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外科手术学(第2版)
- 吕德成
- 7810字
- 2021-12-13 16:03:43
第三节 脑膜瘤切除术
一、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
脑膜瘤多为良性,全部切除后复发率低,功能恢复好,所以一旦明确诊断,应力争全切除。在脑外凸面生长者有可能做到完全切除,达到根治。
1.对于巨大的脑膜瘤可先行脑血管造影,必要时可同时行供血动脉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
2.备好足够的血,并做好快速输血的准备。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体位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采用仰卧或侧卧位。
根据肿瘤部位设计切口。以额部凸面脑膜瘤为例,切口如图〔图7-4〕。
1.骨瓣开颅,有的脑膜瘤血供异常丰富,侵犯头皮和颅骨,出血量多,故每一步骤都要尽量减少出血。否则输血量多影响血凝固。如钻骨孔时即有较多出血,在骨瓣未翻开前止血困难,可用骨切除法开颅,边咬去颅骨边用骨蜡止血〔图7-5〕。
2.肿瘤常侵犯颅骨,与之粘连紧密,翻骨瓣时先伸入剥离器将硬脑膜或肿瘤与骨瓣分开〔图7-6〕。
3.如肿瘤侵犯脑膜,应将有病变的硬脑膜切除。沿肿瘤外方约0.5cm处围绕肿瘤将脑膜切开一口,再放射状扩大切口。如肿瘤与硬脑膜粘连很少,也可瓣状切开硬脑膜〔图7-7〕。
4.电凝切开肿瘤与正常脑皮质之间的蛛网膜,沿肿瘤的包膜与脑分离〔图7-8〕。
5.如肿瘤与硬脑膜粘连可用缝线贯穿肿瘤与硬脑膜,轻轻提起〔图7-9〕。
6.沿肿瘤与脑组织的交界细心分离,同时电凝切断所有供应肿瘤的血管,沿肿瘤四周用棉片保护脑组织,用吸引器沿肿瘤边缘由浅入深地吸引分离并电凝切断血管,直到将肿瘤完全切除。
肿瘤较大者,可先切除或用CUSA吸除肿瘤的中心部分以缩小体积,然后如上法切除全部肿瘤,肿瘤切除后彻底止血。如果硬脑膜有缺损,可于切口中取颞肌筋膜或骨膜加以修补。如颅骨被侵犯,可将病变处切除,或将骨片去掉,颅骨缺损处可同时修补。放置引流后,逐层缝合头皮〔图7-10〕。
1.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颅内血肿。
2.对术中出血较多者,术后应补充输血。
二、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
脑膜瘤系良性肿瘤,一经确诊为大脑矢状窦旁脑膜瘤,除非全身情况不良,不能耐受麻醉和开颅手术者,均应及早进行手术
脑膜瘤血运丰富,接受脑膜血管和脑内血管双重供血;如已侵入颅骨或头皮,还常有颅外动脉的头皮血管供血,故是神经外科出血最多的手术之一。矢状窦旁脑膜瘤因紧贴上矢状窦,甚至已侵及该窦,术中出血更多。术前必须做好思想、器械、血源(需配血2000m l左右)等各方面的准备。
术前可做脑血管造影,如颈外动脉供血丰富,可于术前数小时内行颈外动脉栓塞术或术中同时做颈外动脉结扎术。
全麻(控制性低血压麻醉)。
以肿瘤为中心作头皮颅骨成形瓣。如术前考虑为单侧性者,切口可不超越中线。术中如发现肿物已侵及对侧,则可将皮瓣远端(近中线侧)切口的前后支各向对侧延长一段,超越中线,形成并翻开对侧皮瓣,再用咬骨钳咬去中线的颅骨。边咬骨、边剥离硬脑膜、边止血,而不可在对侧钻孔后用线锯导板引导线锯锯开颅骨板,以避免线锯导板损伤双侧蛛网膜粒和矢状窦而造成大量出血。如肿瘤侵及颅骨形成较大骨疣时,可在骨疣四周钻孔,把疣留在硬脑膜上,不可勉强翻开骨瓣,以防大量出血。翻开骨瓣后,应立即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及棉片压迫蛛网膜粒止血,缝扎脑膜动脉。这一步骤必须迅速,否则短期内即可造成大量失血。
如肿瘤与硬脑膜无粘连或浸润,可将硬脑膜瓣翻向中线。如已侵入,则该处硬脑膜不能保存,可用手指扪清肿瘤突出于脑皮层的后缘,在肿瘤边缘以外2cm将硬脑膜环形剪开。
脑膜瘤切除的理想目标是保存或恢复神经功能。应注意保留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尽量少牵拉脑组织,任何牵拉或压迫应着力于肿瘤包膜及附着的硬脑膜,而不应着力于脑组织。小型及表浅脑膜瘤可完整剥离肿瘤,大型深在脑膜瘤最好先作瘤内切除,腾出空间后便于牵引及切除薄的瘤壁。吸引器、肿瘤镊和刮匙是瘤内切除的常用器械,辅以单极或双极电凝烧灼。如有条件,可采用超声波吸引或激光手术刀,也可采用机械的吸切器,即通常的吸引器管内装有转动的螺丝或刀片,将肿瘤切割成碎块然后吸除。肿瘤组织软、血管不丰富或有坏死者,容易作瘤内切除。较大血管可在肿瘤包膜外用双极电凝烧灼或银夹钳夹。出血多者术中可降压。
