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經籍之用途

夫經籍者,機神之妙旨,聖哲之能事,所以經天地,緯陰陽,正紀綱,弘道德。

按《後漢書·梁竦傳》:“以經籍爲娱。”孔安國《尚書序》:“博考經籍。”《颜氏家訓·書證》篇:“博覽經籍。”故書中經籍連詞,似不甚早。

又按《左氏·昭二十五年傳》:“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杜注:“經緯,錯居以相成者也。”《左氏·昭二十八年傳》:“經緯天地曰文。”《國語·周語》:“經之以天,緯之以地。”《左氏·哀六年傳》:“今失其行,亂其紀綱。”《禮記·樂記》:“作爲君臣父子,以爲紀綱。”

顯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獨善,學之者,將殖焉,不學者,將落焉。

按《易·繫辭傳》:“顯諸仁,藏諸用。”《易·乾》文言:“利物足以和義。”《孟子·盡心》:“窮則獨善其身。”《左氏·昭十八年傳》:“夫學,殖也,不學,將落。”

大業崇之,則成欽明之德,匹夫克念,則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樹風聲,流顯號,美教化,移風俗,何莫由乎斯道?

按《易·繫辭傳》:“富有之謂大業。”《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詩大序》:“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論語·雍也》:“子曰,誰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故曰,其爲人也,温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按,此全用《禮記·經解》篇孔子之語,以言經籍化民之效也。

遭時制宜,質文迭用,應之以通變,通變之以中庸,中庸則可久,通變則可大。

按《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易·繫辭傳》:“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又:“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又:“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其教有適,其用無窮,實仁義之陶鈞,誠道德之橐籥也,其爲用大矣,隨時之義深矣,言無得而稱焉。

按《史記·鄒陽列傳》:“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索隱》引張晏曰:“陶、冶也,鈞、範也,作器下所轉者爲鈞。”《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易·隨》彖辭:“隨之時義大矣哉。”《論語·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故曰,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今,其斯之謂也。

按《易·繫辭傳》:“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論衡·謝短》:“夫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又:“夫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隋志》以經籍名篇,故於志首,強調經籍之爲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