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病因学及致病机制
一、外源性眼内炎
常由眼球穿通伤、内眼手术、角膜溃疡穿孔等致病原微生物直接进入眼内引起。眼球穿通伤如细小穿通伤口(注射针尖刺伤、铁丝刺伤等)、植物戳伤(芦苇、竹签等)或眼内异物存留易引起眼内炎;内眼手术以白内障手术和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感染为多。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另外,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常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致病菌。真菌感染常发生于植物性眼球穿通伤。
二、内源性眼内炎
指细菌或真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进入眼内引起,又称转移性眼内炎。好发于免疫缺陷、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慢性肾衰、肝脏疾病、口腔感染、肿瘤术后、心内膜炎等。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的致病真菌为白色念珠菌。
玻璃体是细菌、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致病菌侵入玻璃体内后可迅速繁殖并引起炎症反应。眼内炎病理改变的程度与细菌的数量及毒力、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治疗效果有关。急性期在显微镜下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渗出及组织坏死。中性粒细胞弥漫性分布于血管周围,并大量聚集于前房和玻璃体内,在巩膜穿孔处更密集。若晶状体囊膜破裂,致病菌和中性粒细胞可侵入晶状体,引起晶状体积脓。在前房、后房和玻璃体内出现蛋白类渗出物,在前房和睫状体平坦部形成纤维化脓性结节;坏死的细胞肿胀,失去细胞结构,核固缩、破裂或消失;坏死组织常呈嗜酸性染色;色素颗粒不易被分解破坏,常被巨噬细胞吞噬;角膜中央被毒素或中性粒细胞浸润后形成环形坏死及穿孔。急性化脓性炎症消退后,浸润的中性粒细胞逐渐被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代替。炎症渗出物逐渐被吸收,常与肉芽组织一起形成纤维瘢痕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