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942年6月20日 星期六

亲爱的凯蒂:

有好多天我没写日记了。我以前从未写过。试想一下,随便哪个人,谁会对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敞开的心扉有兴趣哩?但那又怎样呢?我就是喜欢写,想把那么多埋在心底的东西全都记录在日记本上。

有句谚语说:“纸比人更耐心。”有一天我感到有些伤感的时候想起了这句话。我当时手托下巴傻傻地坐着,无精打采的,觉得周遭一切无趣极了,不知道是出去还是待在家里。确实,纸肯定是最有耐心的,再说我并不打算随意把这本硬皮笔记本展示给别人,它可是有个骄傲的名字,叫“日记”。就算我找到好朋友,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我还是体会到,之所以开始写日记就是因为我还未曾拥有一个像它一样真正的朋友!

一个13岁的女孩会觉得自己在世上很孤独。我想没有人会相信这种想法吧。事实上我有疼爱我的父母和一个16岁的姐姐。我至少拥有30个可以算是朋友的人。我有一大堆爱慕者,他们都非常渴望让我看他们一眼,甚至在班上用镜子悄悄地瞟我。我有很多亲戚,阿姨、姑姑、叔叔、舅舅,他们全都对我很好。是啊,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看上去似乎什么都不缺。但我与我的朋友们只停留在闲暇时打打闹闹的关系。我从来都没有让自己说过任何离谱的话啊,彼此的心就没办法走得更近一些吗?这真是一件恼人的事。也许是我想多了,我太悲观了。可不管怎样,这就是事实,我是无能为力了。

所以,这本日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要用我的心灵好好地书写这一本日记,不想像大多数人记流水账般的在日记里写下一大堆乏味的事情。我想叫它凯蒂,想让它成为我的朋友。如果我想好好地和凯蒂交流,那必须使用简洁的语言,要不别人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所以,尽管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让我用简洁的文字来描述我的生活吧!

我爸爸娶我妈妈的时候已经36岁了,而妈妈才25岁。1926年,我的姐姐玛格特在莱茵河边的法兰克福出世了。到了1929年6月12日,我出世了。因为犹太人的身份,我们于1933年被迫移居到荷兰。我爸爸被委任为特拉维斯N·V·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和位于同一座楼里的科伦公司关系很好,我爸爸是这两家公司的合伙人。

不过,其他的亲人不像我们那么幸运,全部因为希特勒的《反犹法令》而遭殃,生活变得无比艰辛。1938年,在可怕的“大清洗”后,我的两个舅舅潜逃到美国,年迈的外婆来到我们身边,当年她73岁。1940年5月过后,幸福的时光飞快地溜走了:先是打仗,然后宣布投降。再接着,德国人来了。犹太人的噩梦真正地开始了。各种《反犹法令》限制着我们的自由。犹太人必须佩戴黄色的星形徽章,犹太人必须上交他们的自行车,外出禁止乘电车,连开车也是不准的。去商店买东西只能在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之间,而且只限在挂有“犹太商店”招牌的店里购买。犹太人八点钟过后不许外出,过了这个时间连在自己的院子里坐一坐都不行。犹太人被禁止去剧院、电影院等娱乐场所。犹太人不许参加公开的体育活动。泳池、网球场、曲棍球场,还有其他运动场地通通禁止入内。犹太人也不能探望信仰基督教的教徒,上学只能上犹太学校。类似的严格规定还有许多。

尤碧常向我抱怨:“做什么都得提心吊胆的,搞不好哪件事情就触犯了禁令。”虽然我们的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生活还要继续啊!这一切尚且可以忍受。

1934年,我到了蒙特索里幼儿园上学,直到六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不得不向K夫人说了再见。临走时,我们都落泪了,真让人难过。1941年,我和姐姐玛格特转进了犹太中等学校念书,她上四年级,我上一年级。而外婆于1942年1月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但在我的心目中她还活着,没有人知道我是如此地深爱她。

目前来说,我们一家四口一切平安,我也在这儿一直待到现在。

你的,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