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向老师提问——积极沟通很重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中国高中生从未在课堂提问或参与讨论,而有这一做法的美国大学生只有百分之三,同时,只有百分之十的中国学生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美国大学生则约有百分之六十三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老师们是最清楚的,现在的学生真是不会问问题,别说主动问老师问题了,就是老师提问,愿意主动回答的都没有几个。学问学问,学本乎问,非问无以成学。在这个问题上,古今中外都已达成了共识。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里的“疑”其实就是“问”,是人类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才有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美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而爱因斯坦则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现代的教学模式,往往只顾“学”而置“问”于不顾,原因在于:所谓应试教育,只需要把考题答准答对就可以了,而考题的标准答案都在教科书与老师的讲义之中,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将其记下来背熟,考试时再完璧归赵就可以了,哪里又需要“问”的环节呢?岂知,假如只是这样,自己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1.大胆提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课堂上我们要敢于提问,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的问题。只要我们是经过了思考的,不论正确与否,都应该勇敢地提出问题,让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问题。还有一些不懂或不能理解的问题,也要敢于讲出来,让老师了解自己的疑问,听听老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绝对不能不懂装懂。只有在课上敢于提问,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培养提问的意识

敢于提问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敢于提问的意识。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小的时候特别爱问问题,常常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可是随着自己越来越大,我们想提问的欲望却越来越小,我们经常是没有问题可问。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要敢于提出问题,当自己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无论正确与否,那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假如自己想到提问就情绪紧张,担心自己说不清楚,那么我们可以在课外继续提问;不敢在公众场合提问的,建议可以在私底下问老师;假如自己的表达不是很清楚,可以把问题写在纸条上给老师。不管是哪种方式的提问,我们都要战胜胆怯的自己,养成积极提问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