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常用开颅术

一、颞叶开颅术
【适应证】

适用于颞叶区域的占位性病变切除、血肿及硬膜下积液清除、颞肌下或去大骨片减压、小脑幕孔切开等。

【手术步骤】
1.切口设计

患者仰卧,用2%甲紫画出切口位置〔图 5-14(1)〕。

2.形成皮瓣

局麻后,按常规手指压紧切口两侧的皮肤,分段切开头皮。第一段止血妥善后再切开第二段,切勿一次把切口完全切开,以免失血过多〔图5-14(2)〕。切口止血后,于帽状腱膜下钝性或锐性分离,将皮瓣向下翻开〔图5-14(3)〕。(如皮瓣与骨瓣一起翻开,则此步骤可以省略)。翻开皮瓣时,瓣的基底部外面应垫以纱布,以免皮瓣过度折叠,影响血液循环〔图 5-14(4)〕。

3.翻开骨瓣

翻开皮瓣后,以盐水纱布保护创面。沿皮肤切口内缘切开颞肌,止血后,剥离骨膜。在头皮里侧1cm左右,设计4~5个颅骨钻孔,基底部两个钻孔应尽量靠近,以便折断骨瓣。近中线的骨孔应距矢状窦1~2cm,以免损伤矢状窦。用手钻钻孔时,先用尖头钻,待钻至有发涩感后,改用圆钻头扩大钻孔〔图5-15(1)〕。使用尖钻头钻孔,在最初或终了时勿施重压,以免钻头滑脱或钻破硬脑膜,损伤脑组织〔图5-15(1)〕。钻孔完成后,用盐水冲去颅骨粉末,再用硬膜剥离器分离钻孔四周及相邻两个钻孔之间的硬脑膜,然后用线锯导板将线锯导入相邻两个钻孔之间〔图5-15(2)〕。接上线锯柄,在线锯导板的保护下锯开颅骨。拉线锯时应使两头线条呈钝角,以免线锯因角度太锐而折断;还应将线锯向外倾斜,使颅骨的断面锯成外斜面,在手术结束、放回骨瓣时可以稳定而不下陷〔图5-15(3)〕。但同时应注意勿使线锯过度倾斜,使线锯超越线锯导板而损伤其下方的硬脑膜甚至脑组织。如有带有钻、铣两用的电(风)动颅钻,则此步骤可节省不少时间。骨瓣基底部可用线锯部分锯断,此时须注意用拉钩仔细保护颞肌不受损伤,也可改用颅骨剪在基底部两钻孔间各自相对咬开左右〔图5-15(4)〕,再自两侧锯开的颅骨缝内插入骨膜剥离器,缓慢用力将骨瓣撬起〔图5-15(5)〕,边撬边用硬膜剥离器剥离硬脑膜,避免撕破硬脑膜上的血管,直至骨瓣基底部折断后,连同附着的颞肌向下翻开,用咬骨钳将折断部修齐,以防损伤硬脑膜〔图5-15(6)〕。用骨蜡将骨瓣边缘止血,用盐水纱布包裹骨瓣。

图5-14 颞叶开颅术皮瓣形成
4.切开硬脑膜

用棉片保护骨窗四周创面,以免头皮渗血流入颅内〔图5-16(1)〕。切开硬脑膜前,应先处理脑膜中动脉,以免出血;如颅内压增高,应先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先用硬脑膜钩将硬脑膜挑起,切一小口〔图5-16(2)〕,然后插入有槽探针,在探针上分段切开硬脑膜〔图5-16(3)〕,并向中线翻开〔图5-16(4)〕。切开硬脑膜时应小心细致,勿伤及与之紧贴的脑组织。

5.关颅缝合及引流

完成手术彻底止血后,缝合硬脑膜〔图5-17(1)〕。硬脑膜下(病灶区)、外各置胶皮管或硅胶管引流,自最低位切口外另戳小切口引出。然后将骨瓣复位,缝合骨膜数针,间隔缝合颞肌筋膜〔图5-17(2)〕。放回皮瓣,分两层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及皮肤〔图5-17(3)、图5-17(4)〕。

图5-15 颞叶开颅术骨瓣形成
图5-16 颞叶开颅术切开及缝合硬脑膜
图5-17 颞叶开颅术关颅缝合
二、额叶开颅术
【适应证】

适用于额叶、颅前窝的血肿清除和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清除、视神经探查以及脑脊液鼻漏的修复;亦适用于额叶、鞍区及眶内的占位性病变的切除。

