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与康复

由于人的呼吸系统与外界相通,有害物质可直接侵入造成病害。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大多数与感染、变态反应、理化因素及全身性的疾病有关,其中以感染最为常见。小儿尤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发病率为高,因此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力求实效,做好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促进康复主要是做好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补充水分及营养是小儿呼吸道疾病护理,促进康复的关键所在。

【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雾粒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而输入呼吸道,进行呼吸道湿化及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1]

根据患儿病情选择不同的雾化装置,使液体和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对呼吸道有湿化和温化的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气道的阻力;溶解分泌物、稀化痰液,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雾化吸入要在患儿配合安静状态下进行(哭闹会影响治疗效果),年长儿尽量采用坐位;婴幼儿抱入怀中,取坐位或半坐位,此体位有利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患儿如取仰卧位,由于潮气量减少,不利于吸入治疗。对危重患儿可抬高床头,雾化后及时吸痰,鼓励年长儿自己咳嗽,并教会患儿有效的咳嗽方法。做超声雾化时雾流量应由小到大,雾化面罩由远到近,给患儿一个适应的过程,避免呛咳发憋。雾化吸入完毕后,用毛巾擦净患儿口鼻周围雾水,若吸入的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给予清水漱口,防止药物残留在口腔内引起真菌性口腔炎[2]

【吸痰】

呼吸道吸痰法是为了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机体供氧,保证有效的通气,促进患儿康复。

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的管腔均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膜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黏液纤毛运动差,易导致痰液黏稠阻塞大气道,造成呼吸困难。

(一)吸痰的适应证

口鼻有奶块或呕吐物聚积,肺部或喉部听诊有痰鸣音者、胸部物理治疗或雾化后、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者。

(二)操作步骤

1.吸引前先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

2.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清醒患儿给予解释,调整患儿适宜体位。

3.连接吸引器,调节负压儿童吸痰为20~40kPa。

4.患儿头转向操作者,昏迷患儿可使用压舌板等。

5.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1)吸上呼吸道分泌物:将吸痰管插入口腔或鼻腔,吸出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2)吸下呼吸道分泌物:另换吸痰管,折叠导管末端,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放开导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3)使用呼吸机时行气管内吸痰方法:①吸入高浓度氧气1~2分钟;②如痰液过黏稠不易吸出时,可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10ml;③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打开吸引器;④分离与呼吸机连接的管道,返折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当遇到阻力时,上提0.5~1.0cm,打开返折的吸痰管,旋转提吸;⑤吸痰毕迅速连接呼吸机,吸入高浓度氧气1~2分钟。

6.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秒,如痰未吸尽,休息2~3分钟再吸。

7.拔出吸痰管后吸入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

8.脱手套,洗手,记录。

9.用后物品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三)护理注意事项
1.鼻咽部吸引操作注意点

①操作前洗手,戴手套,患儿取侧卧位或头转向一侧。②选用合适的吸引器,调节好吸引器的压力,一般新生儿压力 <100mmHg(13.3kPa),以能够吸出分泌物的负压为合适,不宜过高,以免损伤黏膜。③先吸引口腔,换管后再吸引鼻腔,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④吸引时不要将吸引管的端孔或侧孔贴于口腔黏膜或舌面上,不要将吸引管强行插入鼻孔,待吸引管放置在正确位置后方可开始吸引。每次将吸引管放入、吸引至退出鼻或口腔的总时间<15秒。⑤吸引时应观察患儿有无发憋喘息、呼吸暂停、心率减慢和发绀等。如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吸引,给予吸氧等处理。⑥观察吸引出分泌物的颜色、量、黏稠度及吸引时发生的病情变化,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2.气管插管内吸引操作注意点

