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外治病例图解
- 张朝晖 徐强
- 1587字
- 2021-12-24 11:53:38
病例7 一场持久战——“蚕食鲸吞”浸泡速干法治疗糖尿病足前半足坏疽1例
病例简介
患者胡某,男性,46岁,主因“右足干黑坏疽5个月余”就诊。
既往史: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糖尿病肾病病史2年,行透析治疗。
诊断:糖尿病足。
重点信息
1.患者年纪尚轻,但局部缺血较重,前半足及足跟干黑坏疽,触之坚硬。
2.患者前半足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存在明显分界,且触之易出血。
3.患足足心及足跟部位干痂部分可掀起,可探及潜腔,分泌物及变性坏死组织较多,局部气味臭秽(图7-1)。
治疗经过
1.行“蚕食”清创,首先自足心痂皮处剪除环绕一圈的痂皮,用干棉絮轻轻蘸除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交界处的分泌物,已经游离的肌腱及筋膜可用医用剪刀贴着组织剪除,注意在剪除坏死组织时剪刀深度不可过深,每日清创1次,用红肿消酊剂箍围消肿,根据清创后局部组织变化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清创。首次清创后如见局部组织红活,坏死组织未进一步扩散,则考虑局部护场已形成,可继续清创。1周后患者前半足干黑结痂及1~3趾均被清除,创面全部敞开(图7-2)。
2.创面敞开后由于分泌物较多,且存在感染可能,因此需在局部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嘱患者自行购买碘伏消毒液浸泡创面,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浸泡后常规换药治疗,用薄层绷带缠缚,保证创面透气性。
3.治疗1个半月后,创面周围皮肤向内塌陷,可见少量上皮组织生长,创面内部肉芽红活(图7-3)。但治疗中发现第5趾颜色变黯,考虑患者第5趾情况恶化,遂采用缝线结扎第5趾趾根部,并以碘酊湿敷以促进局部速干,待第5趾脱水干透后截除第5趾,并适度揭除创面周围痂皮组织,以紫草纱条覆盖,足心创面逐渐缩小并愈合,仅遗留足跟坏疽(图7-4、图7-5)。
思考
1.判断血运,“蚕食”清创
此例患者情况比较特殊,局部干黑坏疽表明血运较差,但稍行清创则血流不止,究其原因,可能与高位大血管急性闭塞有关,导致足部末端血运突然下降。由于皮肤为人身体内最能耐受缺血的器官,一旦皮肤出现干黑,则表明局部血运情况极差。但是本患者局部出血较多,可能由于侧支循环已形成,深部组织仍存在血运,但皮肤干黑已不可逆,且存在阻碍引流的问题,因此必须将其去除。患者局部血运情况比较复杂,清创后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且患者具有多种并发症,考虑到患者耐受程度,不能一次性大范围清创。故首先应将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间痂皮呈环状清除,并密切观察。如局部血运较好,组织能耐受清创,则每次可增大清创面积,甚至行截趾治疗。
2.碘伏浸泡,软化清痂
坏死痂皮在一定程度上是皮下组织的保护壳,而清创后导致局部创面面积增大,分泌物增多,此时对于分泌物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足部肌腱、筋膜及骨质的特殊分布,导致其腔隙较多,不利于分泌物及时排出,携带感染细菌的分泌物长期存在于足部腔隙中,往往导致感染向深部蔓延。单纯靠消毒液冲洗仅能将创面外部感染因素去除,而对于深部感染则效果甚微。因此本病的治疗可采用碘伏溶液浸泡疗法,以杀菌性较强的碘伏通过浸泡方式长时间作用于创面,并在重力作用下向腔隙内渗入,大大增强了局部抗感染效果,同时起到了清洁创面、软化局部痂皮的作用,为每次换药治疗提供了方便。
3.速干疗法,护场形成
《外科正宗·脱疽论》指出:“疮之初生,形如粟米,头便一点黄泡,其皮犹如煮熟红枣,黑气侵漫,相传五指,传遍上至脚面,其疼如汤泼火燃,其形则骨枯筋练,其秽异香难解,其命仙方难活”,在患趾局部似煮熟红枣之时,足趾已然恶化,若任其发展或立时截趾,很可能致病损进一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局部仍存在一定水分,在体液循环过程中感染不断蔓延,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令患趾速干,以阻断感染进程。碘酊为强杀菌剂,对皮肤具有腐蚀性,能够令皮肤迅速干燥。以碘酊箍围患趾,加之缝线结扎阻断血流,可促进患趾迅速干燥,正常组织与坏死部位分界后护场形成,则可截除患趾无虞。
图7-1 入院前
图7-2 清创1周后
图7-3 治疗1个半月后
图7-4 治疗3个半月后
图7-5 治疗7个半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