【手术步骤】

1.形成骨瓣 患者仰卧,先依据病灶部位设计前额皮瓣〔图5-18(1)〕。如为额极探査,切口应靠前,平颅前窝底;中央回附近的病灶则切口应靠后。如需同时显露额叶及颞叶,则可作头部前1/4切口。手术操作与颞叶开颅术同,唯皮瓣翻向前额,直达眉弓之上。

2.形成骨瓣操作步骤与“颞叶开颅术”相同〔图5-18(2)〕。唯近中线的钻孔要注意离开中线1~2cm,以免损伤矢状窦。骨瓣的基底部连同颞肌翻向颞侧〔图5-18(3)〕。对额窦发育好的患者,如骨瓣设计偏前,即有可能误入额窦而污染切口,因此应了解术前头颅X线片上额窦部位。万一术中误入额窦,如黏膜未破,可用骨蜡封闭;如破损较大,黏膜已破,则应刮去额窦黏膜,并在窦内放青、链霉素粉后用骨蜡封闭破口。也可把皮瓣处的帽状腱膜或带蒂颞肌塞入额窦内,缝于硬脑膜上,闭合额窦。

3.切开硬脑膜 处理硬脑膜血管后,切开硬脑膜作瓣,并翻向中线〔图5-18(4)〕。掀起额极即可探查〔图 5-18(5)〕。

图5-18 额叶开颅术

4.缝合 手术结束后,依次缝合各层,并在硬脑膜外放置引流管〔图5-18(6)〕。

三、颅后窝开颅术
【适应证】

适用于颅后窝血肿清除及枕骨大孔疝解除;也适用于颅后窝肿瘤(小脑半球、第四脑室、桥小脑角肿瘤等)切除、侧脑室-枕大池造瘘等。

【手术步骤】

颅后窝开颅的手术操作与幕上手术不尽相同。由于颅后窝容积小,上缘及两侧都有大静脉窦,下缘为枕大孔,与延髓关系密切,因此颅后窝开颅不可能像幕上手术那样形成骨瓣,只能采取颅骨切除的方法,但即使广泛切除颅骨及寰椎后弓,仍有坚强的项肌支持,不会引起颅骨缺损综合征,却有减压作用。

1.切口

患者侧卧,也可采用俯卧或坐位。颅后窝开颅切口有数种〔图5-19〕,后枕正中直切口为最常用的切口。可满足颅后窝探查及双侧颅后窝减压的要求,切口自枕外隆凸上2cm纵行向下,直至第5颈椎棘突〔图5-19(1)〕。桥小脑角手术切口参看“听神经(鞘)瘤切除术”。

2.显露颅骨及颈椎

切开皮肤、浅筋膜,并向两侧分开项肌,此项操作应严格沿中线进入,以减少出血。止血后,在枕外隆凸下2cm处切断项韧带及附着于枕骨两侧的枕肌各2cm长,在骨膜下向两侧剥离,以广泛显露两侧枕骨。但在枕外隆凸处的肌肉及骨膜应保留一块斜方体约2cm×2cm大小,以便术后固定枕、项肌,减少术后皮下或肌层下积液、小脑膨出、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向下按顺序骨膜下剥离颈椎两侧肌肉,用颅后窝自动拉钩扩开切口,显露枕骨及第 1、2 颈椎〔图 5-19(2)〕。

3.形成骨窗或骨瓣成形

于枕骨鳞部钻孔〔图5-19(3)〕。用咬骨钳向两侧扩大骨孔,形成骨窗〔图3-19(4)〕。如需探查两侧颅后窝并作减压,则骨窗的范围应上至枕外隆凸及横窦以下,两侧至乳突后缘,下需切除枕骨大孔后缘及第1颈椎后弓。钻孔时操作要细心,以防钻头滑入小脑延髓池而损伤脑干。咬骨钳扩大骨孔时要向外用力,绝不能向颅内方向施压。术者一手握咬骨钳,另一手的手指应垫于咬骨钳下方,以防用力时咬骨钳滑脱,挫伤脑干〔图5-19(4)〕。待双侧枕骨鳞部被咬除后,仔细切开寰椎上的韧带、肌肉,并作骨膜下剥离,显露椎弓。在直视下小心切除寰椎后弓1.5~2.0cm宽。切勿向两侧咬除过多,以免伤及椎动脉,引起危险的大出血。或用铣刀钻2~4孔形成骨瓣,以减少术后后路窝积液或颅内感染的机会。