①以两人协同操作为宜,一人专管吸引,一人专管吸引前后的加压操作及病情观察。操作前洗手,戴无菌手套及口罩,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②应用6Fr或6.5Fr的吸痰管,调节好吸引器的压力,负压 8~13.3kPa(60~100mmHg),备好复苏囊。③吸引前,先以纯氧提高患儿的氧分压,预防吸痰时低氧血症发生,再脱开呼吸机接口,于患儿吸气的同时在气管内滴入0.5~1ml的生理盐水,然后接复苏囊,纯氧通气5~8次。④插入吸引管至人工导管头,退出0.5~1cm开始边吸引边左右旋转,向上提拉以吸尽痰液,时间不超过15秒。吸引后再接复苏囊加压供氧5~8个呼吸周期,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重复吸引。⑤吸痰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如有面色呼吸心律改变及发绀等,立即停止操作,给予复苏囊加压供氧或接回机械通气,并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⑥更换吸痰管,吸引口、鼻咽部分泌物。⑦有条件者可以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吸痰过程中不需中断机械通气,且在操作中不会污染吸痰管,保证整个吸痰系统处于无菌状态。⑧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分泌物的颜色、量、黏稠度及操作时的病情变化。

3.痰液黏稠

可配合拍击胸背,适用于肺膨胀不全、肺炎、气管插管及拔管后的患儿。但心力衰竭、颅内出血及无炎症者不主张进行。其目的是通过胸壁的震动,促进肺循环,并使小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的呼吸道,有利于排痰。方法:使用拍击器或半握空拳法,从外周向肺门轮流反复拍击,使胸部产生相应的震动。拍击的速度与强弱应视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新生儿拍击速度为100次/min。

【振动排痰机】

使用振动排痰机,改变以往护士手工叩背力度不合适、频率不均、护士易疲劳的不足。振动排痰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移动灵活、具有独特的低频振动、深穿透性、叩震结合等特点,可快速有效地排除患者细小支气管中的痰液,再结合其解痉及促进浆细胞分泌的作用,对保持呼吸道通畅较其他方法有明显的优势[3]。它的无创性和柔和的叩震作用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疗效及舒适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患者且在治疗中不受体位限制。

正确使用振动排痰机有助于患儿胸壁肌肉松弛,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的痉挛,促进浆细胞的分泌,把肺组织深部的痰液及分泌物引流出来,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之一。

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儿情况,通过X线片了解病变部位,根据患儿的年龄确定使用叩击头的尺寸、频率和时间,对年长儿首先告诉患儿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治疗时间,以便取得患儿的配合,对婴幼儿的家长也要介绍该项治疗的意义。

治疗前20分钟常规雾化吸入,湿润气道。治疗时患儿最好采取侧卧位,护士一手轻握叩击头手柄,指示箭头朝上,一手引导叩击头,轻加压力,观察患儿反应。将叩击头放在患儿肺部下叶处,持续30秒左右,提起叩击头向上移动,放在另一部位进行叩击,治疗时要缓慢有次序的移动,从下向上、从外向里移动,至布整个肺部。不可快速、随意的移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给患儿造成不适。在肺部炎症感染重的部位,可延长叩击时间,同时加大一些压力,使蓄积的黏液从毛细支气管振落,流向大的支气管,由于在大的支气管中痰液积聚刺激咳嗽中枢,从而排出痰液。对婴幼儿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耐受程度,及时将口、鼻、咽中的分泌物及痰液吸出。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集药疗、电疗、磁疗、灸疗为一身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同。其原理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使药物在治疗仪的作用下,透过皮肤及相应组织到达病变部位。减轻肺部淤血,促进渗出物吸收和啰音消失。

操作流程:

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测仪器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2.插好输出治疗线(带圆形电极板),将温度调节到同室温或中温挡。

3.根据年龄和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时间和治疗剂量(表 4-4-1)。

4.将理疗贴片上的吸纳垫均匀滴满药液。

5.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将带有药液的理疗贴片固定在两侧肺腧穴上,开始治疗。

6.治疗完毕后仪器自动报警停机。

表4-4-1 建议治疗时间和治疗剂量

在理疗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偶可出现局部红、痒现象。涂络合碘或安尔碘即可。

【小儿肺炎的护理】

肺炎是指由各种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过敏)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发热、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啰音为其共同临床表现。根据患儿年龄及致病因素的差异,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肺炎是小儿时期的主要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婴幼儿。

