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4 外固定架患者的护理

患者,男,44岁,主诉:坠落致左小腿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约3小时,于急诊室接受X线片检查、CT检查,常规化验检查、临时制动、紧急对症治疗后,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
入院后查体:

体温36.4℃,脉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1/83mmHg,患者于我院急诊就诊前约3小时因坠落致伤。患者不慎从高处坠落,伤后患者左小腿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并伴有活动性出血,后来我院急诊。于急诊室接受X线片检查、CT检查、常规化验检查、临时制动、紧急对症治疗后,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缝合、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术后收住院,患者伤后无昏迷、头痛、头晕、气促、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小便正常,大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疾患、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

专科查体:

左小腿皮肤挫伤。左小腿下段内踝处见长约5cm的开放伤口,左胫骨下段呈粉碎性骨折,暴露于皮肤外,左小腿可见明显畸形、肿胀。左胫腓骨远端压痛明显,下肢轴向叩击痛明显,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阴性。骨擦音及反常活动存在。左踝关节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左下肢肢端皮肤较对侧温度低,苍白,弹性差,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迟,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较对侧弱,肢体肌肉牵拉痛阴性,皮肤痛触觉较对侧迟钝,足趾主动活动正常。

辅助检查:

X线片示左胫腓骨骨折,移位明显,严重粉碎,关节面粉碎。CT:左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端波及关节面。血常规,WBC:15.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6%,淋巴细胞百分比:6.3%。

思维提示

[1]患者左小腿有开放性伤口,受伤到手术经历了3个小时的时间,有感染的危险,患者在接受手术回到病房后需要密切观察有无感染的征象。

[2]患者左小腿肿胀明显,考虑到小腿解剖结构的特点,需密切观察左小腿的肿胀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3]患者为高处坠落伤,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加上软组织损伤严重,患者的疼痛较严重,需及时给予评估,并予以处理。

2.护理评估

(1)患者的生命体征。

(2)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

(3)检查外固定架是否松动。

(4)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5)对功能锻炼的了解情况。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二)出院时

1.诊疗情况

遵医嘱通知患者出院,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发放“出院患者温馨提示”。指导患者及家属康复期正确的外固定架护理方法和功能锻炼方法,讲解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思维提示

[1]患者担心变换环境会影响其对外固定架的护理,回家之后的生活会影响到外固定架的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并进行心理安慰。

[2]患者对拐杖使用的注意事项不了解,需要对患者进行此方面的健康宣教。

2.护理评估

患者对出院后能够护理好外固定架缺乏信心,对如何使用拐杖缺乏了解。

3.护理思维与实践方案

二、护理评价

患者是由于高空坠落伤导致的开放性、粉碎性的Pilon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术后收入病房。患者左小腿水肿严重,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5P”征的出现,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时和实时的疼痛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疼痛情况,并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引导患者及时报告疼痛。术后患者出现高热,给予患者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采取了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体温降到正常。在患者出院时,向患者讲解带外固定架回家的注意事项,并教会患者拐杖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安全提示

1.外固定架有移位的危险

护士定期巡视患者,及时检查外固定架各个螺钉的松紧度,防止骨折移位。指导患者不要随意拆卸或松动外固定器,发现松动时及时告知护士,不要擅自处理。

2.外固定架有感染的危险

每日3次测量体温,体温高于38.5℃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嘱患者多饮水,每日2 500~3 000ml;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注意针孔的渗出情况;保持针孔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四、经验分享

(一)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1.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通常概括为“5P”征,即疼痛由痛转为无痛、苍白、无脉、麻痹和感觉异常。然而当患者出现“5P”征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而早期的观察非常重要。

2.疼痛

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出现疼痛后要注意区别疼痛的性质和引起疼痛的原因,如持续剧烈疼痛并呈进行性加剧,则预示存在潜在危险,被动牵伸指(趾)时引起局部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早期临床表现。

3.肿胀

肿胀的程度要与健侧进行对比,且肿胀的程度与创伤程度、血管分布的部位有关。轻度肿胀时,患肢皮纹未消失,触痛及压痛不明显,几乎不影响肢体活动,可指导并协助抬高患肢20~30cm,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以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按医嘱使用七叶皂苷钠、25%甘露醇等脱水药物,从根本上避免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中度肿胀时,患肢皮纹消失,皮肤发亮,肿胀可波及四肢关节,可影响肢体活动,被动牵伸指(趾)时引起局部剧烈疼痛,此时筋膜室内压力升高,肌肉缺血,在及时通知医生的同时,由石膏固定者拆除石膏,给患者调整体位,视患者末梢循环调整。当患肢末梢呈青紫时可适当抬高患肢20~30cm,以利于静脉血回流,但时间不可过长,防止供血不足;当患肢末梢呈苍白色时应将肢体平放,以利于供血,同时做好切开减压的术前准备。重度肿胀时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持续增高,神经、肌肉缺血进一步加重,触诊时局部严重压痛,可有张力性水疱形成,肿胀可波及四肢关节,受累的肢体变硬而无弹性,肌肉坚硬成条索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此时忌抬高、忌按摩、忌热敷,立即做好切开减压准备。

4.肢体感觉功能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除感知疼痛外,会出现皮肤浅感觉障碍、麻木,但麻木常由于剧痛而被掩盖。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均为神经缺血的结果,故应注意观察肢体感觉功能。

5.皮肤色泽

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压迫动脉时,肢端因缺血可呈苍白色;若压迫静脉致回流受阻,肢端出现淤血性缺血,皮肤呈青紫色;当动静脉均受阻时,患肢可呈苍白、青紫、大理石花纹样变,此时病情极度危险,必须立即切开减压,必要时截肢以抢救生命。

6.皮肤温度

当骨筋膜室内压持续增高,致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皮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冷。

(二)外固定架的分类

外固定架根据构造的不同,分为单侧半针外固定架、双(单)边式外固定架、四边式外固定架、半环、全环与三角式外固定架。

1.单侧半针外固定架

钢针仅穿过皮肤一侧及两侧的骨皮质,而不从对面肌肉及皮肤穿出,留在皮外的只有皮进口处的钉尾,皮外的钉部用螺杆固定。主要有Bastiani架、Orthofix架和许氏单边骨外固定架。

2.双(单)边式骨外固定架

钢针贯穿于骨干,从肢体的另一侧穿出,针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肢体两端的连杆上(用两根单边式的连杆)。双边式较单边式更为牢固,但仍有抗旋转及抗前屈后伸力之不足。国外的有Wagner、Charnely、Hoffmann等固定架,国内的有张启明2型。

3.四边式骨外固定架

四边式较单边式与双边式更为稳定。国外的有Vidal-Adrey架,国内的有张启明3型。

4.半环、全环与三角式骨外固定架

都属于多平面固定型,也是多向穿针,是较稳定的一种,不会发生旋转和成角畸形,但结构复杂,安装较烦琐,体积也较大。主要有Ilizarov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