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艰难历程

汪荣华成了红军女战士,将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搏斗。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汪荣华第一次行军却掉了队。汪荣华在麻埠新兵营经短期训练后,于6月初开赴英山,补充部队。新兵营从麻埠出发后,前后都有战斗连保护。战士行军行走如风,汪荣华年纪小,迈不开脚步,在家又没有走过远路,走着走着就掉队了。宣传鼓动队在给新兵们鼓着劲:“是英雄,是好汉,行军路上走走看!”可汪荣华这时怎么也当不了好汉。在通往英山的路上要翻越燕子河大山,新兵营已在山脚下休息了,汪荣华才和几个掉队的新兵气喘吁吁地赶了上来。负责护送新兵的首长过来告诉她们:“前面就要通过燕子河山了,要急行军,大家要跟上,再掉队就会发生危险。”还没等汪荣华休息片刻,出发的军号声就嘀嘀嗒嗒吹响了,又赶紧起身准备翻山。队伍刚走进山口,埋伏在山头上的反动武装民团开枪狙击,子弹嗖嗖地从头上呼啸而过,有两名女战士当场牺牲。在战斗连的掩护下,新兵营跑步前进,开始是小跑,然后是快跑,冲破敌人的阻击。就这样头顶烈日,不顾饥渴劳累,整整跑了一上午,才来到英山地界,进入安全区。这次战斗行军,汪荣华虽然只是跟着跑,但对一个只有14岁的女兵来说,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考验。走了两三天,终于来到英山城。汪荣华心中十分高兴,哪管脚上打了多少泡哩!

英山是中心县委所在地,也是红军主力部队之一红四军第十二师驻地。这个师的前身是中央教导第二师,是由红四军独立团扩编的,肖方任师长,王效亭任师政治委员,下辖一、三两团,并设有随营学校、军医院和兵工厂。新兵营到达英山后、汪荣华和几个女同志很快分配到红十二师政治部、宣传部、妇先队工作。主要任务是做群众工作,协助地方党动员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扩大红军。宣传部负责人在讲解了怎样做地方工作后,汪荣华和郑先如就到了英山县三区杨柳湾开展工作,帮助群众建立区苏维埃政府。

这是汪荣华参军后第一次执行公务,不料却遭到了土匪的袭击。

杨柳湾是个山镇,周围群山叠嶂,土匪出没无常。在镇子旁边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尖顶的天主教堂,与这个穷乡偏僻的山镇极不协调。汪荣华和郑先如到达后,立即热情地投人工作,走家串户,访贫问苦,宣传群众。几天后,很快打开局面。谁知她们进镇不久,土匪就接踵而至。那是一天下午,她们正在与区苏维埃政府干部开会,土匪突然袭来,一时枪声四起,区苏维埃政府仓皇组织地方武装还击,非战斗人员立即转移。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又缺乏应变的战斗经验,转移工作十分混乱,刚一出村,人都跑散了。汪荣华孤身一人从天主教堂旁边跑出来,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她迅疾涉河而过,只见追射的子弹嗖嗖落在河里,溅起簇簇水花。过了河,她顺着田埂疾步,不一会碰上郑先如。直到太阳落山时,枪声渐渐稀疏,她们才又重返村里。经过一段艰苦的宣传工作,终于把区苏维埃政府组织起来。杨柳湾的工作是难忘的,它使汪荣华经历了不怕苦、不怕死的实际锻炼,也使她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方面的有力得到迅速提高。

在杨柳湾的工作结束后,汪荣华和郑先如一起奉命到涯子前开展群众工作。1931年冬天,又一起被调到英山县少共妇女部工作。

这年冬天,是一个政治赛流滚滚的冬天,也是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皖西苏区带来严重恶果的冬天。对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并抱有个人野心的种种倒行逆施,汪荣华至今谈起来仍然充满内心的激动和愤慨。