(一)肺炎的分类

目前儿童肺炎的分类方法有4种,各类肺炎可单独存在,也可两种同时存在。①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②按病因分类:可分为感染性肺炎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非感染性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③按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④按病情分类:可分为轻症肺炎(主要为呼吸系统表现)、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严重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发病情况,既往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了解患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发病前有无原发疾病,如麻疹、百日咳等。询问出生时是否足月顺产,有无窒息史。生后是否按时接种疫苗,家庭成员是否有过敏史、呼吸道疾病病史。

2.身体状况评估

患儿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评估体温增高的程度、热型、排痰的能力及痰液的性质。有无呼吸增快、心率增快、肺部啰音。有无气促,端坐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唇周发绀等症状和体征。有无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了解胸部Ⅹ线检查、病原学及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患儿是否有因发热、缺氧等不适及环境陌生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是否有哭闹、易激惹等表现。患儿家长是否有因患儿住院时间长、知识缺乏等产生的焦虑不安、抱怨的情绪。评估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和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患儿家庭环境及家庭经济情况。

(三)治疗原则

主要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

1.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药物积极控制感染,重症宜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宜采用对症治疗、中药治疗、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

2.若中毒症状明显、严重喘憋、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注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

4.防治并发症。

(四)常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体温过高。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五)护理措施[4]
1.一般护理

病室定期紫外线消毒,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阳光充足、通风(避免对流风),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开窗2~3次,每次10~30分钟;室温保持在18~22℃;因儿童呼吸道黏液腺分泌不足,再加上肺炎患儿呼吸次数增多,呼吸道黏膜比较干燥,所以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应分室居住,以防交叉感染。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对重症患儿应精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严格控制静脉点滴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液体均匀滴入,以免发生心力衰竭。

2.饮食护理

儿童生长发育旺盛,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鼓励患儿进米汤、果汁等,以补充热量和呼吸道水分的丧失。注意多饮水,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与黏膜病变的修复,并增加纤毛运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结,以利痰液排出,同时可以防止发热导致的脱水。但要适量,避免加重心肺负担。同时酌情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等,以供给足够的营养,利于疾病的恢复。宜少量多餐,避免给油炸食品及易产气的食物,以免造成腹胀,妨碍呼吸。婴儿喂养时应耐心,每次喂食必须将头部抬高或抱起,以免呛入气管发生窒息。进食确有困难的患儿,可静脉补充营养。

3.症状护理
(1)发热:

发热可使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使机体缺氧加重,故应监测体温,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一般4小时测量体温1次,如高热或其他特殊情况需1~2小时测量1次,降温处理后30分钟至1小时需复测1次,以观察降温效果。当体温发热≤38.5℃时,可选用宽衣松被解包(尤其适用于新生儿、小婴儿),降低环境温度,头部冰袋降温、温水浴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方法,如患儿有高热惊厥史则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当体温≥38.5℃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并监测体温及病情变化,如遇不能用药情况应给予物理降温。

(2)咳嗽:

指导患儿有效咳嗽,当患儿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对于咳嗽无力的患儿给予患儿经常变换体位,可将五指并拢,手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拍背部,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动排出。拍背时要避开脊柱,力度适中。

(3)呼吸困难:

①患儿出现喘憋、口唇发绀、面色灰白等低氧血症的情况时应立即给氧。根据血气情况婴幼儿可用面罩法,年长儿可用鼻导管法。若出现呼吸衰竭,则行呼吸支持,如CPAP、气管插管的机械辅助通气。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体位,以利于肺的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前协助转换体位,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体位引流。体位引流的方法是:根据病灶的部位取不同的体位,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拍击背部,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促使肺泡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动作用排出。必要时,可使用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薄利于咳出。用上述方法不能有效咳出痰液者,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但吸痰不能过频,否则可刺激黏液产生过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呼吸窘迫程度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

(4)心力衰竭:

