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如何设计世界:爱因斯坦的困惑
- 张天蓉
- 3419字
- 2021-12-10 16:16:28
2.电磁交响曲
爱因斯坦在他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三幅科学家的肖像:牛顿、法拉第和麦克斯韦。
继牛顿之后,以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贡献为基础的经典电磁理论,是物理学发展史上能够浓墨重彩记上一笔的重大事件。
人类对电现象和磁现象很早就有所认识,但将它们在本质上关联起来却是1820年之后的事。那年春天,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Orested,1777—1851),成功地观察到了电流使磁针转动的事实,从这一天开始,人们才逐渐认识了电和磁之间的紧密联系。
之后,法拉第在安培、渥拉斯顿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在电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作了详细的记录。他发现了电磁感应效应,并将观测的实验事实总结在《电学的实验研究》这三卷巨著中。
1854年,麦克斯韦(Max Well,1831—1879)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这个古老美丽的建筑物确实不同凡响,从它的大门里走出了3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菲尔茨奖得主。对于麦克斯韦热衷的物理学而言,这里也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80多年前,大名鼎鼎的牛顿就是从这儿走出来的;50多年之后,又跟来了著名的尼尔斯·玻尔,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麦克斯韦的导师是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汤姆森(开尔文爵士)。受汤姆森的影响,麦克斯韦对电磁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准备向“电”进军。1860年,年仅30岁的麦克斯韦到伦敦第一次拜见了将近70岁的电磁学大师法拉第。从此两人结下忘年之交,共同攻克电磁学难关,最后由麦克斯韦总结、创建了著名的经典电磁场方程。
麦克斯韦方程组最开始的版本有20个方程,包括原来就有的由库仑、高斯、法拉第、安培等人研究总结的各种实验现象、电介质的性质、各种电磁现象的规律、麦克斯韦提出的新概念,等等。最后,麦克斯韦天才地将它们高度提炼、简化为四个矢量微分方程,并写成了一种对称而漂亮的数学形式,见图1-2-1中的麦克斯韦方程[4]。
图1-2-1 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
粗看图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可能会产生一点误解,以为麦克斯韦的工作只不过是将其他几个定律统一在一起而已。也有些人看见公式就头疼,觉得枯燥乏味。但实际上,麦克斯韦方程组包含了比原来单个方程丰富多得多的物理内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对物理学具有开拓性的理论意义,比起牛顿力学来说也毫不逊色。
爱因斯坦曾经在1931年,纪念麦克斯韦诞生100周年时,高度赞扬麦克斯韦对物理学的贡献:“由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发动了电磁学和光学革命……这一革命是牛顿革命以后理论物理学的第一次重大的根本性的进展”。并且,爱因斯坦还强调,在电磁学的革命中,麦克斯韦具有“狮子般的领袖地位”。要知道,爱因斯坦是不会轻易将科学上的成果称之为“革命”的,即使谈到他自己对物理学的贡献:光电效应及两个相对论,他也只把光电效应冠以过“革命”二字。
爱因斯坦谈到“电磁学革命”时,后来还加上了一个发现证实电磁波的赫兹。这三个电磁学的先驱者各有所长:法拉第玩的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电磁实验,总结了三卷厚厚的实验经验和资料;麦克斯韦玩的是数学公式,推导简化成了4个方程式;赫兹的贡献则是将前两者的工作推向了应用的大门,第一次发出、接收和证实了如今飞遍世界的“电磁波”。
简单通俗地说,麦克斯韦4个方程的意义可以分别用下面四句话来概括:
1.电场的散度不为0,说明电场是有源场,电荷就是源(高斯定律);
2.磁场的散度为0,说明磁场是无源场,因为不存在磁单极子(高斯磁定律);
3.变化的磁场产生涡旋电场,即电场的旋度(法拉第定律);
4.变化的电场产生涡旋磁场,即磁场的旋度(安培定律)。
以上提到的“散度”和“旋度”,是矢量分析中的数学专用术语,我们不在这里详细解释,但读者可以从图1-2-2中,对它们得到一些直观印象。
图1-2-2 散度不为0(a)和旋度不为0(b)
下面介绍一下麦克斯韦提出的“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概念(图1-2-1),从中我们可以稍微体会到一些,麦克斯韦是如何将实验得到的规律上升到物理理论的高度的。