张国焘是1931年4月到达皖西的,他以反对李立三“左”倾错误为由,推行比李立三“左”倾错误更有“理论”,气焰更盛,形式也更完备的新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9月,他亲自坐阵白雀园,在红四军以“肃反”为名,将忠于革命事业,经过斗争考验,在群众中享有威信的红军干部扣上所谓“改组派”、“AB团”、“第三党”等莫须有罪名加以杀害,被错误杀害的红军干部、战士达数千人之多。随后又将这一罪恶活动扩展到地方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地方武装,把凡是与舒传贤、许继慎有关系的同志,统统加上“改组派”、“第三党”、“AB团”的罪名,层层株连,成批杀害。令人痛心的是,汪荣华的姑父冯先卓也在这次肃反中被诬害错杀,她是后来在延安才知道的,姑父是她的革命引路人,真是切肤之痛,悲愤交加。汪荣华说:这些同志没有牺牲在同敌人浴血奋战的疆场,却惨死在张国焘的屠刀之下,张国焘对党对红军犯下了大罪啊!

汪荣华从自己工作中也切身感受到了张国焘对革命事业造成的危害。在英山少共妇女部的工作是相当劳累的,一天晚上,当她拖着疲乏的身子睡下后,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往日人声嘈杂的县委大院冷冷清清,死气沉沉。一打听才知道,半夜里搞了秘密大逮捕,整个县委部长以上的领导干部一锅端,全部被抓了起来,押去审讯了。县委只剩下她和几个工作人员,其中有个女油印员。’她悄悄向别人打听,他们为什么被捕了?别人也悄悄告诉她:上面说他们是“改组派”、“第三党”。她不解又问:那为什么有的女同志也被抓走了呢?回答是她们参加了“恋爱研究社”。汪荣华困惑了,在她和同志们的心目中,他们一个个都是为革命出生人死的好领导、好同志,怎么一夜之间就全部变成了反革命了呢?肃反扩大化的直接后果使县委工作一度陷入停顿。

1932年2月,15岁的汪荣华作为英山县的代表,参加了皖西北青年团代表大会。回到英山后,被任命为英山五区少共妇女部长。由于肃反扩大化,地方党组织削弱了,工作开展也困难多了。然而,更艰难的时刻来到了

1932年6月,蒋介石坐阵指挥二十四个师又七个旅,约三十多万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战略方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大部被敌人占领。9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从皖西转移,直趋英山县境。部队劳师千里,疲于奔命,眼看部队都快过完了,英山县委书记对县少共妇女部长黄新兰、汪荣华和郑先如说:“现在敌情严重,以后怎么样也说不准,你们几个女孩子找红军去吧!”随即给红十二师政治部写了封介绍信,行前发给每人两块银元,当晚就上路了。从此,她们离开了苏区,离开了故乡,踏上了漫长而又艰险的西征路。

汪荣华三人整整赶了一夜路,到湖北罗田才追上红十二师三十三团,把介绍信交给团政治处主任周士英,他看了看信说:“好,那就跟我们走吧!”接着又问:“你们女同志走得了远路吗?”三人异口同声回答:“走得了,跟得上!”

嘴说走得了,跟得上,可脚却偏偏不听使唤,怎么也跟不上,走了一段路就掉队了。直到中午部队休息时才赶上。前有敌堵,后有敌追,只有靠一双腿和敌人抢时间,争速度,否则就有被敌人包围、分割、消灭的危险。由于缺乏长途行军的经验,她们脚上打了泡,连小腿都走麻木了,只有咬紧牙关,互相鼓励:“坚持下去,决不掉队!”

坚持下去,决不掉队!跳出包围圈,越过平汉路;11月上旬,漫川关突破敌人重围,翻越秦岭出关中,一直到川北,历程三千里。过的是穷山恶水,走的是羊肠小道,爬的是崇山峻岭,部队远离根据地,没有后勤保障,没有粮食,没有水喝,没有盐吃,生活异常艰苦。撤出根据地时穿的单衣,越往西走天越冷,天是白天一身汗,夜间透骨寒。由于天气寒冷,身无寒衣,长途转战,过分劳累,病号越来越多。12月,当进入川陕地区时,黄新兰生病了,可部队还在行军。汪荣华和战友们见她实在坚持不住了,把她扶进路边的一间草屋里休息。黄新兰发烧很厉害,自己无法再走,又不愿拖累战友,便含着眼泪对房东大娘说:“大娘,我走不动了,就留在你身边,给你做女儿吧!”说着忍不住哭了出来。