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60次/min,且心率>160~180次/min、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时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减慢输液速度,准备强心药、利尿药,做好抢救的准备。若患儿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则为肺水肿的表现,可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但每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

(5)颅内高压: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肌张力等变化,若有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高等颅内高压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共同抢救。

(6)中毒性肠麻痹:

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呕吐的性质、是否有便血等,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及胃肠道出血。如发生立即禁食、胃肠减压。

4.用药护理

使用解热药后注意多饮水,以免出汗引起虚脱。口服止咳糖浆后不要立即饮水,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

告知家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治疗护理及时,则患儿多痊愈快、预后好。解除其心理负担,争取患儿家长对治疗和护理的支持与配合。

(六)出院指导

(1)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2)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呼吸运动锻炼,改善呼吸功能。

(3)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去人多、拥挤及通风不良的场所。

(4)教会家长处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及时控制。

(5)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应积极治疗,增强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支气管哮喘(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呼吸道高反应性,可引起呼吸道狭窄,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可在婴幼儿起病,并以儿童多发,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询问

患儿哮喘的病程有多久,既往发作的情况,用药史。此次发作时的症状,诱发或缓解因素,了解患儿有无变应原接触史。有无家族史。

2.身体状况评估

患儿的意识、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口唇、面颊、耳郭等处皮肤有无发绀,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改变,有无端坐呼吸、三凹征等。评估痰液的颜色、性状、量及咳嗽的有效性。听诊肺部哮鸣音、呼吸音的改变。

3.辅助检查

了解患儿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血液检查、痰液检查、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及呼吸道反应性测定的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患儿及家长的情绪,是否有烦躁、焦虑、恐惧等。评估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患儿关心程度。评估家庭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情况和社区卫生保健状况。

(二)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控制发作、预防复发。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药、抗生素等解痉和抗感染治疗,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吸入治疗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阶段因人而异地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案。

(三)常见护理问题

①低效性呼吸形态。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④焦虑。⑤知识缺乏。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患儿多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减少活动。为患儿提供一个安静、空气清新、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多通风,少开空调。避免有害气体及强光的刺激,以保证患儿的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室内物品应简单、不铺地毯、不放花草、不养宠物。避免使用陈旧被褥及羽绒、丝织品、绒毛玩具等。湿式扫除,最好使用吸尘器,以减少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利于排痰。

2.饮食护理

给予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食用诱发哮喘的食品,如鱼、虾、蛋、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应少食多餐。保证营养均衡搭配,以利病情康复,家长要经常细心观察患儿的饮食,不难找到对哮喘致敏的食品。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好转,尤其是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增强,食物过敏的种类也就随之减少。因此,也要不断地解除某些限吃的食品。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以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防止痰栓形成。

3.症状护理
(1)咳嗽:

详见肺炎护理相关内容。

(2)呼吸困难:

①协助患儿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②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浓度以40%为宜,定时进行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氧流量,保持 PaO2在 9.312.0kPa(70~90mmHg)。③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药和糖皮质激素,并评价其效果和不良反应。若有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④给予雾化吸入、胸部叩击或震荡,以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对痰液多而无力咳出者,及时吸痰。⑤教会并鼓励患儿做深而慢的呼吸运动。⑥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呼吸困难的表现及病情变化。若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及时给予机械通气。⑦若患儿出现发绀、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呼吸音减弱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共同抢救。

4.用药护理

使用支气管解痉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应评价其效果和不良反应。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并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的发生。

5.心理护理

帮助患儿保持愉快的心情,比如给年幼的患儿讲故事、玩玩具、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对年长儿要根据其理解能力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争取患儿的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状态。如身体状况许可鼓励患儿在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特别对首次哮喘发作的患儿应耐心解释,通过护理干预缓解患儿的紧张心理。向患儿家长讲解哮喘的诱因、治疗过程及预后,指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患儿,避免对患儿厌烦与歧视,但也不能过分宠爱,以免产生依赖心理,充分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学会自我护理,预防复发。精神紧张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因素之一,所以心理护理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护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6.出院指导

