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 吾誓当曹贼
- 2031字
- 2022-02-03 19:21:09
说起来,李治这次唱出来的词,那确实是凶险。
好在有白天的弹劾,可以作为一个充分的证明,能为他做出来的诗给出合理的解释。
不然的话,说不得就要有人跳出来,说他涉嫌抄袭了。
别人信不信,那还两说。
但想要完全消除这件事的负面影响,李治就必须得做出更多的诗词,为这次的疏忽打掩护。
毕竟诗词风格这种东西,那真不好改变。
尤其是苏轼的词,个人风格太浓厚了。
别人就算想要模仿,也模仿不出来。
还好在机缘巧合之下,把这事儿给糊弄过去了。
要不李治麻烦大了。
“思念、离别、月亮、宫阙以及情绪,该有的元素都能找到原型,这一切就合理了。”
“幸好啊,运气是真的不错,简直太走运了。”
说起来可能不信,《水调歌》其实是隋炀帝杨广创作出来的。
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的就是《水调歌》的前半段,也就是《水调歌头》。
外加所有齐全的元素揉捏到一起,李治偶然能作出这首词,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李世民刚送走一个儿子,而且还是带着怨恨和愧疚的情绪送走的,情绪上是符合的。
虽然他不喜欢李祐的怨气,但又希望李祐能平平安安。
看!这一切都合理。
李治在心里,飞快地将词里的内容跟现实做过对照过后,发现这事儿实在是有趣。
最后忍不住笑出声来,连连摇头。
这也太巧了,刚好所有的东西都给沾上了。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有可能是我的情绪到位了,所以才忍不住哼出了这首千年绝唱。
只能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又得了一个好名声啊。
想明白了这一点过后,李治继续陪着李明达两人闲逛。
等到了快要解散的时候,看到李世民朝自己招手,李治跑了过去。
“特意为了开解父皇的忧愁,还要让你写一首词出来,真是难为你了。”
“本来是朕自己的问题,却还要连累你为朕担忧,朕这个当父亲的,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李世民伸过手去,奔向摸摸李治的头,但看他的个头差不多与自己持平,觉得不太合适,拍了拍他的肩膀。
话音里的感动是装不出来的,李世民这次是真的被李治给感动到了,心中波涛汹涌。
而身为被夸赞的李治,此刻的内心深处却是尴尬的。
无心之失,却反而成为一个妙手,这上哪讲道理去?
李治心下虽是尴尬不已,但还是硬着头皮把李世民的感谢认了下来。
能借由这个机会,巩固一下父子间的感情,那也是挺好的。
只是,让李治没想到的是,李世民的下一句,差点让他直接摔倒在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得真好啊!”
李世民感叹地说着,看向李治突然问道:“对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成婚,你已经不小了,是不是该考虑成婚的问题了?”
李治:???
你突然提起这个做什么?
快把我的感动还回来!
没想到到了大唐,居然还会有被催婚的时候?
李治哭笑不得,无奈道:“儿臣今年尚未过十七岁,父皇您着什么急呢?二十多岁没有成婚的男子大有人在,您就再耐心等个几年,等过两年儿子就开始考虑结婚成家的事。”
“嗯……十七岁也不小了,是该好好考虑考虑了。”李世民不太认同,刚要开口再劝两句,但看李治满脸抗拒的表情,口风一转,说道:“罢了,这事随你,你的主意一向很大,父皇就不多说什么了。”
说完,李世民陷入了沉思,过了片刻后,他突然警告一句:“对了,你不愿意尽早成婚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可不许去祸害阿鸢啊,要是朕从阿鸢嘴里听到大逆不道的话,朕拿你是问。”
闻言,李治愣了一愣,问:“您这是从小兕子嘴里听到了什么?”
“嗯。”李世民轻轻点头,没有否认。
“所以,您这是打算接受了?”李治惊喜地道。
他记得清清楚楚,当初在回宫之前,他跟李明达说好了,十五岁之前不许成婚。
想来,李明达是把这件事说给父皇了。
现在再从父皇的态度来看,这是打算默认啊!
李世民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强调道:“阿鸢已经有了婚约,不能像阿兕子那样想怎么拖延,就怎么拖延,你可以纵容阿兕子,但不能再纵容阿鸢,听到了没有?!”
李攸同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许配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
现在只等年龄一到,就要嫁出去了。
当然,这里的年龄一到,还是要过个四、五年的,所以也没那么紧迫。
李治一直觉得李攸同需要个沉默寡言的人来管着,他对魏叔玉没什么意见,因此也不会阻拦此事。
听懂了李世民话中所表达的所有意思,李治连忙答应下来。
“父皇您放心,儿子又不是棒打鸳鸯的恶婆,又怎会毁人婚约,您就放心好了,儿子绝不乱来。”
“那你呢?”李世民旧事重提。
李治讪笑一声,承诺道:“最多三年,三年之内,儿子必定成婚。”
“行,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啊!”李世民微笑着应承下来,看来他对这个答案还是挺满意的。
趁着李世民的心情好,李治想到造纸机的事,提了一嘴:“对了,儿子想去将作监办点事,您给批个许可,让将作监全力配合儿臣,儿臣也好名正言顺地指使他们。”
“你又想做什么?光是御史中丞的工作,还不够吗?”李世民不太认同,总感觉李治这是在不务正业。
但听李治说道:“闲着也是闲着,儿臣想看看能不能再造点东西出来。”
一听到“闲着”这两个字,李世民立刻想到了李治现在在朝堂上尴尬的地位。
确实,以他现在的状况,什么也做不了。
还不如趁着这段时间,给朝廷多搞点东西出来?
想到这,李世民点头答应了下来。
“那行吧,朕等回去之后,就给你批个监造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