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松小名著写作课:跟着《昆虫记》学细节描写
- 刘建伟主编
- 4307字
- 2021-11-15 15:22:11
第五章 时刻准备着新生
阅读赏析
一只幼虫变为成虫,少则数日,多则数年,它们往往蛰伏在暗处,等待蜕变的发生。法布尔深知天牛为了实现成长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让我们和法布尔一起来看看它们如何度过漫长的幼虫时期。
阅读批注
有一年的秋天我无意中瞥见两只天牛幼虫,大一点儿的有手指头那么粗,小一点儿的有铅笔那么粗。我曾经在某本书上看过它们的介绍,所以算起来天牛也是我的老朋友了。不过有一件事似乎一直以来我都忽略了。再次看见它们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天牛的幼虫一般会在橡树里生活三年,那么,这么长的时间,它们是怎样熬过来的呢?[1]
幼虫状态的天牛没什么事情,整日只会在树干里闲逛,它们一边走一边挖,挖到什么吃什么,是个小吃货无疑了。
它们长着一副黑色的又短又粗的大颚,像一把锋利的勺子,口器里没有细齿,像木匠用的半圆凿。[2]幼虫们就用这把凿子到处挖路,挖下来的东西全都进了它们的肚子里。每一口食物经过肠胃的消化,只留下一点点汁液,剩下的成为蛀屑,被它们排出体外堆在身后。
为了适应挖掘这么辛苦的劳动,天牛幼虫把肌肉的力量全都集中在身体的前部,让它鼓起来成为很大、很壮实的夯头。而身体的其他部分,就发育得相对差一些。
幼虫状态的天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挖路,因此它们的大颚必须非常结实。作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大颚上长着像盔甲一样的黑色角质加固半圆凿。
天牛幼虫皮肤细腻,它们的身体里有一层厚厚的脂肪,看上去像白色的锦缎。我纳闷的是,天牛幼虫每天只吃一些没有营养的树屑,居然能长得如此丰满又健康,真的很神奇。
天牛幼虫的脚很小,不到一毫米,爬行时起不到任何实际性的作用。加上它的身子很胖,导致脚根本够不到地面,只能悬在半空中。样子有点儿搞笑。
要说天牛幼虫的走路方式估计在昆虫界找不到第二家,它们的背部长着一些像脚一样的步行器,天牛幼虫就是用它们来走路的。
幼虫腹部的前七节上下都有一个四边形平面,上面布满了粗糙的乳突,幼虫可以随意操控这些乳突,让它们鼓胀、凸出、压缩或是摊平。至于四边形的平面则是由两块肥肉组成的。背部的血管把它们分开,下面的四边形看不出有肥肉,这些便是幼虫的步带。[3]
当幼虫想向前迈步的时候,就会鼓起背上和肚子上的后步带压缩前步带。因为幼虫们住在粗糙的橡树里,所以,它们会把后步带固定在狭窄的墙壁上,用来支撑自己。前步带的压缩使直径缩小,幼虫向前滑动只走了小半步。为了完成一整步,幼虫还要把身体的后部缩起来,补上身子往前延伸的部分。这时幼虫鼓起前面的肥肉支撑身子,再收起后面的步带,让它们自由地伸缩。[4]天牛幼虫就是用这种方式在树干里到处游逛,真像一节蠕动的小肠啊。
天牛幼虫视力不太好,什么都看不见,这和它们整天生活在黑漆漆的树干里有关。树干里到处都是食物,闭着眼睛就能吃,不用担心食物的它们,眼睛自然也就没什么用处了。而且橡树里特别安全,不用担心天敌的攻击。因此,天牛幼虫的听觉也不是很发达。
我很好奇,天牛幼虫的视觉和听觉都不发达,那么嗅觉到底怎样呢?许多动物都是靠嗅觉寻找食物的,天牛幼虫不需要,是否意味着连嗅觉也退化了呢?[5]
我可是昆虫生活观察家,遇到了不知道的事,当然要努力寻找答案。于是我决定做个实验。
我找了一小段柏树,挖了一个和橡树通道极相似的小沟,把天牛幼虫放在小沟里。柏树的木头有一种针叶树特有的树脂味。一般来说,动物进入完全陌生或是不太熟悉的地方,都会有很烦躁的反应。但据我观察,这只幼虫爬到小沟的尽头,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一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又尝试把几个味道刺鼻的樟脑丸放进幼虫生活的橡树里,发现它们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不死心,又使用了萘,它们还是没反应。我这才确定它们的确对味道不敏感,也就是说它们的嗅觉和视觉、听觉一样退化了。
