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下一棵会开花结果的话题树

聊天时最容易被忽略的恐怕就是“主题”了。有些人认为,聊天就是天南地北地“聊”,根本不需要“主题”,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聊天并非“废话连篇”,找话题消磨时间。如果你是抱持着这种想法与人交谈,无论聊天时气氛多热烈,仍然无法为你带来充实的感觉。没有主题的聊天,好比一丛无主干的、乱蓬蓬的荆棘,毫无意义可言。如此东拉西扯,新旧话题交相混杂的聊天方式,不仅使听的人一头雾水,发言者也有疲于奔命之感。

聊天跟演讲、写作一样,应该有系统且不紊乱。聊天好比一棵大树,它由主干(主题)和分枝构成,而分枝可以向四面八方延展。贯穿聊天的“主题”,在对话的过程中经常会离题,在绕了一大圈后,又会不知不觉地回归正题。

当然,参与聊天的人们,很少会在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说“今天我们聊天的主题是×××”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聊天的主题不需要预先准备。一群人聊天时并不会一开始就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聊天的过程中,人们才渐进地将话题集中在大家的共鸣之处,如此一来,主题便成形了,不但能使气氛更热络,也让大家更加放松、开心。由此可见,主题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也是聊天的乐趣所在。

因此,大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让主题自然显现,那种人为的、“揠苗助长”的方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另外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在攀登一棵“聊天树”时,应先判断出哪里是主干、哪里是分枝,再根据所需“攀援跳跃”。如果你纵身一跳,不跳到主干反而跳上了分枝,那么,下场不是粉身碎骨,恐怕也是瘀青骨折。所以,请务必练就一身“眼观四方,耳听八方”的本事。

接下来请看下面的例子。

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答:“北海道。”

听了对方的回答,我便准备把主题引向“北海道”,我可以再详细地问对方,老家在北海道的什么地方,如此一来,就可以找出其它话题。当然啦!这期间我也得努力搜寻脑海中与北海道所有相关的知识才行。

从“北海道”这条线索出发,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联想力,范围可以扩及札幌、函馆、小樽、钏路、知床、层云峡、大雪山、定山溪、登别、熊、流冰、雪、凉爽的夏季、无梅雨季节、冬季的酷寒难当、室内温暖如春、鲑鱼、螃蟹、乌贼、成吉思汗料理、马铃薯、玉米……等等不胜枚举,除此之外,游览北海道的经历、见闻、北海道的友人等,都可以作为聊天话题的延伸。

从“北海道”可以牵引出许多话题,这些就是主题的无数分枝,利用清醒的头脑加以判断,再从中挑出一个或几个适合谈论的话题。当然,选几个话题都无所谓,端看个人的喜好而定。根据不同的判断和选择,话题展开的方向也都不尽相同,而灵活运用是最大的原则。

“学生时代,我曾经去过北海道,而且差点死在那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如此一来,主题又回到“北海道”了,话题还可以转到“包括那一次在内,我有三次差点儿就去见阎罗王了”。

这样一来,就使话锋一转,出现第二个主题了。

如果你还想继续停留在“北海道”的话题上,还可以谈论下面的内容:

“上个月我去札幌、小樽、函馆三地转了一圈,然后又参加了青森县举办的‘睡猪节’。”

如果对方对“睡猪节”表现出极大兴趣,那么,还可以详细地针对该节日作一番介绍。

接下来的情况,就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了,也许话题会再回到“北海道”,也许又会出现另一个新的主题。不妨顺其自然,再伺机观察,将话题转向自己最熟悉的方面,尽情发挥。

上述过程便是从主题产生→话题展开→变化的一个程序。虽然聊天具有“无拘束性”的特征,但“万变不离其宗”,总能从中找出一个或几个可聊的主题,这才是有意义的聊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