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内科临床实践(习)导引与图解
- 唐承薇主编
- 1210字
- 2021-12-10 18:14:26
第十章 急性腹泻 acute diarrhea
张军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于3次/天),排粪量增加(大于200克/天),粪质稀薄(含水量大于85%)。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病程一般在3周以内。
病因
表1-10-1 急性腹泻的病因
诊断方法
1. 病史采集
(1) 流行病学资料
1) 腹泻前饮食、饮水及用药情况:
是否有不洁饮食、异常饮食及特殊饮食史;是否有外出旅行史;是否存在地方流行病史;是否有使用过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泻剂的药物史。
2) 共餐者发病情况:
如有相同发病,提示食物中毒或急性感染性腹泻。
3) 腹泻发生的季节:
细菌性痢疾、霍乱多发生在夏季,轮状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秋冬季节。
4) 旅行史:
感染性腹泻与食物过敏多见。
5) 人群易感性:
婴幼儿和少儿易患轮状病毒、肠腺病毒及空肠弯曲菌性腹泻。
(2) 临床资料
1) 起病方式与病程经过:
起病急,病程较短的腹泻,多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细菌性痢疾和霍乱的潜伏期一般为1~2日,但亦可长至1周左右。食物中毒潜伏期多数在12小时内,可短至1~3小时。旅游者腹泻发生的时间大多为抵达旅游地后第3~7天。
2) 大便次数及量:
急性感染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次数多而量少与直肠激惹有关,也称里急后重;反之病变部位在肠道近端的可能性较大。
3) 粪便的性状(表1-10-2)
表1-10-2 粪便的性状
4) 粪便的臭味:
腥臭味多见于阿米巴肠炎,恶臭可见于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奇臭多见于消化吸收障碍,无臭多为分泌性水泻。
5) 伴随症状:
肠道各种感染性炎症常伴随腹痛及呕吐;过敏性胃肠炎患者可能伴随哮喘。
2. 体格检查
(1) 一般状况: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弹性、精神状态等可反映脱水及感染的程度;严重营养不良者多伴有恶性肿瘤或慢性基础疾病;皮疹及淤斑提示变态反应性疾病。
(2) 腹部检查:
多有压痛,肠鸣音多活跃;小肠病变常有脐周压痛,结肠病变多为下腹压痛;有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征阳性、黄疸、蜘蛛痣等提示腹泻与肝病有关;扪及腹部包块时,应考虑肿瘤、慢性炎性病变等。
(3)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触及质硬而固定的结节样肿块、指套染有血迹,常提示直肠癌;若发现肛门瘘管,则提示肠结核或克罗恩病;若直肠指检发现直肠周围有压痛点,提示腹泻可能由阑尾周围脓肿和盆腔炎等引起。
(4) 其他:
甲状腺肿大、血管杂音及震颤、突眼等,常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肤色素沉着,应考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3. 辅助检查
急性腹泻的检查更偏重于对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和排查。粪便的病原学检测,包括镜检红、白细胞、巨噬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肿瘤细胞、食物残渣、寄生虫及寄生虫卵、细菌学检测等,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和直肠癌、过敏性肠炎、胰源性腹泻、肠道寄生虫病等疾病的诊断。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患者的粪便,可发现轮状病毒或腺病毒颗粒,有助于病毒性肠炎的诊断。
笔记
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图1-10-1 急性腹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流程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