那么味觉呢?天牛幼虫每天只吃一种食物,会不会因此连味觉也一起退化了?还有,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触觉,天牛幼虫虽然比较特殊,但应该也有吧。[6]想到这儿,我觉得我得做些什么证明我的猜测。
我找来一根小针刺它们的身体,发现它们的身体因疼痛而颤动。果然,天牛幼虫是有触觉的,虽然这种触觉是被动的。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知道了天牛幼虫是没有视觉和听觉的,味觉和触觉也不太灵敏。不过,虽然它们的感觉麻木,但它们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极为周到,可以说相当有前瞻性。
三年的黑暗生活,它们终日无所事事,到处游逛,但始终不会离橡树深层太远。因为它们知道那里既暖和又安全,不管狂风暴雨还是烈日炎炎,只要待在那儿就完全不用担心出现危险。
别看它们三年来无所事事,它们是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要离开这里的。它们预料到未来一定充满了困难,所以快要离开橡树时,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了。
一开始,天牛幼虫只有小草的茎那么细,变成蛹时,就会长到小手指头那么粗了。三年来,它们总是按照身体的大小挖路,把橡树里面挖得弯弯曲曲的,像迷宫一样复杂。[7]对于天牛幼虫来说,要想从这座复杂的迷宫里爬出去,简直比登天还难。好在天牛幼虫比较聪明,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提前为自己做好了准备。
三年的橡树生活就要结束了,幼虫们也开始行动了。它们向橡树的表皮挖去,要准备离开这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了。不过说实话它们这样做的危险系数还挺高的,假如不走运碰到啄木鸟正在给树治病,它们一露头就会成为别人的美餐。那可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可它们顾不上这些,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它们只能一直挖下去,直到留下一层薄薄的皮。幼虫们留着这层没捅破的“窗户纸”当门帘用。有些胆子大的,门帘都不留,直接拥抱火热的太阳。[8]
天牛幼虫把自己的出路铺好之后就开始准备别的事了。它们会在出口旁边挖一个扁椭圆形的小屋,这个小屋长八十毫米到一百毫米,横轴线长二十五毫米至三十毫米,纵轴线长十五毫米。为什么屋子的尺寸要这么精确呢?因为这样天牛就可以在里面充分地自由活动了。[9]
天牛幼虫在墙壁上贴了一层一毫米厚的碎木纤维做的丝绒,确保娇嫩的蛹待得舒适。屋外,幼虫还设置了三道栅栏。从外到里分别是碎木屑、小木片和矿物质的白色封盖、碎木屑。所有这些工作都做好以后,幼虫太累了,需要好好地休息休息。
天牛幼虫确保一切工作都准备完成后开始蜕变工作,它把自己的工具放在一边,化成了蛹。此时的蛹宝宝很脆弱,只能躺在柔软的毯子上积蓄力量。
它们的头始终朝着门的方向,这么做可是有道理的。天牛出来以后身上会披着一层硬邦邦的盔甲,翻个身都特别难,别说掉头了。所以它们必须把头朝着出口。要是谁不小心忘了把头朝着出口,那它可就惨了,不过据我观察,目前,还没有这样傻的幼虫出现。
美好的春天过去了。天牛积蓄好了能量,它们用腿把第一道栅栏扒拉开,用头顶几下,再用脚踢一踢,第二道栅栏也轻松脱落了。第三道栅栏就更容易了,扒拉开那些木屑就结束了。
终于,天牛通过了所有关口,来到了出口前面。它们用大颚咬了几下,门帘一下就破了。天牛历经三年的黑暗终于来到了阳光下,它们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阳光照耀在身上的幸福。[10]
天牛这么久才长大,其中最辛苦的是幼虫。它要为天牛成虫做好一系列准备,从打通出口、头朝着门口,到为蛹宝宝准备舒适柔软的毯子。它们还要为蛹的安全设置三道屏障。所做的一切既需要细心又需要耐心,可以说没有幼虫的伟大奉献和牺牲,天牛是不可能变化成成虫的。
虽然幼虫的形象不是很好看,感官也不是很敏锐。但它很聪明,为天牛成虫默默奉献着自己,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准备工作。通过一些时日的观察,我发现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天牛,它们实在是有趣的小虫子,我打心眼儿里敬佩它们!