汪荣华眼看要同这位患难与共的姊妹分手,心中十分难过,可征途漫漫,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忍痛同意她留下,安慰一番,含泪告别。从此,汪劳华再也没见到这位好战友,好姊妹。

由于减员越来越多,部队开始整编。师政治部妇先队解散后,汪荣华、郑先如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包扎伤口、战场救护等业务,先后一起分配到红十一三十三团,郑先如后调三十二团。当兵为打仗,汪荣华十分高兴,这回可以到第一线参加战斗了。

不久,部队进军川北,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决定立即翻越巴山,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巴山又高又大,人称“二百一”,上70里,下70里,山上70里。这是一条行人绝迹的羊肠山道。又正值严冬,大雪封山,行走十分困难。当地群众没人敢在严冬翻越巴山的,更没见过部队穿着单衣草鞋敢在冬天过巴山。在准备过巴山时,领导上让每人背上二斤稻草。翻越巴山开始了,汪荣华和男战士一样,冒着凛冽的风雪,沿着崎岖山路,一步一步艰难攀登。越向上走,风雪越大,狂风卷着飞雪迎面打来,呛得喘不过气;越往上攀登,山势越陡峭,冰坡相连,有的地方简直是峭壁,脚一踏上去就要滑倒。这时就把稻草垫地路上,脚踏稻草向上爬去。爬上山顶,已经天黑,宿营时只能在雪地上露宿,把稻草铺在地上,寒夜难眠,只能席地而坐。在巴山上,汪荣华不知摔了多少跤,跌倒了,爬起来再继续前进。一座巴山,整整走了两天一夜,巴山终于被红军战士的双脚征服了,当她在山下回首观望巴山那连绵高大的山峰时,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什么饥饿、疲劳、寒冷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

下了巴山就进入了通南巴地区。当时四川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川北为田颂尧、刘存厚、杨森三个军阀割据。田颂尧占有通江、南江、巴中等26个县,势力比较大。红军解放通江后,田颂尧派其第三师罗乃琼部反攻通江,红军在鹦哥嘴打了一个漂亮的阻击战,歼敌一个多团。为了阻止红军向巴中推进,罗乃琼派万选青旅扼守通江城西南的得胜山。红四方面军决定红十一师三十三团进攻得山之敌,顺利占领通江西南要地得胜山。得胜山是大通江、小通江汇合之处,人民群众由于军阀混战,兵祸连年,土匪横行,苛捐杂税,弄得有田难种,有家难归,终年过着“三月杂粮三月糠,三月野菜三月荒”的悲惨生活。三十三团进驻得胜山后,马上开展了宣传工作,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建立苏维埃政权。团政治处知道汪荣华做过地方工作,把她抽调出来,参加妇先队。有一天,汪荣华下去开展工作,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在山上拾柴,面黄饥瘦,衣服破烂,看样子是个穷人家的孩子。经询问,得知她是个童养媳,于是就向她讲了一些革命道理,动员她参加革命活动。后来,她投身革命,进步很快,当上了川陕省委少共妇女部长。经过一段艰苦的工作,通南巴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了,到处生机勃勃。为了保卫根据地,红军不得不既要同地主反动武装斗,还得同军阀部队的围攻斗。由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使四川的军阀和蒋介石惶恐不安,急于消灭红色政权。反动军阀田颂尧任川陕边区“剿匪”督办,以三十八个团近六万人,组成左、中、右三个纵队,对红军发起三路围攻。1933年5月,在反敌人三路围攻中,三十三团奉命向空山坝西南二十多里的余家湾方向行动,担任突击敌左翼的任务,团卫生队跟战斗连一起前进。出发的那天早晨,浓雾弥漫,细雨如丝;走了一会儿,天睛日朗,闷如火烤;随后,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天黑以后,雨还是下个不停。大家冒着雨,沿着山路行军,道路很滑。为了防止滑倒,每个人在脚上绑着一副“脚马子”,是用铁做的,有四个小爪,能防滑,草鞋上绑着它在泥泞的山路行走就不摔跤子了。凌晨四点,部队开进余家湾后,立即投入战斗。顿时,枪声、炮声、杀喊声震撼山谷。战斗打响后,汪荣华侧卧在一挺水压机关枪旁,准备随时抢救伤员。仗打得相当激烈,子弹在晨雾中“嗖嗖”直叫,闪烁着道道火光。机枪射手越打越猛,不一会儿机枪筒就发红了,汪荣华就帮助换水。在激烈战斗的时刻,十一师李先念政委亲临前线指挥,给指战员很大鼓舞。经过激战,红军打得敌人尸横遍野,溃不成军。歼敌一个团,直捣敌旅部,活捉敌旅长杨杰。就在这次战斗中,在三十二团工作的郑先如为了抢救伤员光荣牺牲了。汪荣华知道后,禁不住思潮起伏,悲痛感慨:郑先如和自己从郝家集一同出来报名参军,一起离开根据地,始终在一起,形影不分,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为了革命事业,这位战友把鲜血洒在了川北的土地上!

