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既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

阅读赏析

提到蟋蟀,我们一定都会马上想到夏夜里它响亮的叫声,这让它成为昆虫界公认的音乐家。但你知道蟋蟀还是天生的建筑师吗?让我们跟随法布尔一起了解一下蟋蟀的另一重身份吧!

阅读批注

夏天的时候我们总能在草丛里看见我们的老朋友——蟋蟀。蟋蟀在昆虫界比较有名,因为它不仅是出色的建筑师,也是有名的音乐家。[1]

说起建筑师,蟋蟀可是当之无愧。自然界大部分昆虫是不具备建造房屋的技能的。它们经常搬家,所以往往会随便选择一个临时避难的房子。假如游玩时看到了比较中意的地方,就会临时起意把家定下来。总之,它们只要保证自己不被风吹着雨淋着就行。房子?随便!

因为它们对房子的执念不深,要求也不高,导致它们建造房屋的技能明显不足。它们不需要面积很大的房子,也不需要华丽的饰品来装饰自己的房子。要说它们最在意什么,估计答案会是地段。对,它们对房子的地段还算是比较在意的,比如房子附近的食物是不是丰富,景色是不是迷人。

可蟋蟀不是这样的。[2]

蟋蟀是天生的建筑师,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它们不像其他昆虫那样只要有个能睡觉的地方就心满意足了。它们对房子有不同的理解,也会为自己的小家付出很多心血。

蟋蟀天生孤僻,喜欢独居生活。当它们稍微大一点儿之后,就会离开父母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建造属于自己的小家。

它们在房子的选址一事上很用心,很慎重,要求也很多。比如这地方要足够稳固安全,也要足够温暖舒适。只有这样它们才有安全感。

蟋蟀在建造房子的时候,绝不会为了图省事而选择一些“看上去”十分稳固的地方,比如一些天然形成的遮风挡雨的地方;更不会偷懒去住那些现成存在的家。

它们要看房子的周围排水是否通畅,阳光是否充足。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它们才会决定在这里生活。

蟋蟀选好自己要住的地方后,下一步就是耐心装饰自己的新家。通常,蟋蟀会把自己的家弄得尽量不被别人发现。它们会选择草丛茂盛的地方,这样方便遮住新家的门口,保证自己不被打扰。从神秘的洞口往里面走会有一条二十多厘米长的隧道。隧道根据地势不同,可能是弯曲的,也可能是垂直的。[3]

蟋蟀通常会把自己的家做一些隔断,比如有可以自由活动的客厅和专门睡觉的卧室。卧室通常比较宽敞,装饰得也会更细致一些。[4]

做完这些,一个属于蟋蟀的家算是初具规模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不是的!蟋蟀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只要有工夫,它们就会不断地对墙壁进行修整。

饿了的时候,它们会从家里面出来,一边晒太阳,一边吃点儿青草,高兴了再吼几嗓子,小日子过得幸福极了。[5]

蟋蟀还有一个特点,它们和兔子一样都不吃窝边草。原因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吧。对的,就是因为草是用来遮掩洞口的,所以蟋蟀吃草的附近一定没有蟋蟀窝,至少没有它自己的窝。

蟋蟀不是天生的乐天派,它们虽然有了稳定的住宅,但仍然很谨慎,时刻注意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我发现不管我们走得多轻,这些小东西总能马上感觉到,迅速做出反应,随时准备跑路。当我们还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它们其实早就跑得不见踪影了。

蟋蟀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多子。雌蟋蟀的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会插入土中。每一次产卵差不多能产下五六百个虫卵吧。这些卵孵化以后,像灰白色的长瓶子,顶端有一个很整齐的圆孔。再过差不多两个星期左右,蟋蟀从卵变成若虫,前端长出两个又大又圆的黑点,在长瓶子的顶部,有一条薄薄的突起线,壳将来就是从这条线上裂开的。[6]

到了一定时间,里面的小家伙开始使劲往外顶。壳被它们顶开之后,蟋蟀就从“瓶子”里跳了出来。这时候的蟋蟀穿着一身订制的紧身衣,当它把紧身衣脱掉后,我们能看到它们的颜色是灰白色的。

这个时候它们的身体还很虚弱,体格还没有一只跳蚤大。一天一夜之后,小蟋蟀的身体变成了黑色,模样和成年的蟋蟀差不多,不过小蟋蟀的胸部还保留着一圈灰白色。

它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高兴地蹦来蹦去,时不时用它的长触须试探。

天气转冷时,蟋蟀要着手准备建房子了。它们精挑细选之后,会选择一个草丛茂盛的地方开始建造自己的房子。

它们用前足挖地,用大颚咬掉比较大的石块。一开始,它们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似的,工作进展得很快。但一会儿它们就累了,等歇够了,才又接着干活儿。[7]

它们会先把房子的主体建好,如果有突发状况或者一些紧急情况发生,它们至少能应付一下。主体建好之后它们才会着手去做那些装饰房子的精细活儿。

它们不会一次性把所有活儿都弄完。今天弄点儿,明天弄点儿。即便在寒冷的冬季,我们还能看见它们往洞外扔土。大概这种精细活儿它们会干一辈子,什么时候想起来了或者觉得哪不够好了,就开始修修整整。总之,这种活儿大概会做到死。

蟋蟀的天分还表现在音乐造诣上。它们是天生的音乐家。

四月末,不用我们记着,小家伙们会用它柔美的歌声告诉我们,它们就在附近呢。不过歌唱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有可能是独唱,也有可能是大合唱。[8]

蟋蟀是如何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的呢?

