的蒙古国却异军突起。

第一次西征(公元 1218 年-1223 年),征伐对象是花剌子模,属于中亚的伊斯兰教古国,曾经的辖区中心位于阿姆河下游,都城是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库尼亚乌尔根奇),以前是西辽的藩属国,但后来在摩诃末国王在位时,摆脱了西辽统治,并开疆拓土,将都城迁移至撒马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随即成为当时中亚地区最强大的势力。当后来蒙古国崛起之后,双方有了经济交流。然而,在 1218 年的一次正常商贸往来中,蒙古派遣的一支商队进入花拉子模之后,被当时花拉子模将领杀死,财物被劫掠。随后成吉思汗又派去时臣前去交涉,反倒又被杀死。公元 1219 年,成吉思汗以此为由,亲率约 20 多万大军(当时花拉子模的军队大约有 40 万左右),分兵四路:第一路由术赤率军征伐锡尔河下游与咸海地区;第二路由窝阔台率军进攻剌城及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第三路军讨伐锡尔河中游地区;第四路由成吉思汗亲率兵进攻阿姆河以北的新都撒马尔罕。当时的花剌子模国势已经渐衰,虽坐拥 40 万军队,但面对机动性强、彪悍骁勇的蒙古铁骑,已然力不从心。公元 1223年,花剌子模亡国,国王摩苛末战死,其子扎兰丁逃至印度。此后,蒙古军开始东撤,第一次西征告终。这一时期,蒙古势力深入中亚、渗透东欧,为后来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根基。

第二次西征(公元 1235 年-1241 年),即元太宗窝阔台派遣拔都(成吉思汗之孙、术赤之子)等诸王率军征服钦察、斡罗思等未臣服诸部。1235 年,窝阔台在和林会议上任命拔都为统帅,统军 15 万。1236 年-1237 年,蒙古军攻灭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尔(今保加利亚),招降了大部分钦察军。之后开始进入俄罗斯平原,相继征服也烈赞、莫斯科、佛拉基米尔等公国或者城市,至 1241 年,俄罗斯、乌克兰平原已经基本征服。之后,拔都开始分兵南北两路,继续西征欧洲诸国。南路:南路军队由拔都亲自统帅,进攻马扎尔(今匈牙利),都城佩斯被蒙古军队攻占之后,蒙古军队追击马扎尔国王到亚得里亚海畔,仍未俘获逃离的国王,随即返回。北路:由诸王拜答儿及大将兀良合台率领,进攻孛烈尔(今波兰),在今波兰西部击溃了孛烈尔国联军,转而南下与西征的南路军队汇合。此次蒙古西征势力已经开始深入欧洲腹地,震动了整个欧洲,当时教皇英诺森四世曾专门召开宗教大会商讨对策,还曾经两度派遣教士东赴蒙古,劝说蒙古军队停止杀掠和侵犯基督教国家。1242 年,蒙古军行进至今捷克一带之时,蒙古大汗窝阔台的死讯传到军中,拔都得知后班师东归,第二年拔都结束西征,之后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

第三次西征(1252 年-1260 年),即元宪宗蒙哥(成吉思汗之孙,托雷之长子)派其弟旭烈兀总领波斯之地,并率领十万大军西征波斯以西未服诸国,主要包括木剌夷国(今伊朗马赞德兰省)、阿拔斯王国(汉文史籍称为黑衣大食,其都城位于今伊拉克巴格达)。1253年西征开始出兵,1256 年抵达木剌夷国,木剌夷国原本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支建立的宗教政权,但是此政权常常广募敢死之士从事暗杀行为,且不恪守伊斯兰教戒律,被其他的穆斯林看作是异端。就在蒙古军抵达之际,其教主鲁克奴丁投降,都城遭毁,其人被屠杀殆尽。1258 年,蒙古军攻杀阿拔斯王国,纵火屠城,据说当时死者有 80 万人之多,此时黑衣大食被蒙古铁骑征服而亡国。1259 年,蒙军开始西征叙利亚,但当旭烈兀得知大汗蒙哥死讯之后,立即率其余军队东撤,此时蒙古西征结束。当旭烈兀东撤返抵波斯时,获知忽必烈继任大汗之位,于是不再继续东归,就地建立伊儿汗国而自立为汗,其疆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则包括小亚细亚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

蒙哥的死讯,致使蒙古帝国的短暂统一也随之告终,蒙古帝国权力直接继承者统辖的区域也开始大为缩减,最后仅限于东方,此后察合台汗国、伊勒汗国和金帐汗国(或称钦察汗国)则开始各自作为独立国家发展。曾经的蒙古王朝,在定居的波斯王国和中国的统治不到一个世纪就衰落灭亡了,而在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统治时间相对较长。