红军粉碎敌人的三路围攻后,川陕根据地不断扩大,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到营山、达县,北到陕南的镇巴、宁强。这时,汪荣华被调到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妇先队工作,经常深入区县搞宣传。方面军宣传部下设少先队、妇先队,还有个贴花队,负责张贴、书写标语。不久,蒋介石又委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对我军开始了新的围攻。这时,四方面军政治部机关驻在巴州城里。敌人在进攻巴州前,就把便衣队派来,占领了城郊。为了保证部队的供给,领导上派汪荣华等人到郊区去,动员老百姓送粮。一天黄昏,他们刚从郊区执行任务回来,敌人攻城开始了;他们又赶紧随机关转移,准备从城边的一座桥上撤出。可是到了桥边一看,桥小人多,群众蜂涌而至,桥上拥挤不堪。当时情况紧急,后有追兵,桥面堵塞,怎么办?为了群众的利益,只能涉水过河,同志们纷纷跳下河去。河水潺潺,浅处齐腰,深处没顶,一不小心就会被河水吞没。许多男同志很快过了河,汪荣华掉在后面,她又不会游泳,只得拉着一个战士的衣服才过了河。当时,都扎着绑腿,行军走路很管用。可现在绑腿被水浸得透湿,犹如皮筋缠绕,越走越紧。但是,汪荣华哪顾得这些,只是一个劲地向前跑,终于追上了机关转移的队伍。

1934年初,汪荣华被调到省委少共妇女部当巡视员。第二年春天,省委转移到广元县旺苍坝,汪荣华随省委机关来到了旺苍坝。组织上找她谈话了,任命她为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副局长,局长由省苏维埃政府交通部长兼任。她有点怵了:自己是个仅有5年军龄,年龄刚满18岁的姑娘,对邮政工作一无所知,一窍不通,能干好吗?

“有什么困难吗?”

汪荣华摇摇头:“就怕搞不好工作,给革命事业带来损失。”

领导笑了:“不,你会干好的!”

在那个年代,红军都有这么个优良传统和习惯:只要领导分配给任务,不管困难有多大,从不讲价钱,自己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省邮政局归省苏维埃政府交通部领导,局里一共23个人,负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的二十多县的文件、信件接送分发邮递工作,而且都是山区,交通不便,早缺乏交通工具,全部靠徙步邮递,工作繁重可想而知。汪荣华把同志们组织起来,分片负责,自己以身作则,不分昼夜地工作着,同志们也一样,有了任务就出发。局里有一名会计,对业务比较熟悉,汪荣华凡有不懂的业务问题,都向他虚心请教,他也毫无保留地耐心教她。在大家共同团结努力下,邮政局的工作搞得有条不紊,十分出色,极少差错。

1935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胜利渡过嘉陵江,经过二十多天的苦战,歼敌十二个多团,打乱了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起梓潼,北至川甘边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这时,张国焘却擅自决定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断送了有利形势,使红军陷入无根据地作战的不利境地。在撤离时,他提出要“坚壁清野”,不顾红军指战员的反对,强令部队将沿途的房屋、资财付之一炬。在红军撤离川陕根据地时,汪荣华随部队踏上了万里长征的征途。

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率领下,胜利地渡过金沙江,准备经西康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时,四方面军也决定向岷江地区发展,策应一方面军北上。经过艰苦卓绝的转战,6月12日,一、四方面军在夹金山北麓懋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指战员欢欣地握手拥抱狂欢!

