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18个地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报告
- 王辰
- 1682字
- 2021-12-24 11:18:24
第一部分 “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第一章 项目背景
第一节 慢阻肺的流行病学和诊治现状
一、慢阻肺的流行病学
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据最新的全国慢阻肺流行病学——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hina Pulmonary Health Study, CPHS)的调查结果显示,2012—2015年我国2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8.6%,其中20~39岁居民患病率为2.1%,40岁及以上患病率13.7%,男性为11.9%,女性为5.4%,农村为9.6%,城市为7.4%;根据2015年普查人口估算,全国有9 990万名慢阻肺患者,男性为6 840万人,女性为3 150万人。同期,全国居民慢阻肺监测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13.6%,其中男性为19.0%,女性为8.1%,城市为12.2%,农村为14.9%;慢阻肺呈现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之后上升幅度显著,男性的慢阻肺患病率高于女性,性别差异在40岁后尤为明显,据全国慢阻肺调查数据显示,70岁及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女性的2.15倍。城乡之间,农村的慢阻肺患病率较高,农村2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9.6%,城市为7.4%;区域之间的慢阻肺患病率存在差异,据2014—2015年全国居民慢阻肺监测数据,中国西南地区慢阻肺患病率最高(20.2%),中部地区最低(10.2%)。
在我国,慢阻肺位居单病种死因第三位,疾病负担也位居单病种第三位。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最新数据,2017年我国慢阻肺死亡率为68.38/10万,死亡人数约96.59万人,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为2 041.78万人年,其中因疾病过早死亡导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s)为1 344.16万人年,因疾病伤残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为697.63万人年。
二、慢阻肺诊断现状
目前我国慢阻肺诊断严重不足。据CPHS显示,慢阻肺患者仅12.0%既往接受过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三级和二级医院,慢阻肺患者中既往诊断为慢阻肺者仅为1.7%,诊断为肺气肿、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者分别为6.7%、7.7%和25.2%,曾诊断为上述某一疾病者为30.0%。近60.0%的慢阻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如频繁咳嗽、咳痰、反复喘息或呼吸困难。这导致患者很难因为症状前往医院就诊,而肺功能检查是确诊这种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早期慢阻肺患者的唯一方法。
但现阶段我国肺功能检查率低,全人群中仅9.7%的人接受过肺功能检查。在农村地区,由于普遍缺乏肺功能检查设备,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同时,由于乡村医师对慢阻肺及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慢阻肺经常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即便是在我国城镇的二级医院也未能普遍应用肺功能检查诊断慢阻肺,全国至少一半以上的二级医院未设置独立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缺乏肺功能检查设备,缺少呼吸专科医师,内科医师在慢阻肺诊治中不能有效贯彻和实施国家慢阻肺诊治指南和临床路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就更未将肺功能仪作为常规的医疗设备配置。基层全科医师不了解慢阻肺及相关疾病知识,慢阻肺诊断率低,由于慢阻肺没有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进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医师未给慢阻肺患者建立档案,也未进行规范化长期管理。
三、慢阻肺治疗现状
我国患者对慢阻肺规范诊治认知程度低,对坚持长期治疗和自我管理认知较差。2010年对国内11家大型医院多中心患者治疗现状和自我认知的调查研究表明,59.1%的患者认为慢阻肺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近3个月应用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和茶碱缓释片治疗的患者分别占39.8%、27.1%和53.7%;72.0%的患者遵医嘱服药;80.0%以上的患者不知道常用吸入药物的不良反应;42.2%的患者经常服用抗生素;70.5%的患者未接受过呼吸康复指导;77.4%的患者认为慢阻肺需要长期规律治疗。这些数据来自三甲大型医院,在其他三级或二级医院慢阻肺患者遵医嘱用药的比例更低。
我国慢阻肺的治疗率低,医师不能完全按照慢阻肺诊治指南进行规范化治疗。医师常重视减轻患者症状和短期疗效,忽视慢阻肺长期治疗的计划、急性加重的预防和综合治疗的指导。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师随意对慢阻肺患者进行降级治疗,甚至停止药物治疗。基层及大部分二级医院医师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应用口服激素和抗生素,随意确定疗程。此外,对于重症慢阻肺患者,氧疗及无创通气的使用常常不足。医师对慢阻肺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指导不足,健康教育、饮食和戒烟指导、康复治疗、长期氧疗、心理干预和自我管理等尚未在我国普及,以社区为基础的慢阻肺综合干预和长期管理尚未普遍开展。