分离肿瘤和脑组织之间的蛛网膜应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脑膜瘤是脑实质外肿瘤,故只要小心分离,可不损害脑组织。在手术显微镜的放大及照明下,用双极电凝及显微剪刀处理纤细的蛛网膜条索及进入肿瘤的小血管。分离时应从外向中线部分,最后分离矢状窦旁部分,如有必要牵拉脑组织,脑压板下用湿棉片保护,自动牵开器比手持脑压板优越,但用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附着在脑膜瘤上的硬脑膜及大脑镰应尽可能在附着边缘2cm以外切除,矢状窦上的肿瘤附着区应尽量用双极电凝烧灼,但避免破入上矢状窦。
如中央回静脉跨越肿瘤,应分块切除肿瘤,千方百计地保留静脉,这是防止术后偏瘫的重要步骤。
瘤腔彻底止血后,硬脑膜的缺损可用骨膜、筋膜或尼龙血管薄膜严密修复。
如肿瘤已向大脑镰的对侧蔓延,可根据对侧肿瘤的大小以及术中患者情况的好坏决定对策。如对侧较小,可剪开大脑镰,将对侧肿瘤切除;如对侧肿瘤很大且患者情况不佳时,可留待2期手术〔图7-11〕。
脑膜瘤手术成败关键在于止血,而出血多少与肿瘤病理供血情况及是否侵入矢状窦内有关。大量出血可致患者休克,而大量输血后又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造成出血不止、心功能紊乱、感染、高钾血症等危险。术中应细心操作,尽量减少出血。
脑膜瘤术中出血主要发生在开颅和分离肿瘤并翻向矢状窦时,以及肿瘤切除后瘤腔内出血等。故开颅动作要迅速,头皮应分段切开,以便止血。颅骨钻孔时可能引起板障大量渗血,骨蜡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应尽快把骨瓣翻开止血。如骨瓣出血严重,可以暂时取下,待关颅时再放回。蛛网膜粒出血可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压迫,上盖脑棉,到关颅时一般均可完全止血。脑膜中动、静脉分支应妥善缝扎止血。分离肿瘤时,血管要逐条处理。如肿瘤已侵入上矢状窦而又未完全阻塞,肿瘤分离后翻向矢状窦时可能造成该窦破裂出血,故要小心翻转。如遇到大量出血时,应先用手指压住出血点,吸尽血液后,用丝线间断缝合裂口。当将肿瘤完全取出后,肿瘤腔内常有较多出血,也可盖以吸收性明胶海绵。总之,以上方法可交替使用,直到确无出血时方可取出吸收性明胶海绵。如患者血压较低,须待血压回升,或请麻醉师压迫患者颈静脉,见创面确无出血后方可关颅。
其他措施有:
1.开颅前适量使用脱水药及人工过度换气,使颅内压下降,使颅内、外的静脉回流较通畅,以减少出血。
2.手术过程中勿使血压过高,收缩压维持在12.0~13.3kPa(90~100mmHg)即可;必要时可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
3.患者应置于头略高位。
4.保证呼吸道通畅。
5.术中可滴入止血剂。
6.如颈外动脉充血明显,开颅前可结扎颈外动脉或行栓塞术。如肿瘤病理供血丰富,也可同时显露颈内动脉,以备术中必要时暂时控制止血。
应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再出血及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的程度。有条件者可根据病情需要随时CT扫描复查。
三、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
同矢状窦旁脑膜瘤。
1.备血量应充足。
2.必要时行脑血管造影,了解肿瘤的供血状况。
3.全身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体位同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
1.采用马蹄形切口,切口的中段要跨过正中线,如肿瘤位于中央区,为保护此重要功能区和中央沟静脉,可以从前方或后方达到肿瘤〔图7-12〕。
