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一、颅内-颅外动脉吻合术

现在进行的各种各样的颅内外搭桥手术,都是从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发展而来的,手术技术是血管吻合的基本技术。

【适应证】

1.颈部手术不可及(颈内动脉病变在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以上)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伴侧支供血不足,有脑缺血症状者。

2.脑底异常血管网(烟雾病)。

3.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因侧支供血不足,有脑缺血症状者。

4.颈或脑部手术需阻断脑部主要供血动脉者。

【禁忌证】

1.不能耐受手术者。

2.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3.虽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但侧支循环良好,无神经症状。

【术前准备】

1.全脑血管造影,全面了解脑血管狭窄和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状态。

2.了解作为供血血管的颞浅动脉的分布情况。

【麻醉】

全麻。

【手术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用手摸出或用多普勒超声探出颞浅动脉主干及分支的位置,并在头皮上将其走向画出。皮肤切口如图所示,做包括供血动脉的U形皮瓣〔图10-10〕。

图10-10 皮肤切口

2.以外耳道上方6cm为中心,做纵行略长4cm×3cm游离骨瓣〔图10-11〕。

图10-11 做游离骨瓣

3.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16~20倍),选术前决定的直径大于1.5mm皮质动脉作为受血动脉,剪开表面的蛛网膜〔图10-12〕。

图10-12 尖刀切开硬脑膜

4.分离出约10~15mm的一段,小的分支用双极电凝切断,使动脉从皮质表面分开,在动脉和皮质间放一小块带色的橡皮片,保护皮质并使视野清楚〔图10-13〕。

5.在翻开的头皮帽状腱膜的内侧面找到颞浅动脉的后支,在显微镜下先在颞浅动脉后支主干腱膜上做一小口,由近端向远端,用双极电凝和显微剪刀剥离,一般剥离70~80mm〔图10-14〕。

图10-13 剪开血管与脑组织间的蛛网膜
图10-14 游离血管

6.在游离的颞浅动脉中间,用Yasargil临时阻断夹临时夹住,切断,断端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切除断端软组织。用3%罂粟碱液棉片覆盖,防止干燥和动脉痉挛〔图10-15〕。

7.在已剥离的受血动脉上Yasargil临时阻断夹,把端-侧吻合部用镊子抓住,用弯显微剪刀剪开管壁,做开口部为供血血管长径的1.2倍,做成椭圆形(通常2mm),受血血管管腔肝素盐水冲洗〔图10-16〕。

图10-15 游离颞浅动脉
图10-16 受血动脉的处理

8.端-侧吻合的角度不应超过45°,用10-0(小儿烟雾病用11-0)单股无损伤尼龙线首先在长轴两端缝合,作为固定线,要求对合准确〔图10-17〕。

9.在两个固定缝线之间,各缝合4~5针,每针线长约4~5cm,不打结,一侧所有缝线缝完后,确认管腔,针间距均匀,内膜对合良好,再次冲洗管腔至干净,依次结扎缝线〔图10-18〕。

10.同样进行对侧操作,在结扎最后一根缝线前,把管腔用肝素盐水冲洗干净,排出空气,充分灌满。依次开放皮质动脉远端,近端,及颞浅动脉的动脉夹,如有吻合口渗漏,用小棉片轻压,数分钟多可自行停止。如有喷射性漏血,需再补缝一针〔图10-19〕。

图10-17 端侧吻合
图10-18 血管吻合缝合

11.硬脑膜间断缝合,留下缺口供颞浅动脉宽松通过。固定骨瓣,在骨瓣颞浅动脉经过处咬一缺口,间断缝合颞肌及筋膜,注意不要压迫颞浅动脉,逐层关颅术毕〔图10-20〕。

【术后处理】

1.生命体征观察,意识,肢体活动。

2.注意出入液体量,维持良好的灌注压,口服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图10-19 对侧血管吻合缝合
图10-20 硬膜间断缝合,注意血运情况

3.术后两周左右造影复查,造影时选择颈外动脉造影。

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根据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2%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外颈动脉狭窄病变所导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目的是改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血流低下,或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栓子脱落引起的梗死。