(1)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坚持户外锻炼,如跑步、跳绳等运动,增加肺活量,对预防哮喘的发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2)指导饮食:部分哮喘患儿可因不适当的饮食而激发或加重哮喘,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找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食物。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不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及饮料。

(3)指导呼吸运动:以加强呼吸肌的功能在执行呼吸运动前,应先清除患儿鼻通道的分泌物。①腹部呼吸运动方法:平躺,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膝弯曲,脚平放地板;用鼻连续吸气并放松上腹部,但胸部不扩张;缩紧双唇,慢慢吐气直到吐完;重复以上动作10次。②向前弯曲运动方法:坐在椅上,背伸直,双手放在膝上,头向前向下低至膝部,使腹肌收缩;慢慢上升躯干并由鼻吸气,扩张上腹部;胸部保持直立不动,由口将气慢慢吹出。③侧扩张运动方法:坐在椅上,将手掌放在左右两侧的最下肋骨;吸气,扩张下肋骨,然后由口吐气,收缩上胸部和下胸部;用手掌下压肋骨,可将肺底部的空气排出;重复以上动作10次。

(4)指导患儿及家长识别哮喘发作先兆:如接触变应原后有无鼻痒、打喷嚏、流鼻涕、干咳等症状,运动后有无咳嗽、气促,夜间和晨起有无胸闷等,一旦出现先兆应及时按照自我管理方案用药。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5)指导患儿及家长了解目前使用的药物:如药物的主要作用、用药时间和使用方法。

(6)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掌握吸药技术:指导掌握吸入技术保证吸入药物的正确应用,鼓励并指导患儿在家中坚持每天定时测量峰流速(PEF),监测病情变化,并记录哮喘日记。

(7)定期复诊,2~3个月监测肺功能,以保持病情稳定。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术前护理】

(一)目的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经鼻、咽、喉到达气管、支气管深部,直视气管、肺内局部病变情况,不仅可以对支气管、肺先天性发育不良、局部阻塞性疾病、肺不张、急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咯血、哮喘、弥漫性肺实质病变等进行局部介入治疗,并且有助于胸外科手术方法的选择及范围的确定,有效地提高肺部疾病的诊治水平。

(二)适应证

1.性质不明的弥散性肺病变。浸润性、肺不张、肿物等。

2.急、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性肺炎、慢性、难治性肺炎。

3.难以解释的咯血、长期干咳、局限性哮鸣。

4.支气管肺部阻塞性疾病。管外压迫、肿物、深部异物及分泌物阻塞等。

5.需行肺灌洗术、肺活检术获取标本以供病原菌培养、细胞分析和病理检查等。

6.气管插管困难者行纤支镜引导插管。

7.胸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位置,决定手术切除范围。

8.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肿物进行术前诊断和定位。

9.气管手术、肺切除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肉芽增生或狭窄。

(三)禁忌证

1.大咯血及严重出血性疾病患儿。

2.高热不退者。

3.肺功能严重减退者。

4.心、肾、肝功能严重衰竭者。

5.一般情况太弱不能承受检查者。

(四)术前护理[5]

1.及时协助完成术前的各项检查,如: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乙肝五项、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气、肺功能等。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了解有无麻醉药过敏史。

2.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介绍纤支镜检查的过程,鼓励他们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儿对检查的恐惧心理,从而获取患儿积极的配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诊治工作。

3.术前禁食水6~8小时,避免术中因呕吐造成窒息。

4.准备心电监护仪,氧气设备,吸痰用物,简易呼吸器以及急救药物,使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5.术前 15~30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01~0.03mg/kg),肌注阿托品能起到减少唾液分泌的作用,可降低术中唾液误吸入气道的风险,还可以防止迷走神经兴奋和减弱咳嗽反射。减少地西泮抑制心率的副作用。由于婴幼儿对阿托品的毒性反应极敏感,特别是痉挛性麻痹与脑损伤的小儿,反应更强,环境温度较高时,因闭汗有体温急骤升高的危险,应用时要严密观察儿童脑部对本品的敏感性,尤其发热时,易引起中枢障碍。咪达唑仑注射液(0.1mg/kg)用于检查前病人镇静,静脉给药时用0.9%生理盐水稀释,注射速度宜慢。

