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现代港口区位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指向

生产力布局理论认为,“趋优分布律”是生产力因素空间组合方式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诸因素总是客观地、必然地向着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某种优势的地域空间聚集(许开端,1997)。因此,生产力布局具有明显的区位指向,即某些区位对生产力因素的空间集聚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生产力布局取决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力量对比,指向引力最大的区位。正是由于生产力“趋优分布律”的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基本上沿着四个指向发展:

(1)自然资源指向:矿产资源的分布决定了在其周围发展起来的各种工业及相应类型的城市。

(2)劳动力指向:在廉价劳动力密集或劳动力素质较高和技术雄厚的地区往往兴起轻型工业和高精尖产业及相应的城市。

(3)交通区位指向:在交通枢纽或优良的港口周围。

(4)市场指向:在区域性或国际性市场中心或贸易中心。

由于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的节约,各种新能源、新材料的问世,特别是由于交通运输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面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相对缩短,在单一国家或局部地区,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相对下降;相反,由于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商品的国际交换在世界商品生产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交通区位指向的重要性出现超越自然资源指向的趋势。交通区位尤其是在连接海陆两个扇面的优良港口,在沟通商品生产地与能源、原材料供应地以及产品消费地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为生产力因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了广阔的选择渠道和众多的替代机会,还通过协作半径的绝对延长、大中跨度经济循环的参与、全方位贸易的开展等,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此,优良港口是现代生产力聚集的最佳区位,是人类跨向海洋文明的桥梁。这些可以在许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振兴中得到证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在以港口为中心进行生产力布局,以发达的海上运输弥补国内自然资源的短缺、经济腹地的狭小和国内市场的有限性。例如,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但由于充分利用东京、横滨、神户、大阪等港口区位优势发展相关的产业,带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新加坡依靠年吞吐量2亿多吨的世界第二大港,发展成为一个以机械、外贸、运输、服务、旅游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经济国。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港口的繁荣。以上分析表明,优良港口及其邻近地区,最有条件、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且处于整个区域的中心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