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一千零一夜》成书时间在16世纪左右,编者和成书过程已难考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叙述方式、所反映的历史和文化特征以及贯穿全书的民族精神和宗教氛围,多数学者认为它是阿拉伯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集体创作而成的。

据载,10世纪中叶,巴格达作家哲海什雅里从当时流传的各类故事中选取1000个故事,每个故事为一回,一回称一夜。他只写到480夜就因逝世而中断。这可能是阿拉伯人编纂《一千零一夜》一类故事的最初尝试。

后来又有许多作家从事编纂,一直到11世纪、12世纪,又加进了不少埃及故事。据埃及历史学家马格利齐记载,一个生于法帖梅王朝阿迪德哈里发时期、被称作古尔蒂人的文学史家,第一次使用《一千零一夜》这个书名,在此之前人们只称为《一千夜》。在一百或一千之后加上一,极言其多,符合阿拉伯的语言习惯。

本书的成书过程,是一个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神话、传说、故事不断吸收和融汇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吸收、融汇的同时,在不同时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不断再创作、继续产生新故事的过程。

作品以它丰富的题材,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广阔的社会生活。主要思想内容包含了歌颂人类的智慧和勇敢,反映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扬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描写善良的人们对恶势力的斗争及其不屈不挠的精神,揭露社会的黑暗腐败,谴责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和昏庸无道。

本书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尖锐的阶级对立,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与罪恶。他们对内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对外推行扩张侵略政策,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阶级矛盾十分激烈。本书许多故事都赞美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聪明才智和斗争精神,渔夫、牧民、理发匠、补鞋匠等纷纷登台,成为正面主人公。

无所不能的神灯与魔戒指、一夜间建立起来的宫殿、往来于宫中的飞毯、会飞行的乌木马、海岛一般大的鱼、能隐身的头巾等。这些神奇的事物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它表达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战胜邪恶势力的积极进取精神。

本书语言优美、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诗文并茂,体现了民间文学本色,并且广泛地运用了象征、比喻、幽默、讽刺等修辞手法,有些故事还插入了警句、格言、谚语、短诗等,从而构成语言丰富多彩的特色,大大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编者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