2.骨瓣开颅,方法与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相同。为便于显露肿瘤,需将矢状窦表面的颅骨咬除。如果肿瘤位于大脑镰的两侧,骨瓣应跨过矢状线更远。为避免遗留颅骨缺损,在矢状窦两侧均钻孔,作跨越矢状窦的骨瓣〔图7-13〕。
3.因肿瘤位于大脑纵裂之中,必须将脑向外牵离大脑镰才能显露肿瘤,此时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常会妨碍手术入路。可选两条桥静脉之间的空隙进入纵裂,必要时切断1~2条桥静脉以利显露。但中央沟静脉引流中央前、后回血液,不可切断,否则可能造成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手术应从其前或后进行〔图 7-14〕。
4.对于较大的肿瘤,可分块切除,其基底部的大脑镰应电灼,以减少复发的机会〔图7-15〕。
5.肿瘤较小者,可沿其周围切开大脑镰,将肿瘤连同大脑镰一并切除。大脑镰两侧均有肿瘤者,也可用此法连同对侧肿瘤一并切除。下矢状窦应用银夹或电凝妥善止血,下面的胼胝体周围动脉慎勿伤及。妥善止血后依常规关闭颅腔,缝合切口〔图7-16〕。
同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
四、嗅沟脑膜瘤切除术
一旦确诊为嗅沟脑膜瘤,除非有手术禁忌,均应及早进行切除术。
全身状况不良,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者。
剃发,备血1000ml。余同常规幕上开颅术。肿瘤较大者,在麻醉后做腰穿置管,以便在术中引流脑脊液,以利显露。麻醉常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必要时可采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体位采用仰卧位,头部抬高,稍转向对侧。
1.在发际内作半冠状切口,在帽状腱膜下分离皮瓣,翻向前额。在眶上缘后2cm处横向切开颅骨膜,形成一个颅骨膜瓣以备覆盖开放的额窦。
2.切开颅骨膜,钻骨孔4个。锯开颅骨,将骨瓣翻向颞侧。骨窗前缘尽可能低,内侧需过中线〔图7-17〕。
3.在骨窗前缘后1cm处横向切开硬脑膜。外侧向后延伸,且向颧突方向作一放射状切口。内侧平行于上矢状窦作2cm长切口,与先前的横切口相交,将前部硬膜瓣悬吊在骨窗缘〔图7-18〕。
4.打开外侧裂蛛网膜或经腰穿预置导管引流脑脊液后,用自动牵开器抬起额叶底面,探查颅前窝底。发现肿瘤后,分离肿瘤与额叶底部的粘连,显露肿瘤前上部分〔图7-19〕。
5.抬起肿瘤,显露肿瘤在颅前窝底硬脑膜的附着区。用双极电凝烧灼后切开附着处,烧灼,再切开,重复进行,尽可能多地将肿瘤基底分离,以阻断肿瘤血供〔图 7-20〕。
6.电凝切开已显露部分的肿瘤包膜,进行包膜内肿瘤分块切除,随时用双极电凝止血。切除已分离的肿瘤包膜。再次分离肿瘤基底的附着区,随着又行肿瘤包膜内切除,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肿瘤基底完全分离,肿瘤大部游离〔图7-21〕。
7.将肿瘤包膜牵向前下,分离肿瘤与额叶底面的粘连。在肿瘤的后内极,注意将来自大脑前动脉进入肿瘤的分支电凝后切断,必须保留大脑前动脉主干〔图 7-22〕。
8.沿肿瘤边缘切开大脑镰,显露对侧肿瘤部分。电凝切开肿瘤包膜,作包膜内肿瘤部分切除,然后将残余的肿瘤包膜从对侧额叶面和颅底硬脑膜上分离,全部切除〔图7-23〕。
9.肿瘤基底在嗅沟内,应予彻底清除,残余部分可用电凝烧灼处理。如果筛板已破坏缺损,与筛窦或鼻腔相通,则颅底硬脑膜的缺损应予修补〔图7-24〕。
10.撤出脑压板,严密缝合硬脑膜。将预先做好的前额骨膜瓣翻转,覆盖开放的额窦,与骨窗缘的硬脑膜缝合固定。额骨瓣复位,硬脑膜外置空心引流,头皮分层缝合〔图7-25〕。
同幕上开颅术。
五、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
1.脑膜瘤系良性肿瘤,一旦明确诊断,即应手术治疗。
2.患者视力视野受损,应尽早手术,以挽救患者的视力。
3.当肿瘤将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包裹时,允许残留动脉周围的肿瘤。若肿瘤巨大也可残留侵入下丘脑的部分瘤组织。
4.病程晚期,肿瘤巨大,已引起明显下丘脑症状时,手术危险性很大,是否手术需要慎重考虑。若要手术也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1.剃发,备血1000ml左右。
