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PET-CT检查技术进展与应用

PET-CT是一种无创的分子成像技术,它融合了CT的解剖成像和PET的功能成像优势,在肿瘤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分期、预后、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PET-CT的常用示踪剂是 18F-FDG,通过不同病理状态下,病变对 18F-FDG的摄取和代谢情况来反映病变的性质。目前,PET-CT的主要应用范围和优势包括如下。
1.通过一次扫描对肿瘤病变进行分期(图1-5-1)。
图1-5-1 右肺低分化腺癌伴右颈部转移(T2N3M1)
男性,53岁,咳嗽气短1个月。CT肺窗(A、D)显示两肺多发肿块与结节病变、肺间质有异常增生,同层PET(B、E)及融合图像(C、F)所有病灶及纵隔、左侧腋窝、肺门淋巴结核素浓聚;纵隔窗(G、J、M)显示颈部、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部分融合,左侧肾上腺结节、右侧肾上腺形态饱满,上述病变部位在PET(H、K、N)及融合图像(I、L、O)上核素代谢均呈增高表现
2.恶性肿瘤细胞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对 18F-FDG的摄取也相应增加,从而在病灶局部出现核素浓聚,因此可用于病变的定性,例如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以及纵隔肿瘤诊断(图1-5-2)。
图1-5-2 胸腺癌(Ⅱ期)
男性,72岁,声音嘶哑1个月。胸部CT肺窗(A)及纵隔窗(B)示腔静脉旁软组织密度影,病变与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分界不清,该病变核素明显浓聚(C、D),SUV max值为5.3,全身PET(E)未见明确转移灶
3.病变的随访以及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
然而,PET-CT也存在假阳性的问题,例如对于炎症、肉芽肿性病变时 18F-FDG也可出现局部的代谢异常,而出现核素异常的浓聚(图1-5-3)。因此,结合胸部薄层CT扫描观察病变及周围的细微结构,可进一步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而对于GGO病灶,CT较PET-CT更有优势。
图1-5-3 结节病
男性,65岁,CT肺窗轴位(A、B)、冠状位(C、D)重建显示两肺多发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实变影。上述病灶在PET(E)上均呈代谢活性增高
(郭佑民 于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