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观念与理论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两个重要因素

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总离不开中西逻辑的比较,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的著作中,即使专门研究中国逻辑的著作也是如此。比如,称赞它的成就,要说它与古希腊逻辑一样,是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讲述它的内容,要说它的哪些论述相当于西方逻辑的哪一部分内容;论述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本身,则首先要论述西方的逻辑思想和著作,包括哪一本逻辑著作,从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传入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在这样的研究中,应该依据什么作为标准一直是有争议的,正由于依据的标准不一样,产生的认识也不一样,比如有人认为中国逻辑是形式逻辑,有人认为中国逻辑是非形式逻辑,有人认为中国逻辑是自然语言逻辑,有人认为中国逻辑是内涵逻辑,也有人认为中国逻辑是名辩学,如此等等。以上看法尽管有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中国有逻辑。不过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强烈批评依据西方逻辑的标准来研究和论述中国逻辑史,并且明确提出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中国没有逻辑。

在史学研究中,产生不同看法,得出不同结论,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情况并不是人们对逻辑的理解基本一致,只是对文本的解释不同,而主要是人们对逻辑有不同的理解,由此而导致对文本解释的不同。从理论上说,既然是逻辑史研究,就应该有比较明确的标准,什么是逻辑就应该是清楚的,这样,研究的结果相互之间才会有可比性和可借鉴性,人们才可以相互讨论,研究才可以不断深入。否则,大概只能形成自我陈述,研究难以深入。此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逻辑是一门学科,今天人们甚至说它是一门科学。既然如此,逻辑本身应该是明确的,对它的理解就应该差不多是一致的。而目前中国逻辑史的研究状况给人一种印象,似乎逻辑这门学科或科学本身是不太成熟的,没有一致的标准,可以有非常宽泛甚至完全对立的理解。这里显然涉及逻辑史研究与对逻辑的认识之间的关系问题。

我认为,中国逻辑史的研究者对逻辑应该尽可能有统一的认识。逻辑是一门成熟的科学,有非常明确的理论内容,因此对逻辑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并不是做不到的。对逻辑有比较一致的认识,逻辑史的研究依然还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结果,但是,这样的分歧主要是依据共同的标准对相同的文本做出不同的解释,因而会有助于逻辑史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将从关于中国古代“没有逻辑”的论述出发,探讨逻辑史研究与对逻辑的认识之间的关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