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头 皮 肿 瘤

头皮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包括皮样囊肿、皮脂囊肿、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恶性肿瘤包括黑色素瘤、皮肤癌、肉瘤、转移性肿瘤等。

皮样囊肿为囊性畸胎瘤,头皮皮样囊肿好发于眉梢或颅骨骨缝处,可与颅内交通呈哑铃状。临床触之表面光滑,活动,质韧,无压痛,与头皮无粘连。但术前需要充分检查与颅内是否有交通。

皮脂囊肿非真性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致潴留性囊肿。与头皮有粘连,易继发感染,术前必须控制感染。

脂肪瘤为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呈分叶状。触之质软,无压痛,与头皮无粘连。

以上三者为常见头皮肿瘤,均为良性,生长缓慢,手术应该完整切除,防止复发。皮脂囊肿应该采取梭形切口,连同头皮皮脂腺开口处的小黑点一并切除,防止复发。

血管瘤为起源于血管的良性肿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三种,后二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常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成人少见。呈紫红色,压之可缩小,松手后恢复原状。蔓状血管瘤触之质软,有弹性,听诊时有吹风样杂音。术前均需做血管造影检查以了解病变范围,尤其注意与颅内有无交通。术后若留有残余,可辅以放疗和硬化剂局部注射。

神经纤维瘤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前者由鞘细胞组成,后者为特殊软纤维。神经鞘瘤又分为中央型和边缘型,中央型肿瘤呈梭形,包膜即为神经纤维,故手术切除时应沿神经纵轴切开,以免切断神经;边缘型质硬,活动,有压痛,易切除。神经纤维瘤呈圆形或梭形,长轴与神经干方向一致,质硬,活动,易切除;另一类为丛状神经纤维瘤,常因皮肤色素沉着粗糙又称为神经瘤性橡皮病,好发于头顶或臀部;肿瘤中心为血管窦,故手术应从正常组织切入,以防止出血不易控制,创面大者需植皮修复。

临床还有其他类型的良性头皮肿瘤,较以上几种肿瘤少见。笔者手术治疗一例血管性平滑肌瘤,该病例位于颞部,生长缓慢,平卧时增大,质韧;站立时缩小,质软,活动,听诊无血管杂音。血管造影见与颅内无交通,颞浅动脉两个分支供血,术中已证实,完整切除,切开肿瘤见血运丰富。

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白种人比有色人种发病率高。交界性黑痣、阳光和紫外线照射被认为是引起黑色素瘤的常见病因,妊娠时发展更快。根据形态分为结节性黑色素瘤和浅表性黑色素瘤,前者病情进展迅速,发生转移早,预后差;后者生长缓慢,转移也较迟,5年生存率为70%。简单的临床分期是: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Ⅲ期:伴有远处转移。诊断最终依靠病理检查证实。治疗上宜早期手术,若切除不彻底或切取活检,可迅速出现卫星结节及转移,故切除范围应为肿瘤外2cm,4~6周后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可辅以化疗或免疫治疗。

皮肤癌常见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起源于皮肤或附件基底细胞,发展缓慢,呈浸润性生长,很少有血道或淋巴道转移。伴有色素增多者呈黑色,需与黑色素瘤鉴别。对放射线敏感,可行放疗;对病灶大于1cm者,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方法。鳞状细胞癌起源于皮肤或附件的角朊细胞,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呈溃疡,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伴淋巴道转移。紫外线、化学因素、瘢痕等是常见病因,Neubauer等报道器官移植秃发受者可发生头皮鳞癌。治疗鳞状细胞癌中,放疗不易根治,一次性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切除范围应达到肿瘤外2cm。研究发现头皮癌中女性易患基底细胞癌,男性鳞状细胞癌多见。

肉瘤起源于皮下组织,常见为纤维肉瘤,其他类型少见。纤维肉瘤好发于枕颈部和眼眶部,中年人多见,开始为硬而无痛的结节,生长迅速,易发生溃疡。确定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纤维肉瘤对放疗敏感性差,故应采用根治性手术,预后较差,但Muzumdar等报道一例6个月婴儿患巨大纤维肉瘤经手术切除,随访10年预后良好。

转移性肿瘤可由邻近组织的恶性肿瘤直接侵犯或远处组织的恶性肿瘤经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至头皮,较其他头皮肿瘤少见。前者包括颅内恶性脑膜瘤、颅骨及头皮下组织的恶性肿瘤,Massi D等报道原发性头皮骨肉瘤,Seyhan T等报道头皮恶性小汗腺腺瘤均为此种类型。因颈总动脉血流大部分流入颅内,故经血道转移的头皮恶性肿瘤极少,原发癌以肺癌、乳腺癌、肾癌多见。经淋巴道转移的以淋巴肉瘤多见,Khalifeh I等报道以头皮单发病变为首发症状的霍奇金淋巴瘤。头皮转移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头皮转移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复发少,预后的关键取决于原发病灶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