阅读赏析
在本篇文章中,法布尔追随天牛的成长足迹,见证了它蛰伏数年,从幼虫变为成虫的全过程。在作者的笔下,天牛幼虫破蛹而出,如同完成一场华丽的蜕变,当我们读到它们为成为成虫所做出的努力,想象它们为生存所进行的斗争,也不由得感同身受、心潮澎湃起来。
文章的感染力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在本篇中,天牛幼虫破蛹的情节无疑是全文的高光时刻,也是最具冲击的部分,作者在描写时着重刻画了天牛幼虫冲破黑暗的全过程,用生动细致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可见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塑造典型角色、推动情节发展,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进一步学习细节描写的技巧吧!
阅读延伸
1.归纳总结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天牛,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2.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对天牛有怎样的情感?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3.本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设问句,归纳总结设问句的作用。
[1] 设问 开篇点题,好的开头能奠定全文的写作基调,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处作者以日常观察产生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设问但问而不答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通过阅读在后文寻找答案。
[2] 比喻 在描写不为人熟知的物体时,通过读者普遍理解的喻体进行描写说明,能增强读者的接受程度。法布尔在刻画昆虫形象时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昆虫的形象具体可感,此处用勺子作比,也凸显了天牛的颚擅长挖掘的特征。
[3]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当选取有代表性的细节。前文中作者提到天牛幼虫的走路方式“找不到第二家”,因此此处着重描写了幼虫的步带,让读者形成直观具体的印象,为后文描写它的行进方式做铺垫。
[4] 动作描写 作者将幼虫迈步的动作分解,如同慢动作一般展示给读者。传神的动作描写需要细致耐心的观察才能实现,在练习写作时,我们要选择典型目标的典型动作,挖掘行动中最生动的部分进行描写。
[5] 设问 结束了描写天牛幼虫走路的部分,作者开始介绍它们是如何寻找食物的。这里的设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提示读者在这一部分阅读的重点。
[6] 设问 作者层层递进地向读者提出问题,既符合科学研究的习惯,也能使读者获得条理清晰的阅读感受。条理清晰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写作的条理不仅指文字通顺、音韵和谐,也要表意连贯、逻辑顺畅。
[7] 比喻 把天牛挖出的通道比作迷宫,让难以被观察的地下景象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里也是一处环境描写,侧面交代了天牛在地下时期的生活环境。
[8]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作者通过揣摩天牛幼虫冲破橡树的心理活动,赋予天牛幼虫盼望长大、追求新生活的心情。天牛幼虫的心理活动也是作者情感的投射,从它们的努力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积极态度。
[9] 设问 自问自答,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在本篇中,我们看到法布尔多次使用设问,除了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明确,也能通过互动持续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0] 动作描写 作者从天牛通过关口、咬破门帘到冲出黑暗,完整呈现了天牛冲破阻碍的全过程,极具感染力的文字使得读者仿佛也经历了一场破蛹而出的斗争。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将角色置于尖锐的冲突和斗争中,还原角色与困难对抗的过程,往往会获得更具冲击力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