2.进行全面神经内分泌检查,术前3天开始补充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mg,每日1次。
3.进行脑血管造影,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及其与大脑前动脉的关系。
4.麻醉后先行腰穿置管,以备术中引流脑脊液用。
常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肿瘤巨大,血供丰富者,可采用控制性低血压麻醉。
1.沿发际内侧作冠状切口,将皮瓣在帽状腱膜下层与骨膜分离后向前翻开。自一侧额肌筋膜上缘沿颅骨膜暴露区前缘后2cm处切开骨膜,与颅骨分离,向前方翻开,直至眶上缘,形成颅骨膜瓣〔图7-26〕。
2.作颅骨钻孔6个。额骨颧突后方左右各钻一孔。额肌线后端左右各钻一孔。中间前后各钻一孔,中线后方钻孔避开上矢状窦。锯成一个骨瓣,翻向右额侧,骨瓣后缘不超过冠状缝〔图7-27〕。
3.先通过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或设法打开右侧外侧裂池放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在两侧额部接近骨窗前缘作硬脑膜横切口,内侧达上矢状窦,外侧转向后外〔图7-28〕。
4.为了更充分显露巨大的鞍结节脑膜瘤,常需结扎和切断上矢状窦的前段,牢固和可靠地结扎上矢状窦的方法如下:从上矢状窦旁硬脑膜进针。从上矢状窦下面缝过大脑镰,注意不要穿入窦内,缝针从对侧矢状窦旁的硬脑膜穿出,结扎缝线,即将上矢状窦近端阻断。相隔5~6mm在上矢状窦远侧段作同样缝合结扎。在结扎线之间切断上矢状窦和大脑镰。在显微镜下,沿大脑纵裂将两侧额叶内侧面分离,左右各置一个固定牵开器,将两侧额叶向外侧牵开。向前下剪开大脑镰,显露肿瘤上缘。沿肿瘤表面向前分离,直达颅前窝底。用双极电凝将肿瘤从蝶骨平板的附着处分离,随时电凝止血,阻断肿瘤血供。保持在中线分离,并注意深度,以免损伤视神经、视交叉和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将肿瘤的前、上、外侧表面与脑组织分离一部分后,电凝切开肿瘤包膜作分块切除;适当切除一部分游离的包膜。然后再将肿瘤与颅底硬脑膜分离一部分,再作肿瘤包膜内切除,如此反复进行。当肿瘤基底已分离,肿瘤包膜大部切除后,将肿瘤牵向内侧,在其侧下方可见颈内动脉和视神经,分离后妥为保护。若视神经已严重受压变薄时,可残留薄层肿瘤组织,以保存残余视力。将肿瘤基部蝶骨平台和鞍结节处硬脑膜切除或用单极电凝烧灼,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组织。将上矢状窦二断端对位缝合,再将硬脑膜切口连续缝合。前额部骨膜瓣与骨窗前缘的硬脑膜悬吊缝合,以封闭开放的额窦。骨瓣复位,硬脑膜外放置负压引流管,皮瓣复位,严密缝合〔图7-29~图7-39〕。
1.根据内分泌失调情况,予以纠正。
2.观察尿量,若发生尿崩症,即停用脱水药物,加用垂体后叶素控制。
3.术中分离肿瘤时对脑底动脉影响较大,需应用尼莫地平2周,以防止脑血管痉挛。
六、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
1.脑膜瘤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最有效的治疗,因此确诊为脑膜瘤者都应该手术治疗。
2.肿瘤较小或肿瘤基底位于蝶骨嵴外、中1/3者,应做到肿瘤全部切除。
3.肿瘤基底位于蝶骨嵴内1/3,肿瘤包绕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以及肿瘤已侵入海绵窦等情况,可考虑行肿瘤近全切除或大部切除。
4.患者年龄较大,术中肿瘤出血很多,也不必强求完全切除。
5.肿瘤侵入眶上裂、眶内或额下窝,也可扩大显露范围,争取全切除肿瘤。
1.剃发,备血1000ml左右。
2.术前常规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若有明显颈外动脉供血,应经颈外动脉行肿瘤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
3.对内1/3的肿瘤,术前先行腰穿置管,以便术中放出脑脊液,降低颅内压。