为了找到答案,我抓了一只蟋蟀,花了一些时间偷偷观察它。我发现它的乐器很简单:一张简单的弓,上面有一个钩子和一层振动膜。

蟋蟀的右翼鞘通常盖着左翼鞘,除了后面的部分和转折处包在体侧的一部分,其余的都被盖住了。

两个翼鞘的构造是完全一样的,上面长着细脉,平铺在蟋蟀的背上,侧面的部分突然斜下成直角,紧裹着身体。当我揭开一个翼鞘看时,发现蟋蟀的翼鞘是淡红色的,前面是一个大三角形,后面是一个小椭圆形,上面有模糊的皱纹。这两个地方就是蟋蟀的发声器。

大三角形的尾部边沿上有两个弯曲平行的脉线,脉线当中有一个空隙,空隙中有五六条像梯子一样的黑皱纹,这是供摩擦用的,可以增加弓的接触点数目,增强振动感。

下面围绕空隙的两条脉线中那条看起来像钩子的就是弓。弓的上面长有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里。蟋蟀有四个发声器,上面两个由摩擦器械的震动发声,下面两个直接摩擦发声。四个发声器同时振动可以把音乐声传到数百米之外。[9]

一开始我以为蟋蟀的两个弓都有用。但是经过观察我才知道,几乎所有的蟋蟀都是右翼鞘盖住左翼鞘。即便人为地把它们的左翼鞘盖在右翼鞘上,它们自己也得给调整过来。

蟋蟀还可以调节声音的高低和节奏。假如蟋蟀想发高一些的声音出来,只要把翼鞘稍稍抬高即可。相反,当它们想发出低一些的声音时,只要压低翼鞘就可以了。

很神奇吧!

阅读赏析

《昆虫记》详细描绘了各种昆虫的形态和习性,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其中记录了各种昆虫为生存繁衍做出的不懈努力,也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哲思。

在这一篇文章中,法布尔用细致入微的观察让读者重新认识了蟋蟀这种吵闹的小生物,在进一步了解它们作为“音乐家”的身份之外,也让读者发现了它们作为“建筑师”的另一面。我们看到作者使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力求准确无误地记录所观察到的事实,也使用了诸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知识和趣味和谐地融于一体。

最常见的事物却往往最难写,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并将这种习惯长久地坚持下去,才能找到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与众不同之处。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相信在长期积累和实践中,你会发现细节的万千妙处。

阅读延伸

1.本文表现了蟋蟀的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作者通过哪些角度证明了蟋蟀是天生的建筑师?

3.试找出文中作者观察研究蟋蟀的段落,分析此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1] 比喻 开篇点题,明确全文的主人公的同时奠定文章的主题。好的开头可以使读者迅速进入故事,抓住作者的表达重点。

[2] 反衬 作者先介绍自然界中的大多数昆虫不具备建造房屋的技能和缺少居住要求的特征,反衬出蟋蟀的与众不同。反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或不同的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运用反衬可以更鲜明地表现主题。

[3] 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从位置、长度、形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蟋蟀家中隧道的样子。写作时要选择能够表现对象特点的部分,注意抓典型特征、找典型细节,这样才能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 拟人 蟋蟀的家其实是它的洞穴,作者用人类房屋的格局描述它的功能分区,既能便于读者理解,也让蟋蟀建筑师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起来。

[5] 拟人 作者赋予蟋蟀人类的情感,作者刻画蟋蟀惬意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6] 细节描写、比喻 对目标进行仔细的观察是写好细节描写的前提。作者不仅要观察它产卵的方式,也要花费时间研究卵孵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观察,就很难形容出如此真实具体的蟋蟀繁育过程。

[7] 动作描写 小小的蟋蟀为了生存和繁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动作描写让蟋蟀们的工作过程更加真实、生动。

[8] 拟人 蟋蟀们不仅能唱,而且会唱,甚至有独唱和合唱两种形式,进一步证明了它们是“天生的音乐家”。

[9] 白描 “白描”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不写背景、不求细致、不尚华丽,这里用客观的描述,从造型、角度、纹理、结构等方面对蟋蟀的“乐器”进行描写,通俗易懂又饱含理性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