4.切开硬脑膜

Y形切开颅后窝及颈椎部位的硬脑膜,并缝扎枕窦。上翻上部V形硬脑膜瓣,显露颅后窝〔图5-19(5)〕。两旁硬脑膜可作附加切口,以利显露。

5.缝合

手术结束后缝合硬脑膜。如作减压术,则将硬脑膜作星状切开,术后不缝合硬脑膜。项肌应分2~3层缝合,并固定于枕外隆凸预先留下的斜方形肌肉骨膜片上,紧密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图5-19(6)〕。将引流管穿过切口旁的肌肉层引出,拔引流管时引流口必须较厚地紧密缝合,以防术后脑脊液漏。

四、颞肌下减压术和去大骨片减压术
【适应证】

1.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压仍高,已除外颅内其他部位血肿而脱水疗法无效者,可在脑水肿发展较重的一侧作颞肌下或去大骨片减压术。如两侧脑水肿同样严重,对右利手者可作右侧减压术,以免术后脑组织从骨窗膨出时发生语言障碍。

2.幕上开颅术后,为了缓解颅内高压,或预防术后急性脑水肿,可同时行颞肌下或去大骨片减压术。

3.晚期幕上肿瘤,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又无脑脊液分流术的适应证,为挽救视力,延长生命,也可作为综合性治疗措施之一。

颞肌下或去大骨片减压术只能部分地降低颅内压,不能去除病因,达到根治;如单为解除颅内高压,用各种脱水疗法就可达到目的,因此,不能作为首选方法。此外,幕下肿瘤如作幕上减压术,有并发上行性小脑幕切迹疝的危险,应属禁忌。

【手术步骤】

颞肌下减压术操作步骤

1.体位、切口

侧卧位。在距耳前1cm处,自颧弓中点起,向上直行(或弧形向后)切开,长约10cm〔图5-20(1)〕。切口下缘不超过颧弓,以免伤及面神经的分支,造成术后不能皱眉。

2.切开软组织

切开皮肤后先结扎颞浅动脉,再顺肌纤维方向切开颞肌筋膜并分开颞肌,电凝或结扎颞深动脉,然后切开骨膜,并作骨膜下剥离,尽量扩大手术野。剥离骨膜时,如感到颞肌的张力很大,影响显露,可在颞肌筋膜底部作横形切开,用颅后窝自动拉钩扩开软组织,即可获得满意的显露。

3.形成骨窗

于颞骨鳞部钻孔,此处骨质较薄,钻孔时不可加压过大,以免造成颅内损伤。钻孔后,用咬骨钳逐渐扩大,形成大小约6cm×6cm的骨窗。但在向前下方咬除颞骨时,应注意脑膜中动脉的走向,仔细小块咬除颅骨,以免损伤该动脉。一旦出血,应立即电凝或缝扎止血。如脑膜中动脉在骨管中走行,咬骨时被损伤出血,可于电凝后用骨蜡封闭骨管。只要是在颞肌可以遮盖的范围内,骨窗应尽可能扩大,最好向颅底方向扩大,使部分骨窗位于颧弓下,被颞肌最厚的部分遮盖,以免形成脑外疝〔图5-20(2)~图5-20(5)〕。

图5-19 后颅窝开颅术
图5-20 颞肌下减压术
4.切开硬脑膜

如颅内压过高,切开硬脑膜前应采取措施以降低颅内压,以免形成急性脑膨出。电凝或缝扎脑膜中动脉后,将硬脑膜作星形扩大,形成硬脑膜瓣。注意一定要将硬脑膜切至骨窗边缘,以免硬脑膜切缘切伤疝出骨窗外的脑组织〔图5-20(6)〕。

5.缝合

将硬脑膜瓣复位,但不缝合,然后紧密缝合颞肌(但不缝合筋膜)、帽状腱膜及皮肤。缝合时注意不留死腔,以免妨碍切口愈合。切口一般不置引流〔图5-20(7)〕。去大骨片减压术一般是在开颅术后因颅内压过高,脑组织膨出明显,骨片无法置回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时应将骨片自骨膜剥离,如形成的骨窗不够大,可继续向四周咬除,扩大骨窗。如准备以后置回骨片,则须将骨片保存在大腿或腹部皮下组织或液氮中,以备以后使用。硬脑膜应修复,以防术后脑脊液漏,或脑皮质与软组织粘连,增加颅骨修补的困难。去大骨片减压术因颞肌附着处已被切断,或无颞肌保护,脑膨出较颞肌下减压术后更加明显,故帽状腱膜及皮肤应紧密缝合。根据需要,切口内可置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