图1-2-1所示的麦克斯韦方程中的第3个方程,是来自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但法拉第当初只是发现,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线圈中产生电流。麦克斯韦却就此提出了涡旋电场的假设,来解释线圈中电流的来源。意思是说,磁场的变化使得磁场周围的空间中产生了电场,这个电场与我们所熟知的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是不同的。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力线,从正电荷发出,终止到负电荷,不会闭合;而变化磁场产生的电场,是环绕磁场的闭合曲线。因而,麦克斯韦称之为“涡旋电场”。法拉第观察到的线圈中的电流,便是来源于这个涡旋电场。
麦克斯韦方程中的第4个方程,则是从原来的安培定律加上了所谓“位移电流”一项。位移电流不是电荷的移动,而是电场随着时间的变化。麦克斯韦认为,导线中移动的电荷能够产生磁场,电容器或介质中变化的电场也能够产生磁场。因此,变化的电场与某种“电流”等效,他将其称为“位移电流”。
从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麦克斯韦在研究、简化他的方程组的时候,经常运用的法宝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对称性的思维方式。大自然这个“上帝”,除了喜欢我们在上一节中提及的最小作用量这个极值原理之外,还喜欢对称性。麦克斯韦似乎窥视到了造物主的这个秘密。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左右对称的树叶、六角对称的雪花、球对称的星体……美丽的对称随处可见、数不胜数。那么,描述大自然的物理规律也应该遵循某种对称性。既然磁场变化在它的周围产生电场,电场变化可能也产生磁场,暂且叫它做位移电流。如果这个位移电流产生的磁场又是随时间变化的话,在更远些的地方又会产生电场,这样往返循环,一直产生影响下去……电场磁场、磁场电场……最后是否就会像水波或其他机械波那样,传播到远处去呢?
因此,位移电流概念的引入,不仅仅满足了麦克斯韦对方程组的对称之美的要求,而且使他进一步广开思路,朦胧中想到了电磁波的可能性!
如果是法拉第早想到了这点,没准儿就会立即开始动手,用实验来探测和证实电磁波。但当时的法拉第太老了,已经力不从心。
麦克斯韦有着高明的数学技巧,所以还是继续从理论上玩他的方程吧。脑袋中带着“电磁波”的想法,麦克斯韦将几个方程推来导去,终于推导出了电场和磁场在一定条件下满足的波动方程。从这个波动方程解出的解,不就是麦克斯韦想象中的电磁波吗?麦克斯韦虽然不懂实验和电路,不能在实际上去发现和产生自己所预言的电磁波,但是他的数学、物理的理论武器使他可以研究这种波具有的许多性质。
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有些什么性质呢?首先,他从理论上预言的电磁波是一种横波,也就是说,电场、磁场的方向是与波动传播的方向垂直的。当然,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与我们现在认识的电磁波有所不同,因为当时的麦克斯韦与大多数物理学家一样,相信宇宙中存在“以太”。以太无所不在、无孔不入,而电磁波就是一种在以太中传播的横波。麦克斯韦也得出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就等于光速。而根据当时物理界对光的认识,光也是在以太中的一种横波。麦克斯韦由此而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光就是一种频率在某一段范围之内的电磁波!基于麦克斯韦的这个假设,物理学家们能够解释光的传播、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麦克斯韦不幸在49岁就英年早逝,未能为物理学作出更多贡献,也未能亲耳听到他的预言最终被实验证实一事。在麦克斯韦逝世8年之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rtz,1857—1894)宣布了产生和接收到电磁波的消息,后来的特斯拉、马可尼、波波夫等人,发展了壮观的无线电通信事业。如今,无处不在的电磁波已经为人类文明奏出了一首又一首宏伟的交响曲。电磁理论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算是能足以慰藉伟人的在天之灵了。
读到这里,了解了麦克斯韦从“玩弄”他的几个公式玩出了如此重大的成就之后,你还能说数学理论和公式无趣又无用吗?
还不仅仅于此,麦克斯韦所喜欢的对称性原理,之后也一直主宰着理论物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后来的量子理论、规范场论、粒子物理中标准理论、弦论等,都与对称性密不可分。对称性的概念与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紧密相关[5]。
麦克斯韦受到法拉第的启发,第一次提出了“场”的概念。麦克斯韦认识到,电场磁场不仅仅是为了模型的需要而引进的假想数学概念,而是真实存在的物质形态。比如说,电能不是像人们过去所想象的只存在于电荷之中,而是也存在于弥漫于空间的“场”中。这个概念引出了之后现代理论物理中非常重要的场论思想。
此外,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为物理理论的统一也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它成功地将电、磁、光三者统一到了一起,从而引领了物理学中追求统一的热潮,现代物理学的历史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