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呼 吸 困 难

呼吸困难(dyspne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心肺疾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9%~13%的社区成人有轻~中度的呼吸困难症状,≥40岁者中15%~18%、≥70岁者中25%~37%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广义的呼吸困难通常是指患者的某种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呼吸费力及窒息等呼吸不适感的主观体验,伴或不伴有呼吸费力表现,如张口呼吸、鼻翼扇动、呼吸肌辅助参与呼吸运动等,也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环境、文化水平、心理因素及疾病性质等对其呼吸困难的描述具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上对呼吸困难的分类有多种,目前按病程分为急性呼吸困难与慢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困难是指3周以内的呼吸困难,慢性呼吸困难是指持续3周以上的呼吸困难。

【病因】

呼吸困难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值得强调的是,呼吸困难的感受可能仅与个人的感受经验有关,并与患者的精神状况及所处环境密切联系,同时也与患者的表述方式有关,可能是社会、文化、心理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依据病理机制,常见的病因有:

1.通气机械功能障碍

如腹部或胸部巨大肿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或慢阻肺等、气管内或淋巴管性肿瘤、肺间质纤维化、脊柱后凸及侧弯、肥胖、中枢及外周气流受限、胸壁及膈肌扩展受限后膈肌麻痹、肺扩张受限、胸壁烧伤后焦痂形成、气管或喉头狭窄或水肿等。

2.呼吸泵功能减退

如重度过度充气、神经肌肉疾病、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脊髓灰质炎、肥胖等。

3.呼吸驱动增加

如心输出量减少、有效血红蛋白减少、低氧血症、肾脏疾病、肺内呼吸感受器兴奋增加等。

4.无效通气

如肺毛细血管毁损、肺大血管阻塞等。

5.心理异常因素

焦虑、躯体化障碍、抑郁、诈病等。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的症状主要依靠患者的自我描述进行判定,常用词语有:胸闷、喘息、气短、胸部紧缩感、呼吸费力、窒息感等。临床上可以根据呼吸困难时相的症状的不同进行鉴别:

1.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

表现为喘鸣、吸气费力,重者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2)呼气性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哮鸣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

表现为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变浅,常伴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心源性呼吸困难

表现为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位可加重,坐位时可减轻。轻者短时间内可缓解,重者表现为哮喘,面色青紫,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3.中毒性呼吸困难

可出现深长而不规则的呼吸,频率可快可慢。

(二)辅助检查

常见的普通检查如血常规、动脉血气、脉搏血氧饱和度、胸部影像学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痰细菌学检查等。其中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评估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

(三)诊断标准

目前我国在呼吸困难诊断方面的研究尚有不足,对相关的诊断流程方面尚无统一认识。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自身症状的描述、客观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来判定。

1.病史

注意心、肺及肾脏病史,支气管哮喘发作史,中毒史,粉尘或异物吸入史,过敏史等。

2.临床表现

首先确定是否为呼吸困难,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呼吸方式,有无“三凹征”等临床体征。

3.辅助检查

根据血细胞分析、痰培养、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心衰

患者有心衰的基础病因;呈混合性呼吸困难,活动及卧位时发生或加重,休息或坐位时缓解或减轻;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心源性哮喘”。两肺底或全肺出现湿啰音,心脏听诊有奔马律。

2.呼吸衰竭

患者有发生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和相关的发病诱因;有缺氧的典型症状:口唇、指甲发绀,出现以呼吸困难为主的多个脏器损害的表现;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CO2潴留,PaCO2>50mmHg。急性呼吸衰竭均有突发病因,如溺水、电击、吸入异物、药物中毒、脑血管疾病等,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一般在60mmHg以下。

3.哮喘发作

患者有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史,多与接触过敏原、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有关;发作时患者呈急性病容,呼吸频率加快,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弥散、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合并肺部感染时可闻及湿啰音;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PEF(最大呼气流量)变异率>20%,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4.肺栓塞

患者常既往有静脉炎、房颤病史,近期有外伤、手术及分娩史;呼吸困难及气促是最常见的症状,尤以活动后明显,还可表现为急性胸痛、干咳、咯血、晕厥和休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哮鸣音和胸膜摩擦音,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心律失常、P2亢进。肺动脉造影是可靠的诊断依据,主要特征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肺动脉截断现象,肺血流不对称;下肢深静脉检查、血D-二聚体、胸部增强CT及肺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5.气胸

患者既往可能有气胸病史,常常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等病史及外伤史;出现突发的胸闷、气急和(或)胸痛,有出血者呈急性痛苦面容,血压下降、心率快、呼吸急促、脉搏细速,有肺部疾病史者常有发绀;气胸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及语颤减弱或消失;X线胸片提示气胸存在即可确诊。

【病情判断】

对急性呼吸困难者应首先进行气道、呼吸和循环情况的评估,判断生命体征情况,进行重点体检,根据患者状况选用相应的检查,同时重点询问相关病史,以便进一步临床急诊处理;对慢性呼吸困难,应侧重于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和负担,以便进行长期治疗与管理。

如病情危重(如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严重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紧急处理后病情未见缓解甚或加重的患者,社区全科医生难以实施有效救治,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社区医院应尽快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

【治疗】

呼吸困难的治疗通常分为一般治疗、紧急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及特殊治疗等,由于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不同,很难有适用于所有呼吸困难的共同处理模式,最根本的处理则是针对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

当诊断确立后进行病因治疗。如及时取出呼吸道异物、解除喉痉挛、切除新生物、切开并引流咽部脓肿、处理心力衰竭、控制哮喘发作、抽出胸膜腔积液或积气等。

2.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如呼吸困难的程度、发病原因、有无并发病等,结合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案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取半卧位,予吸痰。适当补液,严重贫血者纠正贫血等。

(2)氧疗:

给予患者吸氧,氧流量及浓度视情况而定。

3.药物治疗

给予镇静剂、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治疗。

4.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术、支气管镜术等。

【预防保健】

1.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慢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可适当接受运动康复或肺功能的锻炼,重度慢阻肺的患者还可锻炼缩唇呼吸。

3.对于过敏性疾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

(汪 莉 方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