6.用2%的利多卡因间断喷鼻咽部3次,进行上气道的表面麻醉。

7.患儿采取仰卧位,用被单约束四肢,松紧适度。

8.术中给予鼻导管低流量氧气吸入,心电监护,防止操作过程中发生低氧血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五)术后护理

1.术后休息需观察10分钟,由医师陪伴送回病房,以免途中发生意外,并与护士交接手术过程。

2.术后禁食、禁水,吸氧、心电监护4小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变化,做到及时对症处理。密切观察是否有皮肤出血点、发热、咯血、气胸、喉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详细记录生命指征。

3.咯血及做活检患儿,遵医嘱静点止血药,应注意观察咳痰情况,确定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六)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患儿的心理护理

患儿产生恐惧的主要原因:

1.年长儿不同于婴幼儿,他们已初步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理性的水平,对事物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他们的所谓思想又相对片面,在环境、家长嘱咐、周围患儿的影响下很容易走向抵触,不能正确对待检查以及自己本身。如果说产生恐惧是正常的,那么,孩子们所缺乏的是对这种有创检查的正确认识。

2.孩子们会产生恐惧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家长。每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痛苦、有危险,爱子心切是无可厚非的。家长本身的恐惧会不经意地影响孩子,使孩子笼罩在恐惧的氛围中。

3.直接的原因来源于孩子本身的视听感受。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雪白的墙壁、整洁肃穆的操作台以及冷冰冰的手术器械,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倾听来自其他小朋友关于手术疼痛和害怕的诉说,他们就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将以上这些视听感受整合;并且检查时家长只能在手术室外等候,无论怎样也不会是愉快舒适的画面。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恐惧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护士的职责,通过努力、专业的心理护理,可以将这种恐惧降至最低限。

(1)学会倾听:首先我们要把孩子看做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学会和他们平等交谈。期间,学会倾听是最主要的,听孩子讲他们的恐惧,听他们说对检查的看法,听他们诉说对可能面临的疼痛和痛苦的感受。在此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必要的有效疏导。

(2)教孩子勇敢:勇敢两个字不是干瘪的字眼,所以,我们也不能对其泛泛而谈。首先,我们要用最通俗易懂的孩子的言语告诉孩子,这项检查有多么重要,就像每日饭前饭后要洗手一样,如果不洗或洗得不好,就会生病。在强调重要性的同时,要让他们明白此项检查的不可选择性,是经过家长同意、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所以,此时的语气和态度要不容置疑,以此博得孩子们最大限度的信赖和接受。

(3)在最痛苦时伸出你的双手:一旦检查开始,孩子也就进入了最后的应对状态,此时是他们心理最脆弱的时候。而且,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孩子此时更需要他人的关怀和鼓励。如果护理人员能在整个过程中陪伴在孩子身边,那么,护理人员将成为孩子此时最需要依靠和信赖的人,这种信赖是孩子勇敢渡过难关的最好良药。

(4)术后鼓励不能忽视:当孩子顺利进行完检查,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病室,你要及时夸奖这个小英雄,让他觉得自己的确非常了不起,适时的表扬不但可以让他很快忘掉检查时的痛苦,而且会对其他的患儿起到很好的榜样效应。

(5)耐心于家长的解释工作: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相对于孩子的恐惧,家长的恐惧要十倍百倍于孩子。为了让家长心态平和,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迎接检查的环境,我们应该对家长给出必要的解释工作,言语不必太多,让家长正视检查、信任医院和医护人员,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是最终目的。

(张鸿燕 徐润华 郑 伟)

参考文献

1.熊振芳,李春卉,陈丽.基础护理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2.苏夏莉.小儿雾化吸入的护理.饮食保健,2016,9:192.

3.古婷婷.胸部物理排痰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8):182-183.

4.张琳琪.护理技能实训教材(儿科护理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5.商建萍.舒适护理对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应用效果、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