【适应证】

颈动脉狭窄段位于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下方。

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60%<狭窄<100%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须由围术期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3%的医生来施行。

2.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 对于6个月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脑卒中,且同侧颈动脉高度狭窄(70%~99%的狭窄,或内径2mm以下)的患者,手术可由围术期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6%的外科医师对其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3.当患者具有双侧颈动脉狭窄病变时,原则上先处理症状严重的一侧,对侧的手术时间应间隔2周以上。

【禁忌证】

1.持久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

2.颈动脉闭塞,闭塞远端动脉不显影。

3.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或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

4.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

【术前准备】

1.术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手术当天停用阿司匹林。

2.调节血压,血压不超过180/100mmHg。

【麻醉】

全麻。

【手术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枕,颈部后仰,头稍向病变对侧偏。皮肤切口: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斜行切开,病变位置高的情况下,延伸到乳突的下方〔图10-21〕。

图10-21 手术切口

2.切开颈阔肌和颈筋膜,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离,暴露颈动脉鞘〔图10-22〕。

3.分离颈动脉和颈内静脉前方,为了更好显示术野,切断面静脉〔图10-23〕。

4.剪开颈动脉鞘,暴露颈动脉及其分支,为了避免颈静脉窦反射,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利多卡因浸润后,进一步分离颈动脉〔图10-24〕。

5.为了防止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要轻柔进行颈动脉的分离,将分叉部彻底游离,确认上方的舌下神经非常重要,剥离颈动脉后方时,不要损伤迷走神经及其分支的喉上神经,分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图10-25〕。

图10-22 分离皮下组织
图10-23 分离颈动脉鞘
图10-24 血管穿刺
图10-25 游离颈内与颈外动脉

6.阻断颈总动脉前,静脉滴注肝素(5000U/kg),使全身肝素化,依次阻断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图10-26〕。

7.尖刃刀在颈总动脉前壁切开一小口,用Potts剪刀向颈内动脉方向,剪开颈总动脉到颈内动脉斑块远端正常内膜部分〔图10-27〕。

8.用显微剥离子从颈总动脉向颈内动脉剥离斑块,剥离时一定要在同一层面进行,避免段差出现,修整颈动脉内表面的残余斑块,消除段差,颈内动脉远端残留的部分病变内膜给予缝合固定〔图10-28〕。

图10-26 血管钳钳夹血管远、近端
图10-27 剪开颈内动脉
图10-28 游离颈内动脉斑块

9.冲洗颈动脉管腔,防止斑块碎屑及空气栓子在开放颈动脉后形成栓塞,6-0聚丙烯缝线自远端开始连续全层缝合动脉壁切口,缝合应严密,尤其是两端。缝合时勿将外膜带入动脉腔内,以免形成血栓,缝合结扎切口近端最后一针缝线前,先后暂时松开颈外,颈内动脉控制夹,若血液反流良好,再随即夹闭,助手用肝素盐水冲出动脉腔内气泡,结扎最后一针缝线〔图 10-29〕。

图10-29 彻底处理粥样硬化斑块

10.切口缝合结束后,先后撤除颈外及其分支甲状腺上动脉,颈总动脉的控制钳(或夹),约20秒后再撤除颈内动脉控制钳,以确保所有可能残留的组织碎片、气泡冲入颈外动脉〔图10-30〕。

11.缝合后颈动脉表面放置止血纱布,防止术后颈动脉缝合处针孔出血,必要时补缝1~2针〔图10-31〕。

12.缝合颈动脉鞘,颈阔肌,皮下,皮内缝合皮肤〔图 10-32〕。

图10-30 显微缝合动脉
图10-31 颈动脉表面放置止血纱布,防止出血
图10-32 缝合皮下组织
【术后处理】

1.血压控制 一般收缩压维持在100~150mmHg,不可过高,也不能过低。

2.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是否有血肿,神经症状和心血管功能。

3.术后第24小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阿司匹林等。

(吴春明 赵永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