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第3版)
- 刘士远 郭佑民
- 9字
- 2021-12-17 23:36:16
第六章 肺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急性支气管炎
【概述】
支气管炎(bronchitis)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支气管炎性病变,病因包括感染、毒气吸入、粉尘吸入、吸烟、自身免疫疾病、器官移植、药物性损伤、免疫缺陷等,患病部位为各级支气管,支气管末梢为小气道,小气道为无软骨通气管道,包括膜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炎通常指气道直径<2mm小气道炎性病变,常可伴发大气道病变。
急性起病时称为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这里仅阐述感染性急性支气管炎。感染性急性支气管炎可发生各个年龄阶段,常见于儿童,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病毒为主要致病菌,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其他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等,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曲菌等病原体也可以引起感染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
(1)常常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及低氧血症,出现这些症状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查体可闻及干性啰音,位置常不固定,并发支气管肺炎及细菌感染可有相应肺部体征,整个病程相应延长。
【实验室检查】
病毒感染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可不增高,仅有淋巴细胞增高,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的检测、电镜检测病毒包涵体等。其他病原体有相应的检测方法。
【影像学表现】
感染性支气管炎病理为气道壁上皮细胞损伤,出现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渗出,炎性渗出物填充支气管管腔结构,支气管管腔内可形成肉芽肿性病变,显示为增生性细支气管炎;或者炎症发生在小气道时,导致细支气管狭窄,小气道闭塞,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的炎性病变可进一步向周围肺实质蔓延,形成支气管肺炎,并发细菌感染。不同的病理表现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胸片检查可无阳性征象,或因支气管炎性水肿显示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由于支气管炎性水肿,气道狭窄,部分阻塞时可出现病变区小叶性肺气肿,水肿加重,气道完全阻塞时可出现病变区小叶性肺不张;当周围肺实质显示支气管肺炎时,显示为肺叶、段内腺泡结节影、实变影及磨玻璃影。
2.CT表现
支气管炎性水肿CT显示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扩张或狭窄,边缘模糊(图6-1-1),较严重的感染导致支气管周围炎症或者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支气管向心性阻塞,显示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常见原因有腺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HRCT主要显示为细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扩张、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图6-1-2),间接征象为马赛克灌注、空气潴留征(图6-1-1B、图6-1-3)。
小叶中心性支气管被病变填充形成小叶中心结节,细支气管及其分支充填炎性渗出物或肉芽肿形成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均提示小气道病变,是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的特征性表现(图6-1-4)。
空气潴留或肺血流重新分布导致肺透亮度不均匀,称为马赛克灌注,小气道病变时,呼气时因小气道狭窄、肺泡内气体排出受阻,导致呼气相局部肺组织密度减低,支气管血管束稀疏变细,而周围正常肺组织肺密度相对较高,这种呼气相马赛克灌注更明显的表现,为空气潴留征,强烈提示为小气道病变(图6-1-1B,图 6-1-3)。
【诊断依据】
(1)2003年Ryn分类将细支气管病变分为:①原发性细支气管病变;②间质性肺病累及小气道;③大气道病变累及小气道三个大类。每个大类中包含几个小类。
图6-1-1 急性支气管炎
女性,41岁,发热,呼吸困难3天。胸部HRCT轴位(A、B)及冠状位重建(C、D)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扩张、边缘模糊,右中叶内侧段显示马赛克灌注,未见明显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
图6-1-2 感染性支气管炎(真菌性)
男性,62岁,COPD患者,发热、气促4天。HRCT(A、B)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边缘模糊、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分泌物培养示烟曲菌
图6-1-3 感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性)
男性,3岁,CT轴位肺窗(A、B)示双肺弥漫性马赛克征伴小气道炎症,符合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图6-1-4 感染性支气管炎(细菌性)
胸部CT平扫肺窗(A、B)显示两肺多发点片状、斑片状模糊影,右中叶显示小叶中心性结节及树芽征,边界模糊,符合感染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分泌物培养示肺炎链球菌
(2)2009年Rice分类将细支气管病变分为:①原发性细支气管病变;②继发性细支气管病变。其中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是非特异性改变中细胞性细支气管炎的一种。
(3)小气道感染性病变往往合并大气道炎症,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辅以病原学诊断,可诊断感染性支气管炎。
【鉴别诊断】
细支气管炎的鉴别包括病因鉴别与各种类型细支气管炎影像学鉴别。引起细支气管炎病因很多,包括感染、化学损伤、物理损伤、药物性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明确病史支持时鉴别诊断并不难。各种类型细支气管炎影像学相互鉴别是鉴别诊断的难点。
1.细支气管炎病理学分类
综合2003年Ryn分类(表 6-1-1)及 2009年 Rice分类(表6-1-2),在病理学上,细支气管炎分为原发性细支气管病变与继发性细支气管病变两大类。
表6-1-1 细支气管病变分类(2003,Ryn分类)
表6-1-2 细支气管病变分类(2009,Rice分类)
(1)原发性细支气管病变包含特征性病变与特异性病变两个小类,特征性病变中包括滤泡性细支气管炎、嗜酸性细支气管炎、肉芽肿性细支气管炎和矿尘性气道病变;特异性病变包括弥漫性细支气管全壁炎(泛细支气管炎)、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婴儿内分泌细胞增生及其他。
(2)继发性细支气管病变包括肺间质病变累及细支气管与气道病变累及细支气管两个小类,肺间质病变累及细支气管包括肺间质病变(RBILD、DIP、BOOP-COP)、过敏性肺炎、肉芽肿性肺病(结节病、PLCH、GPA)累及细支气管,气道病变累及细支气管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COPD累及细支气管。各型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与预后均有不同。
2.细支气管炎影像学分类
在影像学表现上主要为管壁增厚与管腔扩张不同模式的组合,在段及亚段支气管测量管壁厚度超过管腔经外缘连线的直径的20%以上定义为管壁增厚;管腔经内缘连线的直径与同层面伴行肺动脉直径的比值在0.7~1之间为正常,小于0.7为管腔缩小,1.1~1.5之间为管腔扩张,大于1.5为支气管扩张。
在影像学上,细支气管炎管壁增厚与管腔扩张组合模式示意图(图6-1-5)。根据病理学分类及影像学组合模式的不同,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分类分为细胞性细支气管炎与纤维性细支气管炎两个大类。
图6-1-5 细支气管炎管壁增厚与管腔扩张组合模式示意图
(1)细胞性细支气管炎根据支气管壁浸润的细胞类型不同分为5个小类
1)感染相关性炎性细胞浸润: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是其中的主要类型,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结核、肺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感染,还有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等。
2)非感染相关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吸入性肺炎(如毒气、误吸相关液体等)、弥漫性细支气管全壁炎(又称泛细支气管炎)、RB-ILD、DIP等。
3)淋巴滤泡细胞增生: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免疫缺陷病相关的淋巴滤泡浸润引起的细支气管炎。
4)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包括哮喘、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细支气管炎,一般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高于3%。
5)肉芽肿浸润:包括肉芽肿相关性病变(GPA、结节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尘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等。
(2)纤维性细支气管炎分成2个小类
1)增生性细支气管炎:主要由于小气道内增生阻塞所致,包括增生性全细支气管炎,主要显示为管腔阻塞、管壁病变轻,无纤维化。
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主要由于小气道壁纤维增生,管腔闭塞所致,包括移植后 BOOP、BOOPCOP、COPD、中轴纤维化或结节病后期。
(刘进康 熊 曾 江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