两个方面军联合举行了庆祝会师大会!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欢呼声中亲临会场。可是,两军会师的欢乐气氛不久就被张国焘反党分裂行径冲淡破灭了。在会师后第一次召开的两河口政治局会议上,决定一、四方面军继续北上,先取甘肃南部,创建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否定了张国焘向川康的方针。张国焘虽然最后举手赞成了中央决议,但在会后执行却一再玩弄花招。他自恃四方面军人多枪多,公然在部队散布“谁有军队,谁最强,谁就应该当领导”,指使别人以提意见为名,要挟中央,说什么“如不让张国焘当军委主席,则无法北进,无法顺利灭敌。”这完全暴露了张国焘日益膨胀的个人野心。但中共中央为了团结和争取张国焘,派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以及李富春、林伯渠等人组成慰问团,到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帮助传达两河口会议精神,宣传北上抗日方针。不久,又任命他接替周恩来当红军总政委。经中央同张国焘的多次斗争,北上的方针才得以实施。中央决定一、四方面军在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以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四方面军的第四军、三十军组成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率领向班佑地区开进;由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和四方面军的第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组成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向阿坝地区开进,然后东进到班佑地区向右路军靠拢。时值初秋,左、右两路红军分别走向草地。草地,纵横数百里,茫茫无人烟。在左路军一过草地时,汪荣华被编人省委组织的地方工作队随军行动。进入草地后,没有道路可走,一路是沼泽泥潭,连水也喝不上,沼泽地的水大都有毒,不能饮用。再加上粮食短缺,餐风露宿,病号日增。经过五天的艰难行军,左路军于8月下旬到达阿坝地区。到达阿坝后,汪荣华随地方工作队立即开展工作,向藏胞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政策。就在这时,张国焘非但没有向右路军靠拢,反而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公开拒绝北上。他亲自动员,召开会议,在张国焘的扇动蛊惑下,斗争和围攻坚持中央北上正确路线的朱德和刘伯承等同志。朱总司令从容镇定地说:“北上的决议,我是举过手的,我拥护北上。但你们要南下,我也没有办法。”一些人吵吵嚷嚷,谩骂朱德是“老右倾”,“老胡涂”,刘伯承挺身而出:“现在不是开党的会议吗?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朱总司令!”于是“火力”就转移到刘伯承身上了。张国焘甚至威胁说:“不看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我就杀了你!”刘伯承坦然对张国焘说:“你就是了杀了我,我也拥护中央北上的决议。”由于朱德和刘伯承在红军中的崇高威望,张国焘虽未敢加害,但也怀恨在心,他几乎停止了刘伯承应该行使的一切权力,甚至连电报也不让看,最后干脆让刘伯承到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当校长,撤免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这是刘伯承第三次被撤掉总参谋长职务。第一次是南昌起义自然失去参谋长职务;第二次是在中央苏区,因为抵制王明左倾路线,被李德撤了红军总参谋长,所以后来刘伯承曾不无幽默地在一首小诗中说:“三参总戎幕,一败两罢官。”

由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左路军又要往回开,南下川康,不得不第二次过草地。此时已是深秋,草地无垠,秋凉袭人。汪荣华和广大红军战士一样,身着单衣,两脚泡在又臭又凉的水里,在沼泽地里艰难行军。草地气候多变,还有难辩的泥潭,一不小心掉进去,就遭灭顶之灾。有一天,汪荣华目睹一匹马陷进泥潭,不一会就陷得只剩下一个马头了。二过草地,苦上加苦,没有粮食没有盐,在渺无人烟的沼泽地,找不到一粒粮食,只好挖野菜充饥,有的野菜还有毒,有的同志把脸吃肿了。最后连野菜也找不到了,只好找来一些牛皮煮着吃。由于粮食奇缺,饥寒交迫,不少红军战士永远倒在了草地上,没能再爬起来。活着的人也是历尽苦难,倍尝艰辛。汪荣华至今提及,忍不住内心的气愤说:“在以后的岁月里,只要我一想二过草地的情景,就使我越发痛恨张国焘的反党行径,他无辜害死了我们多少革命同志啊!”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草地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给汪荣华带来终生难忘的苦痛。但是,草地也给汪荣华带来终生难得的爱情和幸福,使她成为刘伯承元帅的亲密战友、患难与共的终生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