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外科手术学(第2版)
- 吕德成
- 1535字
- 2021-12-13 16:04:10
第七节 乳房缩小整形术
巨乳症又称乳房肥大,通常是指女性乳房过度发育,重量和体积异常增加,与整体比例显著失调。其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能与内分泌紊乱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内分泌紊乱可致乳腺大量增生,脂肪大量堆积;遗传因素所致的巨乳症多见于乳腺纤维囊性变;此外也可见于丝虫病乳腺淋巴管阻塞而致乳房象皮肿。巨乳症多伴有乳房下垂,乳房下极垂于乳房下皱襞以下,不仅影响女性体形曲线美,还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变,尚引起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肩部、背部酸痛、颈椎关节炎、乳房下皱褶处糜烂、平卧时有胸部受压及窘迫感、体型臃肿,行动不便等,此外巨乳症常合并慢性乳腺炎,乳房疼痛。因此巨乳症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兼有美容和治疗的双重意义。其治疗原则是适当减少乳房体积、保持重塑后的乳房良好的外形,保留乳头、乳晕的正常感觉,减少术后的瘢痕。
1.各年龄组、各种原因引起双侧的巨乳症;
2.非肿瘤所致单侧或双侧乳房肥大或乳房不对称者。
3.乳房过大,与体形不成比例,使活动受限或乳房过大不满意而失去自信者。
1.患者精神准备很重要,术前必须反复交代手术必要性及效果,以取得患者及亲属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2.确定乳头新位置及乳晕范围 患者取立位,乳头新位置定于锁骨中线相当于上臂中点水平处,一般位于第5肋间,未婚青年位于第4肋间。新乳晕为圆形,直径4~5cm。
3.设计切口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手术方法很多,如乳晕周围切口法、倒T切口法、吸脂乳房缩小术等,尚无一定型术式,可根据术者选用的方法设计相应切口。这里介绍用切除内侧部分腺体保留蒂在下方的真皮组织瓣的方法行乳房缩小整形术。
(1)梯形切口:以原乳晕下缘为顶,乳房下皱褶为底设计一梯形切口线,底宽一般为8~10cm〔图18-86,左乳示梯形切口〕。
(2)新月形切口:于设计的新乳晕下缘下方3cm处设计横行弧线,凹面朝上,两端与乳房下皱褶画线重合,呈一新月形切口线,内侧多重合于胸骨旁,外侧多重合于腋前线〔图18-86,右乳示新月形切口〕。
宜采用静脉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
1.体位 平仰卧位,双上肢外展,背部稍垫高。
2.制备真皮组织瓣 切除梯形切口内的表皮层后,于乳晕上缘切开,切口两端分别沿梯形的两侧边向下延伸,直达乳房下皱襞处,切口深达皮下层。
3.显露腺体组织 避开梯形区沿新月形切口线切除线内的皮肤全层,然后掀起上方皮瓣,显露腺体组织。
4.切除内侧部分腺体组织 根据腺体大小于腺体上缘中点附近向下沿乳晕上内侧缘和真皮组织半内侧缘呈S形切除上内侧腺体组织,将腺体创面对拢缝合〔图18-87〕。
5.置放乳头于新位置 于乳头新位置处沿设计线切洞,上提乳头于上方皮瓣的下面自洞内引出,将边缘缝合固定。
6.关闭切口 如果真皮组织瓣过长,可适当折叠塑形,缝合固定1~2针,然后将上方皮瓣拉下覆于其上,皮瓣缘与下方的切口缘对拢缝合。注意真皮组织瓣蒂部应浅缝,并尽量少缝以免影响血供〔图18-88〕。
7.置放负压引流管 将30cm长乳胶管的前段10cm纵行剖成两半,分别置于皮瓣下的同侧和对侧,同侧头剪短3cm;后段管于侧胸壁另戳口引出(回病房后接负压吸引装置)〔图18-89〕。
8.整个乳房用厚层敷料加压包扎。
1.真皮组织瓣制备时,表皮的剔除一定要彻底,否则术后易形成皮瓣下囊肿。
2.术中切除腺体过多,分离范围过大,未能彻底止血,缝合时未能对合好组织层次,遗留有死腔造成的,容易出现术后血肿。
3.术前应认真选择手术方式,术中细致操作,防止乳晕周围血运障碍而致乳头、乳晕坏死的并发症出现。
4.术后乳房的厚层敷料加压包扎一定要可靠,否则易形成积血、积液甚至造成感染。
1.常规应用止血剂2日,抗生素1周。
2.持续负压引流48~72小时后撤除。
3.10~14日拆线。
(王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