整体来看,后来帖木儿帝国的兴起标志着蒙古帝国时代的终结。蒙古西征军队规模之大、征伐范围之广,在世界征战史上可谓空前。在一个世纪左右时间里,蒙古铁蹄穿越和深入延绵万余公里的欧亚大陆。在西征过程中,有较多的汉、蒙族等各族人群的西迁,其中不乏掌握各种手工艺的人,因此,在蒙古铁骑所到之处,也播撒了东方文明的火种,客观上促使东方文化西传。蒙古西征的另一个作用是进一步沟通了欧亚大陆的往来,东西交通通达程度也有了相应的增强,尤其是在帝国辖区统属一致时期,虽然短暂,但也为丝绸之路沿线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群体之间的往来交流打开了一扇便利之门,正如元代人形象比喻:“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

元代历史虽然短暂,但其在通往伊利汗国、钦察汗国直到其最西境的驿路,各个驿站将四通八达的道路链接成为一张庞大的交通网络,元人朱思本说:“西海(今地中海)虽远在数万里外,而驿使贾胡时或至焉”。14 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一位名叫帕戈罗提的商人,长期受雇为英国王家所属佛罗伦斯巴尔底公司代理人,也说过有关当时的丝绸之路通达情况:当时从亚速海东岸的塔纳到中国,无论昼夜一路上都十分安全。他还根据其他商人的记述和报告编写了一本名为《诸国志与商务指南》的书,其中较详细地记载了从欧洲的塔纳通往中国的途程:塔纳→阿斯特拉罕→萨莱→玉龙杰赤→讹答剌→阿力麻里→甘州→杭州→大都,并附了当时各地的交易商品种类和价格等。由此可见,元代欧洲商人来往中国的商旅数量颇多,可见当时连接中国与欧洲的丝绸之路还是相当便利。

《长春真人西游记》与《马可·波罗行记》

元代丝绸之路之上,除了蒙古西征的军队,也有众多商贾和使者频繁往来,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自是非常普遍。

留存至今的两部比较有名的著述,对这一时期东西方的文明交往有着诸多记述,其一是东方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其二是西方的《马可·波罗行记》。

元代八思巴文印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由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据师父西行之旅见闻撰写的。丘处机(1148年-1227 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金末元初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在道教史上,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

由于他在思想、政治、文学、养生和医药等方面见识颇广,被南宋、金、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民众所敬重,并因以 74 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于世,当时西行行程大约 35000 里路程。

公元 1219 年冬,成吉思汗派遣侍臣至莱州(今山东掖县),敦请长春真人丘处机赴西域相见。第二年正月,丘处机率领门徒十余人启程开赴西域。公元 1221 年春取道漠北,一路西行,当年十一月抵达撒麻耳干(今撒马尔罕),1222 年 4 月在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晋见了成吉思汗,当年 10 月开始东归。

后来,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根据与师父的西行见闻,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游记开篇记载了邱处机拒绝金和南宋的邀请,以及后来成吉思汗铁木真派刘仲禄来请邱处机,他率弟子自山东出发,经今北京、宣化、达赉诺尔、呼伦贝尔、乌兰巴托、杭爱山、科布多、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轮台、天山、撒马尔罕、铁门关等地,抵达今阿富汗境内觐见成吉思汗。

游记记述了邱处机曾三次向成吉思汗讲道,并随从其返回蒙古,其间曾多次劝谏成吉思汗止杀。

游记中记述远赴中亚途中的见闻,对于了解和研究 13 世纪中亚历史、蒙古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元代曾有诸多欧洲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访过东方的古中国,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马可·波罗,而他之所以被世人熟知,是缘于他的一部名著《马可·波罗行记》。让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对东西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 年-1324 年),意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曾随父亲经丝绸之路的到达中国。当时他们沿古丝绸之路,进入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再经斡端(今新疆和田)、沙州(今甘肃敦煌西)、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宁夏(今宁夏银川)、天德军(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白塔),1275 年抵达上都。

据说马可·波罗善辞令,深得忽必烈宠信,客居中国达十七年。期间,他曾多次奉命出使各地,游历了陕西、四川、云南、河南、江浙等行省数十城,自称担任元朝官员,奉命治理扬州三年。

1291 年获准返国,从泉州(今福建泉州)启程,沿海上西行,经两年时间始达伊利汗国,然后继续西行,于 1295 年抵威尼斯。返回到威尼斯后,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他成为俘虏,于狱中口述其中国旅行之经历,由鲁斯蒂谦代写了《马可·波罗行记》。

《马可·波罗行记》全书分为四卷,每卷又分章,每章叙述一个地区或一个历史事件,共有 229 章。第一卷内容是前往中国经过的中东和中亚;第二卷叙述元代中国社会和忽必烈;第三卷记述当时东方的沿海地区,包括日本、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等;第四卷叙述了当时发生在蒙古与俄国等国之间的战争。

在这本游记中所记述的国家和城市地名多达 100 多个,包括气候、山川、物产、居民、商贾贸易、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人文地理要素。该书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古时代的地理学、中西交通与中意关系等,具有着重要意义。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出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