常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仰卧位,稍抬高背部,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若考虑术中行腰椎穿刺放脑脊液,也可采用侧卧位,头转向对侧,使颧部位于手术野最高点。
1.切口起自颧弓上方,耳前1.0~1.5cm处,垂直于颧弓,向额上方延伸,离中线2cm处弯向前方,止于中线发际处。保留额浅动脉主干和顶支,以便必要时可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图7-40〕。
2.切开骨膜、额筋膜和额肌,显露额骨颧突和颧弓。钻孔4个,第1孔位于额骨颧突的后方,第2孔位于第1孔上方3~4cm,第3孔位于冠状缝后方额肌线上,第4孔位于额骨鳞部第3孔下方4cm。铣刀开颅,第1孔和第4孔之间固有蝶骨嵴,需用电钻磨开。并沿颧弓横断部分颞肌后,将骨瓣翻向颞侧〔图7-41〕。
3.咬去颞骨鳞部和蝶骨大翼,直至颅中窝底。分离蝶骨嵴两侧的硬脑膜,咬去蝶骨嵴的外侧,直至眶上裂。如肿瘤位于蝶骨嵴的外侧,此时出血较多,用骨蜡止血。电凝硬脑膜肿瘤附着处,可阻断肿瘤的供血,并提供空间,有利于将肿瘤从脑表面分离〔图7-42〕。
4.蝶骨嵴外侧的脑膜瘤,其供血多来自脑膜中动脉,可将硬脑膜剥离颅中窝底,循脑膜中动脉和颅底的脑膜中动脉沟向内侧找到棘孔,用小棉团填塞棘孔,并电凝切断脑膜中动脉〔图7-43〕。
5.自蝶骨嵴外侧端向后绕过外侧裂再向前行至眶部附近,弧形切开额颞部硬脑膜。将硬脑膜瓣翻向蝶骨嵴,并悬吊于邻近组织〔图7-44〕。
6.如肿瘤位于蝶骨嵴外侧,则切开硬脑膜后即可见到肿瘤,沿肿瘤的附着区周边切开硬脑膜,以便将其基底与肿瘤一并切除。分离肿瘤与额叶和额叶的粘连,将肿瘤分块或整块切除〔图7-45〕。
7.用咬骨钳切除或磨去颅底被肿瘤侵蚀的骨质,残余部分用电凝烧灼。有突眼者,应同时咬除部分眶板,放射形切开眶筋膜〔图7-46〕。
8.如肿瘤位于蝶骨嵴内侧1/3处,打开硬脑膜时可能见不到肿瘤,应在外侧裂静脉额叶侧切开蛛网膜,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用自动拉钩将额叶底部和颞叶向两侧分开,继续向内分离外侧裂,直至显露蝶骨嵴内1/3处的肿瘤〔图7-47〕。
9.电凝切开肿瘤外侧面包膜,用CUSA行肿瘤包膜内切除,明显出血点用双极电凝控制。将肿瘤包膜与周围脑组织分离,再行肿瘤包膜内切除,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并与周围脑和血管出现空隙〔图7-48〕。
10.提起肿瘤外侧包膜,在外侧裂中找到大脑中动脉分支,循此向内侧分离,确认肿瘤是否包绕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在显微镜下,电凝切断进入肿瘤的小血管,游离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如大脑中动脉主干被切断,可立即行颈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将分离的肿瘤包膜切除后,用同样方法继续向内侧分离,全部游离颈内动脉,打开颈动脉池〔图7-49〕。
11.将肿瘤向后外牵拉,沿蝶骨嵴向内侧分离肿瘤的附着处,用双极电凝逐步电凝后切开,显露蝶骨嵴内侧,前床突,蝶骨平台。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肿瘤与嗅束,视神经,大脑前动脉的粘连,将肿瘤全部切除〔图 7-50〕。
12.硬脑膜缝合,缺损部分用颅骨外膜或额肌筋膜修补。如肿瘤未能全部切除,颅内压较高,则不缝合硬脑膜,形成额肌下减压窗。硬脑膜外置引流管,头皮复位后分层严密缝合〔图7-51〕。
1.注意观察继发性出血和颞叶钩回疝的表现。
2.应用抗癫痫药物,预防术后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或癫痫大发作。
3.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2周,以预防术后脑血管痉挛。若术中损伤主干动脉,术后需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以减少脑缺血症状。
4.其余处理同幕上开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